李玉林
【摘 ? ?要】在新課程改革研究和教學方法進步的背景下,教師不斷創新教學方式,小學數學趣味教學成為了當前的重點。趣味教學是基于學生興趣,利用游戲、比賽以及好勝心來達到學有所成的目的。小學數學教師應通過此種方法來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做到真正地在玩耍中學習。
【關鍵詞】小學數學 ?趣味教學 ?學習興趣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08.180
趣味教學主要體現在趣味,讓學生上課不疲勞且又融入到教師的講課中,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生既學習了數學知識又通過趣味方法開發了大腦,但是,趣味教學法又不僅僅是簡單的玩耍活動,是使學生動手動腦的綜合教學方法。所以,教師應該不斷創新趣味教學的授課方式,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為主,改變學生對學習的態度,讓學生感受學習的樂趣,最后引導學生愛上學習。因此,本篇文章講述了趣味教學在小學數學中的有效應用及意義。
一、營造趣味性課堂的三種教學方法
1.情景表演法。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有著天生活潑好動的那股勁兒,正是這種勁兒,讓小學生對表演充滿了好奇和表達欲。情景表演法,每個學生都扮演不同的角色,通過角色的特征特性去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例如,小學生最喜歡的動畫片《熊出沒》,教師扮演砍樹工光頭強,教師表述問題:“我前天砍了10棵樹,昨天砍了8顆,今天要運送給老板5棵,我現在還剩幾顆?”此時讓學生來扮演熊大熊二以及森林里的動物,回答光頭強到底還剩幾棵樹并且講出解題思路。還有就是買東西,一方是老板,一方是顧客,誰的東西少了,誰的錢多了,最后錢和東西還剩多少等等例子,讓學生真正融入到角色中去。這樣的情景教學法比起教師口頭表述的數字,這種形象的表達更能促進學生對具體的數字的感知,感受數學的奧妙。不需要太復雜的故事,讓學生明白數學在實際生活中運用的重要性,讓他們一點點接受數學的存在,這便是對數學學習興趣最好的提升。
2.探討記憶法。所謂探討記憶法,指學生通過與學生之間討論得出結論并背誦記憶的一種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與教師直接發布任務不同,學生通過小組或與其他學生商量談討,在討論的過程中對任務的結果有由淺入深的理解,最后對結果的記憶比直接背誦效果要好。如九九乘法表,教師可以把乘法公式寫出來,給一定的時間讓學生與其他學生合作談討,算出答案,然后向學生公布正確答案,同時講解背誦方法,即乘法口訣表的記憶方法有三種:一種是從上到下式,1×1~1×9,2×1~2×9……,另一種是從左到右式,即1×6~6×6……,還有一種較難的背誦方法,橫豎式,1×3~3×3~3×9……,這三種方法尤其是第三種,對大部分學生來說是有點難度的,當然,正巧因為這種難度,學生的挑戰欲也是空前高漲的。從自主學習研究到背誦檢驗成果,極大地滿足了學生學習的好勝心和挑戰心,課堂的趣味性增加了,學生的知識高效學到了,同時也增強了記憶力。
3.實物利用法。小學最吸引學生的一門課就是手工課,手工課不僅符合學生好動的特性,而且極大地展示了各個學生獨立創意的能力。小學數學書本里大多是以卡通人物或小朋友的形象來進行編輯講解,當卡通人物變成現實存在的東西,那么學生的學習效率應該會得到很大提高。一百以內的加減和十以內的乘除可以用數小木棒來完成,立體圖形可以用折紙來完成,球類物體可以用籃球來演示等等,都是借助實物來具體形象的表達,有效避免了部分學生空間想象能力差的方面,還開發了學生的動手、動腦以及創造能力。實物利用將學生所學知識具體化、簡易化,是小學數學階段不可多得的學習方式,如果教師能將實物更好地利用,對學生的學習是一種很大的幫助。
二、趣味課堂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具體表現
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創造力和表現力大幅度增強。正如前文所說,情景表演和探討記憶是將學生自身能力與課堂教學相結合,當課堂變得生動有趣,學生的情感共鳴會對課堂教學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結合數學這門學科,難以理解,學了不會做的情況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路上的攔路虎,學生需要一個表現和創造的機會,角色扮演、發明新的記憶方法、巧妙運用實物恰巧提供了這樣的一個有機載體,讓學生主動去探究,主動動手去完成,傾向于投注更多的精力,不同于以往的寓教于樂,學生是在學習中玩耍,在玩耍中學習,不斷更新學習方式,讓學生從長時間的枯燥學習中解放出來,在難得的機會中放松出來。
三、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利用趣味教學存在兩個方面的重要意義
1.提升學生學習效率,保持創造的天性。小學生的大腦機能沒有發育完全,他們很難長時間的集中注意力去學習,總是會被因為外界發生的一丁點聲音吸引注意力,這是小學生不可避免的生理局限,但趣味課堂的應用能讓學生的注意力收回來集中在教師的課堂上。在趣味課堂的學習中,學生把興趣放在教師舉行的活動上,沒有多余的精力去干其他事情,專心致志與教師互動,長時間以后,學生的學習效率隨之提高,保持專心學習的同時打下了堅實的數學基礎。另外,玩是孩子的天性,許多孩子的創造力都是在玩樂中得到鍛煉和提升的,小學課堂開展趣味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養成愛思考的好習慣,在玩耍中學到團結合作的意義和釋放他們的天性。
2.推動教學方式方法改革。趣味課堂的應用是素質教育向前發展的表現,小學教育都注重學生的綜合水平發展,在日新月異發展的今天,學生的綜合能力以及某項特長都是社會所必需的。新課改之后,教師不能再將以前的教學方法繼續拿給現在的學生用,要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同時對自己進行教學反思,要時時刻刻記住學生在趣味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此外,小學數學應開放新習題,使教師從多種題型中選擇最優,不僅促進了小學數學課程建設和課程資源的開發,還鞭策教師進行課程整合與教書育人,更推動了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教師的進步。所以,趣味課堂的實現對學生對教師都起到了極大的積極意義。
總之,小學是學生積累基礎和思維創造的關鍵時期,教師需要有秩序地開展相關的趣味課堂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積極性,釋放學生的學習壓力,使學生在趣味活動開展后都有豐富的收獲,更重要的是提高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認知能力,同時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和教學環境,讓學生真正地愛上學習,愛上數學,在趣味教學中感受數學的魅力。
參考文獻
[1]吳華林.小學數學情景教學的應用現狀、問題及構建策略[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9).
[2]李娜.例談實物教具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及思考[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443(17):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