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剛
【摘 ? ?要】在當下經濟振興的時代,時代建設需要教育體系更多的人才輸送,現下,城市教育體系已經基本完善走向正軌,但農村教育管理問題仍然存在,本章即基于我任職校長的管理經驗淺析以人為本理念下的農村小學管理研究。
【關鍵詞】農村小學 ?管理 ?研究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09.167
一個國家的教育發展是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體現,而小學教育又是整個教育體系中最為基礎的一個階段,小學教育是九年義務教育的開端,是人才培養的起步,小學管理關乎教育體系的完善及深化改革,同時也關乎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當下,小學教育發展出現了明顯的城鄉兩極化,城市小學管理已經基本完善,并趨于科學合理,以人為本的素質教育理念也隨著近幾年教育資源傾斜及教育政策的完善,從城市教育逐漸普及到農村教育。農村小學在教育管理中努力踐行著以人為本管理理念,但是在實際措施中仍存在部分問題,下述則分析以人為本理念下農村小學管理現狀所體現出來的問題,并結合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管理改進措施的提出。
一、“以人為本”理念下農村小學管理現狀
(一)師資隊伍引進踐行以人為本,但相應教育觀念滯后
在以人為本教學理念的引導下,農村小學在近幾年學校管理中始終重視師資隊伍的建設,希望通過打造適宜農村教育發展的優秀教師團隊,以此以優秀師資力量帶動農村小學整體發展。但在實際措施落實中,即使農村小學建設中對優秀師資引進的需求迫切,學校方面在師資引進中對部分主動愿意下沉在農村小學中的基層教師團隊放寬限制,積極鼓勵教師團隊下沉農村小學教學,但受農村經濟環境及生活水平影響,師資隊伍建設雖有成效,但是師資力量始終有限,一二線優秀教師難以長期“落戶”農村小學,有限的師資力量局限了教育觀念的更迭,由此在農村小學教育中部分教師教育觀念滯后。在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下,部分農村小學任職教師仍存在唯成績論觀念,導致農村小學教學過度“應試化”,實際教學的開展與以人為本理念存在偏差,比如在教授古詩詞時,為加深學生記憶幫助學生進行快速記憶,教師會讓學生進行內容抄寫,并在課本部分內容學習中要求學生課堂上站著進行全文朗讀并背誦。并且,農村經濟相對城市經濟而言出現的經濟滯后也導致了部分家長教育觀念滯后,主要表現為部分家長對農村小學教育的重視程度不足,家長是教師開展教學的“第一助手”,家長的積極配合是教師教學順利有效開展的“助攻”,因此家長教育觀念的滯后也在一定程度影響了農村小學以人為本教育管理的開展。
(二)學校管理制度僵化
以人為本教育觀念的貫徹將會直接體現在學校管理制度方面,為推進農村小學以人為本教育觀念貫徹,近幾年在農村小學管理方面,鼓勵有經驗和才干的管理人才深入農村小學開展工作,旨在為農村管理工作做出更先進、更有效的改善措施。但是農村地區比較閉塞,與外界溝通缺乏一定的有效性和及時性,尤其在較為偏遠的農村地區,因此,部分農村小學既有的教育管理制度會出現更新滯后現象,久而久之則會出現學校管理制度僵化。例如,在學生管理方面,部分農村小學仍受應試教育影響,對學生的管理嚴格,管理制度上不夠靈活,過于強調制度化管理,在起到規范管理的同時也壓抑了小學階段學生活潑好動的天性。并且在部分農村小學出現嚴重成績劃分現象。在教師管理制度中,教師管理層面民主化程度不高,受領導限制較多,又加上農村地區經濟及生活水平不高,教師的工作熱情和工作積極性低下。在領導管理制度中,領導者脫離家長、教師及學生,管理工作未落實。
二、以人為本理念在當下農村小學管理措施
(一)轉變教育觀念,落實以人為本的教學模式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也是學校開放的主體之一,學生的發展對于學校而言至關重要,農村小學對于農村就讀學生群體而言會帶來更好的發展,因此,在農村小學管理中應正確認識到小學管理工作是學校運營的關鍵,轉變教育觀念,明確學校為學生服務的特殊性。同時,在農村小學管理中優秀的師資力量是發展的核心,在管理過程中督促教師群體形成以人為本的教學模式,讓教師明確師生之間互動的主次關系,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尊重學生的主人翁地位,明確小學教育不僅是針對應試化小升初考試,不為了考試而學習,不急于求成,更多的關注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為學生提供更好的發展平臺,并向學生傾注更多的人文性關懷。教學開展一定要圍繞學生的實際發展開展,在教學中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根據學生的學習實效及時調整教學安排,并與學生保持和諧的師生關系,通過有效溝通及觀察及時追蹤學生在學習或生活中遇到的困境,向學生提供可供參考的解決方法,關注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二)創新制度,構建以人為本的師生管理模式和領導管理模式
學校管理工作的開展離不開制度上的支持,管理制度僵化會間接影響學校教學環境和氛圍,不利于學校教學質量及教學水平的提高。因此,在農村小學管理工作中應創新管理制度,構建以人為本的師生管理模式。首先,對于學生的管理應避免過于嚴苛,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更多的關注與學生之間的平等交流,并且能在制度層面靈活的處理學生管理問題。其次,在教師管理制度中,應結合情感管理和制度管理,采取民主化形式,給予教師更多的知情權和表達權,將教師的教育作用發揮到最大,通過評優、獎懲等多種形式充分調動教師在教學生活中的工作積極性和責任感,并切實維護好教師自身的合法利益和權益,同時鼓勵教師自身不斷地進行學習和教學創新,推動農村小學教育事業健康發展。最為重要的是以人為本的領導管理模式的構建,領導管理模式是農村小學全面發展的首要條件,作為農村小學的最高管理者和決策者,校長必須樹立正確的以人為本管理理念,作為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黏合劑,尊重教師,也尊重學生,充分理解以人為本理念的內在含義和價值,在實際管理工作中秉承以人為本理念聚集學校發展資源,向家長解釋教育工作的突出性和學校教育的優勢性,向教師提供教育工作開展的后方保障,保障其薪資待遇等,與學生平等溝通,深入學生群體認真傾聽他們的想法,切實落實以人為本理念,創新管理制度。
綜上所述,以人為本理念來源于科學發展觀的提出,而以人為本理念運用于教育管理工作則是教育發展的必要性,當下農村小學教育管理仍存在著農村小學師資隊伍建設不完善、教育觀念偏差、制度僵化等問題,在管理改進措施中也應堅持以人為本為核心理念,努力發展以人為本管理新模式,提高農村小學發展水平,推動農村小學教育體系的完善。
參考文獻
[1]黃文博.農村小學以人為本的學校管理策略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20):170-171.
[2]趙華.以人為本管理模式在農村小學管理中的應用[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9(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