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正林
【摘 ? ?要】高效課堂是指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中,教師能最大化的達成教學目標,幫助學生完成知識、技能的學習。初中數學主要是培養學生嚴密的邏輯思維和一定的抽象理解能力。那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從哪些方面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從而構建高效課堂呢?本文從以下方面給出建議。
【關鍵詞】初中數學 ?教學過程 ?高效課堂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07.122
課堂學習是初中數學學習十分關鍵的一步。學生在課堂上如果能較為清晰,系統的掌握本節課的知識點,那么基本就不需要在課下再進行題海戰術。因此,構建一堂充滿趣味、重點突出、知識聯系緊密的高效課堂對于減輕學生負擔就非常重要。但在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師都是采用灌輸式的教學。強大的學習難度下,學生在課堂上往往都是似懂非懂。那么,怎樣有效的改變呢?這要求教師深刻地領會新課標的要求,改變傳統的學生被迫接受知識的教學模式,要注重學生的參與性,以學生為主體進行教學。那么,那么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怎樣做呢?本文給出以下建議。
一、巧妙的課堂導入,抓住學生興趣
課堂導入的目的是在于集中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習本節課知識的興趣。這就好比一部電影的開頭,要有引人入勝的作用。同時課堂導入不要只是注重新穎的形式,而不顧知識之間的緊密聯系,課堂導入的根本是建立學生新舊知識的聯系。較為常見的課堂導入形式有:懸念導入法、設疑導入法、實例導入法、趣味導入法。
1.懸念導入法。懸念導入法,就是提出一個讓學生感到與本課學習毫無關聯的有趣問題,同時要給出一個讓學生比較意想不到的答案。在此過程中,突破了學生的慣性思維,造成了心理上的落差。讓學生在不可思議中迫切想知道其中緣由。例如,在講體積概念的時候,可以用容量相同的但是高度和底面積不同的兩個量杯,詢問學生哪一個量杯的體積大,學生就會就此展開激烈的討論。在此期間,要注意對學生的思考引導,要充分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最后再揭曉答案。
2.設疑導入法。設疑導入法,就是要教師在此過程中制造矛盾,讓學生在此過程對問題產生質疑,從而想要對其驗證的方法。比如在講負數的大小比較時候,先比較10比8大,然后引導學生是不是可以根據規律類推出-10比-8大,然后再讓學生們在數軸上進行比較。發現前后的答案不一致,讓學生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這時教師再引導學生進行正確的比較。
3.實例導入法。實例導入法,主要是結合生活中的實例,從學生較為熟悉的生活經驗入手。然后教師引導學生對這些實例進行分析,從而在其中歸納總結驗證出一般的數學規律。這是在教學中較為常用的導入方法,選用貼近生活的實例,能夠有助于培養學生在生活中用數學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趣味導入法。趣味導入法的形式多樣,可以用詩詞、故事、游戲等方法。這些方法的使用能較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給學生耳目一新的感覺,能讓他們感受到參與課堂學習的快樂。
二、采用任務型教學模式
采用任務型教學模式,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參與度。教師通常以本節知識點為根本,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選擇適合的任務,讓學生在個人的探索或者小組合作交流中,完成新知識的學習。但在采用這種方式的時候,要注意一些問題。一是所設置的任務最好貼近實際生活,要有意識的引導學生用數學思維來解決實際生活問題;二是要分析學生的知識水平,所布置的任務要難度適宜,不能過難,也不能過于簡單;三是要明確教師在此次活動中所扮演的組織者的角色,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任務進度,適時引導,提供幫助,在任務完成后,要進行總結和補充。例如,在教授軸對稱這一節知識的時候,教師可以先舉出生活中軸對稱物品、建筑等圖片,引出軸對稱的概念,然后再給出一些對稱的圖形,讓學生小組合作討論,哪些是軸對稱圖形,哪些不是軸對稱圖片,讓他們在交流合作中完成軸對稱圖形概念的學習。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生自主的加強了知識學習。
三、運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
多媒體課件最直接的作用就是把較為抽象的概念轉化為直觀具體的圖形,讓學生理解起來更為輕松。初中學生對于圖形變換,或者空間概念的認識都還比較缺少。而初中數學有大量的幾何知識或者數形結合知識。因此,教師在教學時,為了降低學生理解的難度,要充分利用多媒體,來幫助學生抽象思維的建立。比如,在對勾股定理的逆定理進行教學時,可以先展示一個三角形,然后三邊不斷變化,讓學生仔細觀察,當三邊的數值滿足何種關系時,才會變成直角三角形。在圖形變化的過程中,讓學生不斷探究,不斷發現,最終歸納總結出定理。在學習一次函數時,要探究K值,b值得不同,所對應的圖像不同,圖像所在象限的位置也不同,同時y與x的性質也有變化。那么運用幾何畫板輔助教學,就可以直接觀察圖像的變化。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教師在演示時也較為輕松,而學生觀察也更為形象具體,教師也有更多時間去引導學生發現,歸納定理或者規律。幫助學生有機的理解知識,而不是機械記憶。
四、有效的課堂練習
有效的課堂練習可以幫助學生鞏固學習的新知識,加深記憶。但也要遵循幾個原則,第一個是及時有效的反饋,在學生學習新知識后,教師應該進行針對性的訓練,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多所學知識強化運用,另一方面,也可以及時掌握學生知識學習的程度,讓教師有效掌握教學效果,并針對學生出現的問題及時的查漏補缺。第二點是,所選實例要具有代表性。課堂時間較為短暫,想要進行大量的習題練習和講解是不可能的。因此,教師所選的題目要能夠充分體現出本節課所講的知識點。并且讓學生在此過程中,獲得解決這類問題的慣用思維或者規律。比如在講解勾股定理的時候,可以讓學生記憶3、4、5;5、12、13這些常見的勾股數。第三是所選的實例最好能有一定的靈活性,最好能讓學生獲得舉一反三的能力。在例題的講解中,也培養了學生的探索精神。
初中數學有著嚴密的數理邏輯和抽象的空間,學生在學習的時候,會因為學習的困難和枯燥,而厭惡數學課堂。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突出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幫助學生減輕學習和理解的難度,多方面的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也要緊緊抓住新課改對初中教學提出的要求,變換教學模式,更新教學方法,和學生共同的學習、成長。
參考文獻
[1]徐明.設疑激趣,有效導入——初中數學課堂導入方法探究[J].語數外學習(初中版中旬),2014(8):39-39.
[2]錢車勝.初中數學“任務型”課堂教學淺論——基于八堂數學觀摩課的分析與反思[J].中學教學參考(19):119-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