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承賢
【摘 ? ?要】識字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基礎,打好基礎,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至關重要,在教學過程中運用有效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是語文教師的重要責任。本文旨在探討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的識字教學方式。
【關鍵詞】小學語文 ?識字教學 ?方法探討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07.137
博大精深的漢字是學生語文學習的基礎,教學生正確認識漢字,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是語文教師不可推卸的責任,也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內容。小學生學習漢字和認識漢字都有一定的困難,不僅需要培養學生的記憶力,還需要學生掌握識字方法,讓學生愛上漢字并積極努力地認識更多的漢字。因此,教師必須重視學生識字能力的培養,探索新穎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提高識字能力。
一、識字教學的重要性
1.是學生學習語文的墊腳石。正如英文字母對于英文學習的重要性一樣,漢字也是學生學習語文最重要的基礎和前提,不能正確認識漢字、理解漢字的意義,就不能學好語文知識。識字能力需要從小學生開始培養,因為漢字教學是從基礎的偏旁部首和拼音字母開始,打好基礎之后逐步推進,學習筆畫更多更復雜的漢字。從漢字教學之初就培養學生良好的漢字學習習慣,有利于學生更好的學習語文知識。漢字的認識和理解是學生閱讀課文、理解文章、創作文章的重要基石,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是教師語文閱讀教學、文章寫作教學、古詩詞教學等語文教學的重要基礎。因此,教師想要教好其他語文知識,必須在教學之初就重視學生識字能力的培養,打好堅實的基礎,讓學生在以后的語文學習中更加流暢。
2.是培養學生語文學習習慣的重要方式。我們都有這樣一個學習體驗,每當遇到不認識的英語單詞時,有的人會立刻查閱工具書,找出單詞的釋義、詞性、用法,而有的人靠自己去猜,或者直接跳過這個單詞,不去查閱工具書,得過且過地學習英語。這樣的情況在語文學習中也非常常見,在閱讀課文或作文時,遇到不認識的漢字,有的學生會主動查閱工具書,而有的學生則等待答案。很顯然,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從小就開始培養,語文教學也是一樣,培養學生良好的識字能力,遇到不認識的漢字主動查閱工具書,有利于學生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在今后的語文學習中也保持積極主動、不懂就問、不懂就查的學習習慣。
3.是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中國人最引以為傲的就是歷經世界滄桑巨變還依然綿延不絕的中國漢字。許多中國優秀的傳統古詩詞、文學作品、歷史文獻,都是由漢字一筆一畫的記錄下來的,想要讀懂歷史,傳承優秀的傳統文化,就必須擁有認識漢字、理解漢字的能力。此外,優秀的傳統文化不僅僅要在國內傳承下去,還要弘揚海外,讓世界上更多的人了解中國,敬仰中國。因此,擁有較強的識字能力和理解能力,透徹了解傳統文化,承擔起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重任。識字能力的培養必須從小學生開始,愛國教育也需要堅實的基礎,培養學生較好的識字能力,有利于學生了解更多的優秀傳統文化,在學習過程中,傳承優秀古詩詞,閱讀優秀的歷史著作,感受經典,頌揚經典。
二、如何運用有效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識字能力
1.運用多媒體教學。多媒體教學是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重要成果之一。教師將多媒體運用到小學語文教學中,結合小學生學習的特點,在準備教學方案時利用多媒體創設新穎的教學環境。比如制作漢字教學動畫視頻,利用生動有趣的動畫教學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認識漢字的興趣。參考當前許多國產動畫片,不難發現許多動畫片都是通過營造色彩艷麗、可愛幽默的卡通人物塑造孩子的行為。教師可以參考這種娛樂式教學方式,在識字教學過程中,利用多媒體制作足夠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動畫教學視頻,讓學生體驗不同的識字教學方式,革新生硬死板的識字教學,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此外,多媒體教學能夠集思廣益,對于同一種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師有不同的教學方式,教師可以借鑒采納其他教師高效的教學方式,通過多媒體播放給學生看,讓學生體驗不同的風格,再根據學生的學習效果反饋,改良教學方式,查缺補漏,提升教師的教學素養。教師利用多媒體教學,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還能提高自身教學素養,教師和學生都在學習中成長,養成不斷學習、堅持學習的好習慣。
2.運用合理的獎懲制度。許多時候十句責備的話語也比不上一句肯定的鼓舞,尤其是對于小學生來說這種情況更加明顯。小學生對于贊揚和鼓勵的期待值是很高的,尤其是來自教師和家長的贊揚,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有利于學生做事更專注負責。在識字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抓住學生的這種心理特點,合理運用獎懲制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發放優秀小紅花、水果等獎品,在教學生認識漢字時,教師可以準備相應的獎品,鼓勵學生積極認識漢字,理解漢字,對于表現積極、認真努力的學生給予肯定和鼓舞,對于不聽講、搗亂的學生給予小小的警告。同時需要注意的是,教學不應該只有獎勵而沒有懲罰,如果學生存在行為錯誤,教師沒有及時批評糾正,那么其他學生有很大可能會模仿這種不良行為,導致學生的行為越來越走向錯誤,養成習慣之后非常不容易改掉,所以教師必須重視懲罰制度對學生的約束作用。學生的言行舉止需要教師糾正,識字能力的培養更需要教師正確引導,
3.創設氛圍濃厚的教學情境。孟母三遷的故事家喻戶曉,至今影響著當前的教育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氛圍濃厚的教學情境非常重要,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還能讓學生對學習產生期待。在識字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打破傳統的灌輸式教學,不能讓學生還沒有理解漢字的意義,就要寫好漢字的形體,這樣的教學忽視了培養學生理解能力,創設氛圍濃厚的教學情境,可以讓學生主動學習,“不憤不啟”的教學才能實現學生對知識的渴望。比如教師在教學生認識江、河、牛、羊等漢字時,可以將這些漢字表達的意義串聯成一個圖畫,山水之間,牛羊吃草,用具有邏輯意義的圖畫,營造漢字所表達的情境,促進學生對漢字的理解。
總的來說,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任重而道遠,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讓學生了解學習漢字的重要性和意義,讓學生對漢字學習產生崇高的敬意,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此外,教師還必須根據小學生的學習特點,營造氛圍濃厚的學習情境,通過利用多媒體教學,創設足以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教學方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1]李璟.優秀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傳承[J].教育現代化:159.
[2]靳紹鐸,曹淑梅.小學語文情境化課堂識字教學方法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中旬刊),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