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長擴
摘要:體育田徑運動能夠有效鍛煉學生的體能,磨練學生的意志力,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有著重要的幫助。然而從當前高中體育教學的現狀來看,很多學校都忽視了體育田徑,導致體育田徑長期處于停滯發展的階段,因此,針對高中體育田徑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要采取相應的措施,這樣才能有效提升高中體育田徑教學的質量。
關鍵詞:高中體育;田徑運動;體育教學
高中生正是身體發育的關鍵階段,而體育田徑能夠幫助學生增強體能,同時,還可以磨練學生的意志力。根據相關調查研究表明,近年來高中體育田徑教學的成績很不理想,仍然存在很多問題。為此,學校應該加強對體育田徑的重視,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升田徑教學質量,讓學生擁有一個健康的體魄,從而能夠更好地投入到學習中。
一、高中體育田徑教學的重要性
高中生的學業壓力是比較重的,如果學生不經常參加體育鍛煉,身體體能會逐漸下降,這對高中生的成長和學習都是較為不利的。田徑是高中體育教學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其活動范圍廣、學生也比較容易掌握,而且還是學生強身健體的良好途徑和方式。通常情況下,體育運動都需要有相應的體育設施,但田徑運動則不需要,直接在操場上開展教學即可。
二、提升高中體育田徑運動教學的有效措施
(一)提升高中體育教師的專業素養
提升高中體育田徑運動教學的有效性首先要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教師對體育田徑教學要有正確的認識。在部分體育教師的心目中,體育課的開展就是為了讓學生在緊張的課程之余進行放松,而沒有認識到高中體育田徑教學對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性。因此,在教學中,教師首先要更新教學理念,對體育田徑教學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并不斷改進教學方式,這樣才能使體育田徑教學從本質上有所提升。同時,學校還要鼓勵教師積極參加培訓,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知識,從而在體育田徑訓練中給學生更加專業的指導。在體育鍛煉中,教師進行正確的動作示范是不容忽視的,專業的指導和示范能夠避免學生因操作不當造成的身體傷害。
(二)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優化田徑運動
在體育鍛煉中,姿勢是非常有必要的,正確的姿勢不僅可以起到強身健體的效果,還能避免學生肌肉拉傷。因此,在體育田徑教學中,體育教師要采用科學的教學方法,有效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優化學生的田徑過程。教師要科學安排田徑教學中跑步、跳躍、競走等一系列的活動,讓學生進行準確有效的鍛煉,并且還需要對學生進行恰當的引導,讓學生認識到田徑鍛煉并不是一個機械重復的過程,想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就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這樣學生在田徑訓練的過程中,不僅可以增強體質,而且還能從中獲得樂趣,體驗到成功。
(三)提升田徑運動教學的趣味性
由于高中體育教學課時有限,在有限的課時中學生很難掌握所有的田徑項目,而且高中田徑運行項目也比較枯燥,學生的積極性不高,也沒有較大的興趣,這也就導致高中體育田徑教學的效果較差,因此,在高中體育田徑運動教學中,教師要提升田徑運動教學的趣味性,可以在教學中引入游戲教學,讓學生在娛樂中掌握田徑運動的技巧,并逐漸增強自己的體能。高中新課標也提出,要以學生的運動興趣為目的,使學生養成終身體育的意識。例如,體育教師可以將體育田徑運動設計成小游戲:“田徑體能大比拼”,教師將田徑運動項目融合到游戲中,在終點位置放置一些同學們比較喜愛的玩具獎勵,學生進行田徑項目比拼,最后取得勝利最先到達終點的即可獲得相應的玩具獎勵,教師可以在中途設置跑步、跳遠、投擲標槍等田徑運動,學生必須要通過每一項田徑運動,并且用時最短才能取得獎品。通過這種游戲活動,可以有效激發學生參與田徑運動的積極性,而且還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學生只有對田徑運動感興趣,才會主動參與進去,從而提升體育鍛煉的效果。
(四)注重評價反饋機制,提升教學效果
在教學中評價反饋機制是非常重要的,科學合理的教學反饋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自信心,對優化教學也有著一定的促進作用。高中體育教師要重視評價反饋,用全面的、科學的評價機制來對學生進行綜合性評價,讓學生積極的參加田徑訓練。除了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之外,教師還要讓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和同學評價,為學生制定鍛煉卡,讓學生詳細記錄自己參加田徑鍛煉的實際情況,并嚴格按照教學目標進行田徑鍛煉。此外,還可以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小組成員之間要進行有效的監督。對于學生的田徑訓練,教師每隔一段時間要進行一次測試,對于進步突出的學生要給予一定的獎勵,提升學生參加田徑運動積極性,從而提升田徑運動教學的有效性。
總而言之,在高中體育田徑教學中,教師要不斷更新教學理念,加強對體育田徑教學的重視,并不斷改進教學方式,提升田徑運動教學的趣味性,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田徑運動中來,從而提升高中體育田徑運動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李佳偉.淺談提升高中體育田徑運動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科學中國人,2017 (6Z):286-286.
[2]朱志永.有效提高高中體育教學有效性的方法[J].田徑,2019 (2):50-51.
[3]沙偉.高中體育教學中有效提升學生主動參與的對策[J].新校園(中旬),2016 (3):12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