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光紅 付永亮
摘要:“黨建抓實了就是生產力,抓強了就是戰斗力,抓細了就是凝聚力。”濰城區西關中心小學黨支部堅持黨建核心統領,創新“一基四橋”黨建工作法,通過筑牢黨建基石,架通黨建工作與教育教學、教育改革、立德樹人、辦人民滿意學校“四座橋梁”,實現黨建工作與學校各項工作的全面貫通,紅色驅動“新為教育”大發展。
關鍵詞:黨建引領;黨建與教育;立德樹人
一、打造過硬黨支部,筑牢黨建基石
黨支部前置引領是學校一切重要工作開展的前提。聚焦黨建工作標準化,黨支部書記帶頭履行抓黨建工作第一責任人職責,黨支部履行從嚴治黨主體責任,與支部委員和大胥家、南小圩河兩處村小黨組織,層層簽訂黨建工作“三張清單”,切實提升組織力;按照有辦公場所、活動場所、宣傳陣地、黨務公開欄“四個陣地”標準,高標準裝配黨員活動室,打造黨建紅色長廊、黨史國史教育陣地等;優化黨建工作制度機制,“三重一大”問題前置研究,黨組織書記帶頭講“四史”黨課,認真開展黨內政治生活,紅色堡壘建強穩固。
二、架通黨建與教育教學相通的主體橋
教育教學質量是學校辦學生命線,學校將黨建與教學業務貫通作為主體工程建設。通過 “三聯一幫帶”“雙向培養機制” “師徒結對機制”,引導新老教師交流,雙向培養骨干教師和優秀青年黨員教師;將黨小組設置在備課組、年級部、學科團隊,讓黨建融入課堂教學體系建設,選樹黨員教師教學先鋒崗、示范崗、模范崗;采用“三個一”工作法,由黨員教師帶頭教研活動、推門聽課、課堂展示,實現黨建工作和教育教學工作同頻共振,累計推出10節精品思政課、成立3處黨員名師工作室,打造出一批紅色“新為教師”。
三、架通黨建與教育改革相通的樞紐橋
緊緊圍繞區教體局“123367”工作思路要求,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新為教育”引領, 圍繞黨建全面統領,深入開展“學校治理年”一個中心,突出抓住“學校治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兩條主線,尊重“學生的發展規律、教育規律和自然規律”三個規律,實施“項目+清單、底線+紅線、效率+標準+高質”三項措施,立足學校實際,構建“文化體系、治理體系、課程體系、課堂體系、活動體系、評價體系”六大體系,實現“學校優質特色、教師專業化水平、辦學條件、教育教學質量、教育現代化、閑暇教育、家校社會三位一體”七大提升。堅持黨建核心引領,發揮“四會”效能,落實“三重一大”黨組織前置決議制度,重要事項保證集體決策;定期召開教代會,切實維護教職工利益。探索級部管理體系建設,按照“管理中心下移,領導工作下沉,權力范圍下放”的“低重心管理”思路,以黨員教師班級為試點,探索扁平化管理模式,大膽開創小學階段扁平化管理之先河。
四、架通黨建與立德樹人目標相通的育人橋
通過黨建帶隊建,大手拉小手,架設黨建與立德樹人之間的育人橋,以紅色主流引領學生思想方向。實施“三聯一幫帶”工作法,黨支部每名黨員教師包靠一個班級,成為班級榮譽班主任,以實際行動擔當起“紅燭先鋒”;每名黨員聯系兩名心理困惑學生,為其制定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幫助走出陰霾、健康成長。探索“三微五小”微德育體系建設,“三微”即微校管、微時光、微成長;“五小”即紅領巾小主人、紅領巾小書蟲、紅領巾小百靈、紅領巾小健將、紅領巾小創客微德育活動,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和自我管理能力,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逐步使學生從“要我這樣做”轉變為“我應該這樣做”,讓良好的行為習慣內化為學生的自覺行動,促進德育一體化建設,打造“好習慣、優教養”的新為學子。
五、架通黨建與辦人民滿意教育相通的民心橋
黨建引領持續提升學校滿意度工作,打造群眾滿意的“新為學校”。做好家校共育工作,黨員教師先鋒帶頭,積極主動與每位家長進行及時有效溝通,解決和反饋孩子出現的問題。每學期組織“全員大走訪”活動,黨員教師帶頭進行家訪。全力做好惠民服務工作,成立黨員教師為民服務志愿者,黨員教師輪崗,解決家長和群眾訴求,結合家訪、家委會、座談會、調查問卷等方式定期及時了解家長的需求,真正做到急家長之所急,想家長之所想,對群眾反映問題高度重視,做好調研、整改和反饋工作,實現滿意度工作四年連增,今年力爭零投訴學校,達到滿意度100%。
“一基四橋”黨建引領,紅色驅動新為教育,在紅色動力持續灌注下,西關故事、西關溫度、西關品牌、西關味道更加凸顯,學校辦學滿意度進一步提升。
參考文獻:
[1]馮菊.淺談創新高校黨建工作方式[J].現代交際,2019(16):15-16.
[2]于娟娟,魏振康.基于“立德樹人”的學校黨建教育課程特色建設——以膠州市為例[J].現代教育,2019(01):11-14.
[3]王祖法.民辦高校學生黨建工作與創新創業教育的融合[J].經濟研究導刊,2019(28):185+194.
山東省濰坊市濰城區西關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