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懷杰
摘要:初中物理是一門比較抽象和復雜的學科,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把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才能對所學知識有更深的理解和認識。為此,本文基于初三物理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研究為主題,通過改變自己傳統教學觀和學生觀,根據學生學習的實際需求上,不斷創新自己的教學理念和方式方法,提高學生學習的參與性和積極性,以此實現提高學生的有效學習和加強復習學習質量,從而在了解每個學生的實際學習要求和進度,設定相應的教學方案和目標,使所有學生都能跟上教育進度,獲取自己最大化知識收益。
關鍵詞:初三物理;有效性;策略研究
在初三物理教育中,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物理知識,還要教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因為初三物理學習任務比較困難,學生只有掌握相應的技巧和方法,才能對學到的物理知識進行明確的總結和復習,才能有更好的自信面對考試,取得優異的物理成績。很多教師在初三物理教育中仍然存在很多問題,經常習慣采用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方法,使很多學生產生厭學心理,對學生長期學習路徑的發展非常不利。所以教師想要提高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必須要轉變自己傳統的教學觀念和陳舊單一的教學方法,提高自己的教育站位,增強自己的責任意識,能夠根據學生學習的實際發展需要上,設計和創新多元化教學方法,這樣才能更好地提高初中物理課堂的教學質量,保證學生有效學習過程,從而實現有效的教學和有效的學的雙贏結果。
1.當前初三物理教育中存在的相關問題
目前,初三物理教育還存在很多問題,嚴重影響著物理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第一,一些教師的教學理念比較傳統,習慣采用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模式,但初中三大容量的教學任務出現了適得其反的現狀,嚴重的時候會給學生帶來嚴重的抵觸心理。第二,有些教師不太會利用多媒體技術,用板書的形式傳達教學內容,使課堂教學氣氛無聊,浪費寶貴的教學時間,抽象復雜的物理現象無法用板書的形式表達。學生對所學知識沒有更明確的認識和理解。很多教師過分注重理論知識的說明,忽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生缺乏一定的實踐能力,無法將學到的理論知識運用到現實生活中。每個學生的理解力和學習能力都不同。特別是初三的學習作業量很大,但教師往往不能深刻理解學生的實際學習要求和進度。所以很多學生跟不上教學進度,成為物理教室的后進生,對學生長期學習路徑的發展非常不利。
2.如何提高初三物理教學質量
2.1以學生為教育主體
因為初三物理教育任務量比較大,如果學生總是被動地接受知識,就不能充分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所以教師要把學生當成教育的主體,不僅要教學生知識,還要引導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教師要起到很好的指導作用。例如,在教學“伏安發測小燈泡電阻”時,教師應該在實驗前向學生傳達實驗程序,讓學生自己獨立探索實驗過程,而不是親自展示實驗。這種教學模式有助于培養學生優秀的物理思維,從而對所學的物理知識有更深的理解和認識。老師在學生做實驗時提出了問題。“為什么關閉開關后,電流表仍顯示相應的數字,但不顯示電壓?”“然后學生們帶著問題進入實驗,結果小燈泡出現了短路障礙,使教師和學生們能夠共同創造高效的課堂。
2.2開展小組合作探究教學模式
初三物理與初一、初二物理相比難度較大。這時,教師們需要進行小組合作探索的教學模式,這樣不僅促進各小組學生之間產生良性化學習競爭氛圍,還能夠通過小組內學生交換自己的學習觀點和經驗,提升學生對新知的認識,加強不同學生相互學習,實現學習優勢互補。另外,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主要為學生提供一個相對自主化的學習空間與平臺,教師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引導者與組織者,促進各小組學生對于一些物理重點、困難的問題,通過有效引導學生自己思考,找到解決問題的規律和思考。特別是物理是一個實驗性比較強的學科,特別是初三物理實驗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整合實驗,節約更多的教學時間。例如,打點計時器的實驗可以合并成一個組。其中牛頓第二定律實驗為重點,首先要讓學生對打點計時器的數據處理和使用進行復習,接著復習機械能守恒定律實驗等,使學生對重要問題有更深的記憶,同時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通過彼此交換自己的學習意見,使得不同學生能夠從不同的學習角度去看待一個問題,從而實現加速學生對知識的認識和內化。
2.3采用多種教學模式
由于初三物理教育量很大,如果教師仍然采用單一的教學方法,很容易激發學生的厭惡感,產生一定的學習壓力。這時教師要采用多種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參與初三物理復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例如,教師可以在教育中應用多媒體技術,即可以節省更多的教學時間,也可以將一些抽象和復雜的物理現象,以更直觀地方式傳達給學生。例如,學習光在氣體、液體和固體中直線傳播,實驗非常困難,可以通過信息技術教學工具的直觀性展示幼師,為學生動態化、形象化地展示整個實驗過程,這樣不僅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還能夠提高學生的直觀理解能力,從而更好地保證學生的有效學習質量。
2.4提高物理實驗復習功效
眾所周知,物理學是以實驗為主的自然科學,通過學習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現在生活的世界。其中實驗是該學科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助于學生掌握物理知識和物理規律。在物理復習中要進一步加強實驗教學,在一定程度上能激發學生對學習參與及復習的興趣。物理教師在做摩擦力實驗時設計趣味性小實驗,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就是說,可以在事先制作好的斜坡上放置小橡皮和筆,觀察鋼筆立即滾動,橡皮絲毫不動,通過這種物理現象引導學生認識,還能夠推動學生推測影響摩擦的因素。此外,一些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還可以自己設計了一個小實驗,將木塊放在玻璃板、桌子和毛巾上,用彈簧計以一定的速度拉動。說明接觸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在這種教育模式下鍛煉了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和分析思維能力。
總之,在初三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把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充分理解學生的實際學習要求和進度,并設定相應的教學方案和理念,提出針對性教學策略,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培養學生優秀的物理素養,為今后長期學習的道路打下扎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楊凡. 結構分析法在初三物理復習課課堂教學設計中的運用[J]. 綿陽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1(02):84-88.
[2]姚雪. 強化教師引導作用 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做好初三物理總復習[J]. 科學決策,2008(11):121.
[3]張希芝.物理多媒體教學資源建設與信息化手段教學的實踐與研究[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4,(12).
竹溪縣城關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