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嵐
【摘? ? 要】數學是很多學生都覺得頭痛的一門學科,數學的難度在各個學科中確實屬于較高的,如果教師在課堂上無法保證教學的效率,那么學生將會逐漸失去對于數學學習的信心。這就給我們教師帶來了一定挑戰和要求,我們需要在教學過程中不斷致力于提升數學課堂的效率,幫助學生順利的進行學習。
【關鍵詞】小學數學? 教學方法? 課堂效率? 個性化教學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06.040
學生在小學階段往往是較為天真懵懂的,他們還沒有對數學學習有一個系統的認識,這個時候如果教師采取了不適當的方式進行教學,很容易導致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缺失,對學生今后的數學學習是十分不利的,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充分的去開發學生自身的學習能力,積極的根據學生特性去指導學生,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到輕松、愉快,并且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所在。下面,我就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如何提升課堂效率提出如下幾點討論:
一、注重備課,做好課前的基礎工作
小學數學的課程對于教師來說其實非常簡單,大多數都是一些最為基礎的數學知識,不需要教師費力去進行鉆研,所以很多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往往會忽視備課工作,認為不需要備課也可以將知識點講解明白。其實這種觀點是十分片面的,雖然不經備課的數學課堂也可以做到基本囊括知識內容,但是備課可以讓我們的課堂更加全面、更加完美。首先,教師需要認真瀏覽課本的內容,做到將需要講授的知識了然于心,讓數學課堂有一定的連貫性,方便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可以做到前后串聯,幫助學生構建一個整體的知識網絡,如果教師自己都不對課本進行鉆研,只憑借臨場的發揮來進行授課,那么授課效果將會是大打折扣的。其次,做好備課工作有利于教師做好細節的講授,臨場發揮往往會使教師無法做到對細節的面面兼顧,而通過備課,教師可以將自己所想到的有創意的教學方案寫在紙面上,不斷的進行推敲、修改,不斷的豐富完善自己的教學內容,也可以將在日常生活中所學到的優秀授課方法進行記錄,方便以后進行參考,這些都是對我們的課堂授課有著極大幫助的,由此可見,課前的準備工作對于教師來說是十分重要的,教師不應該掉以輕心。
二、注重學習興趣的培養,提升課堂多樣性
小學階段不僅是數學課程的入門階段,更重要的是,小學也是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階段。教師在這個過程中,不應該只拘泥于學生的成績提升,更應該注重學生的興趣培養,只要學生對于學習數學有了興趣,那么將是為今后的學習過程奠定了一個非常牢固的基礎,會讓學生受益良久。教師可以運用豐富多彩的課件,來對教學內容進行引入,學生在小學階段還是比較天真的,他們對一些可愛的事物比較感興趣,教師要針對這一點特性,將自己的課件進行豐富,如果只是用一些死板的內容進行授課,那么學生是不易提起學習的興趣的。教師可以通過添加課件的圖案、顏色等來吸引學生,抓住學生的眼球,幫助學生集中課堂的注意力。教師也可以通過一些實物的教具來幫助學生進行理解,如果只是一味用文字的形式去進行講授,對于小學生來說是相對抽象、難懂的,對于這種類型的知識,他們往往無法完全消化,教師可以適當利用教學工具,利用一些實物的工具來進行授課。例如在進行計算題的講解時,可以用一些實物的玩具、生活中常見的物體來進行講授,充分拉近學生與課堂之間的距離,讓學生有一定的代入感,不再覺得數學是那么抽象的事物,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其實是來自于生活,并且是可以運用到生活中去的,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
三、注重課后反饋,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
真正符合要求的數學課堂,是需要學生去進行評判的。如果教師只顧著自己進行講授,而忽略了學生的感受,使得學生對課堂的接受程度不高的話,那么課堂將是沒有效果的。課堂成功與否的打分器應該放在學生手里。作為教師,我們或多或少與學生之間存在一定代溝,可能很多時候很難理解學生的想法,這時就需要我們去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讓學生對我們的授課內容提出相應的意見和建議,此時我們不是以教師的身份去進行詢問,而是放平姿態,平等的去和學生進行交流,針對學生所說的課堂中存在的不足之處,盡可能的聽取學生的意見和建議,及時的進行改進,避免在以后的課堂上繼續出現類似的情況;而針對學生提出的對課堂滿意的部分,要繼續保持,在以后的授課過程中也沿用類似的模式以提升學生的聽課效率。從學生的反饋中,不斷的進行反思和改進,才能保證我們的課堂是真正高質量、高效率的,將課堂的主導權還給學生,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翁,才能讓我們的課堂效果越來越好。
四、注重分層教導,做到針對性授課
在我們的實際教學過程中,由于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不同,學習進度不同,他們的學習效果和實際成績也會有一定的差異。如果我們此時還是選用一刀切的教學模式,對所有學生采用同樣的方法去進行講課授課,那會對一些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學生造成相應的學習壓力,導致他們跟不上整體的學習進度,會讓他們越學習就感到越吃力,從而對數學學習失去興趣。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可以采用分層教學的模式,例如在課堂上針對一些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學生,適當的進行關注,選取一些簡單的問題讓這部分學生進行回答,檢驗他們是否能跟上學習進度的同時,也能夠保證學生的注意力是放在課堂上的,沒有出現走神等情況。如果學生答對了課堂提問的話,也可以激發學生的自信心,幫助學生對數學提起相應的興趣,不再對數學出現抵觸的心理狀態。分層次教學還可以反映在日常作業的布置上,針對作業,我們的要求是精而不在多。針對那些學習較為輕松,有一些富余的能力去進行學習的學生,可以適當的布置一些拔高的題型,進一步去拓展學生的數學能力,方便學生來進行自我的提升;而針對那些學習比較吃力的學生,則以基礎性的題目為主,保證他們能將基礎知識掌握透徹,掌握牢固,反復復習之前學習的內容,幫助他們真正將基礎知識融會貫通。
小學是學生學習過程中非常重要的入門階段,很多學生對于學科的第一印象是從小學階段開始的,作為帶領他們入門的教師,我們要對學生的學習狀態提起足夠的重視,盡可能的去幫助學生建立起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在日常的數學教學過程中,不遺余力的去進行鉆研,針對學生的實際狀況,來不斷改進我們的教學方法。在日常教學生活中,以學生為第一位,尊重學生的實際需求,聽取學生的教學意見,真正做到與學生進行溝通,在教學過程中做學生的好老師,在日常生活中做學生的好朋友。
參考文獻
[1]汪秉彝,呂傳漢.創新與中小學數學教育[J].數學教育學報,9(4):34-37.
[2]譚勁,李光樹.小學數學學習特點對教學的影響[J].課程.教材.教法,2014(8):5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