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秀英
【摘? ? 要】在現代教育的不斷改革下,對于學生的教育提出了越來越多的要求,這同時也是對傳統教學的一種突破和改革。不僅要求學生在課堂上學習教師所傳授的相關知識,還要求學生需要理解這些知識并能夠在生活當中得到具體的運用,這更加強調了學生對于知識的運用能力,本文主要探討的是小學數學教學如何巧用生活知識來提高數學質量。
【關鍵詞】生活知識? 小學數學? 教學質量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06.100
想要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的最好方法,就是要使得學生對于這門學科的學習變得更加的自覺化,不斷地增強他們對于這門學科學習的意愿。而數學這門學科對于學生來說是一塊非常難啃的骨頭,由于它抽象的知識往往使得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理解起來非常的困難,所以想要提高學生在數學這門學科上的教學質量,最好的方法就是要運用生活化的相關知識來幫助學生對于抽象的數學知識進行更好地理解,只有學生理解了這些知識,他們才能夠在生活當中靈活的運用這些知識,數學的教學質量自然能夠得到大大的提高。
一、運用生活化的語言進行教學,增強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
從成人的眼光來看待小學數學的教學,自然會認為小學數學所教授的知識非常簡單和基礎,但是對于這個階段的小學生來說他們對于數學的認知僅僅停留在學科科目上,而對其沒有過深的了解。然而數學這門學科是一門需要學生擁有一定邏輯思維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學科,因為在數學講授過程當中教師會涉及到許多專有名詞以及抽象名詞的講解,這些知識不僅對于學生來說是陌生的,更是他們難以在短時間內對其理解透徹的。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當中,就需要運用合適的教學方式來幫助學生加強他們對于這些抽象知識的理解,從而使得他們能夠在學習的過程當中不斷增強理解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當中應該事先熟悉課堂所要教學的內容,把教學內容當中涉及到的一些抽象名詞的概念以及一些過于復雜的理論知識的概念運用生活化的語言進行相應的組織,并在課堂教學的時候先讓學生明白書本上的抽象理論知識,再運用生活化的語言來進行解釋。這樣就可以使得學生不僅能夠對于抽象的理論知識在腦海當中有個大致的印象,還能夠通過教師生活化的語言來對這些抽象知識進行進一步的感知,進而增強他們對于數學知識的理解,使得他們在課堂上的學習效率得到大大的增強。
二、舉辦生活化數學小游戲,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小學數學教學的課堂上,計算教學是數學教學的基礎,也是重中之重。然而這也是小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過程當中所面臨的第一個困難點,他們通常會因為記不住計算的規律以及計算的口訣,從而導致計算出現相應的差錯。在數學教學的過程當中計算是有章可循的,要想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計算能力得到大大的提高,計算的正確率得到大大的提高,就需要讓學生明白計算的相應規律。因此,教師在數學課堂上進行計算教學的時候,應該在講解相應的規律之后,舉辦一些生活化的數學小游戲來幫助學生加深對于這個規律的理解。而處于這個階段的學生正是好動的時候,他們對于一些游戲十分的積極,所以在課堂上運用游戲教學法也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比如,教師在教授學生如何進行加減法計算的時候,可以在課堂上準備一些小火柴棍,把班級的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讓他們對剛才所教授的加減法計算的規律進行自主理解和學習。然后教師再在黑板上寫出幾個計算公式,讓小組的學生進行分工,一部分人負責計算,而另一部分人則負責把最后計算的答案運用火柴棍進行擺放,以最后用時最短的獲勝。在這樣的教學過程當中,學生就可以通過游戲加深對于之前學習的計算規律的理解,也能夠在游戲當中增強他們的團隊合作能力以及學習興趣,從而大大提高課堂上的教學質量。
三、創設生活情境進行教學,增強學生對于知識的運用能力
小學數學的教學內容源于生活,同時學生所學的知識也需要運用于生活,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當中,應當創設相應的生活化情境,來幫助學生進行相應知識的理解和學習。教師在教授學生學習相關計算的時候,就可以圍繞這個計算公式來為學生設置一道情境應用題來幫助學生加強對于這個式子的解答。比如,教師可以設置商販買賣蘋果的情境來幫助學生進行數學計算和學習,讓學生通過對于熟悉的生活化情境進行感知,以此來引起他們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使得他們能夠在此情景當中高效的明白這些式子的計算。這不僅使得學生能夠在教學的過程當中學習到相應的計算技巧,促使他們的計算能力得到提高,還能夠培養學生知識的具體運用能力,促使學生在生活當中遇到相關情境的時候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相應的問題。
四、采用家校合作教學模式,幫助學生在生活中感知數學
學生在學校的學習時間非常的有限,除了在學校里面的學習以外,學生大部分的時間都待在家里與父母相處。因此,要想使得教學的質量得到大大的提高,就需要教師在校內的教學與家長在生活中的教學相結合,從而才能夠進一步提高學生對于數學的感知能力。而在生活當中家長則應該運用生活當中的一些小事,來為學生解釋所學過的一些數學知識,幫助學生增強對于這些知識的記憶和理解。在生活當中許多小事都能夠體現許多數學知識,而家長則需要讓學生盡可能多的參與到這些小事當中,幫助學生在生活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增強對于數學知識的感知能力。比如,家長在逛超市的時候可以協同學生一起進行購物,在購物的過程當中家長可以讓學生明白每一件零食的單價,進而讓他們對于自己今天所購買的零食進行一個總價的計算。而學生也能夠通過這樣新奇的教學方式,來增強對于他們數學計算能力的培養和提高,幫助學生在生活中感知數學。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課堂當中,教師要運用生活化的語言,來對書本上抽象的數學知識進行講解,增強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理解。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也應當舉辦一些生活化的小游戲來幫助學生加深對于一些數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除此之外,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也應當創設一些生活化的情境來幫助學生加深對于這些知識的理解以及增強學生對于知識的運用能力,積極的與家長進行配合,采用家校合作教學模式,幫助學生在生活中感知數學。
參考文獻
[1]宋桂清.談小學數學教學要生活化[J].才智(15):169.
[2]呂燕.創設情境、聯系生活實際,培養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J].讀寫算:教育導刊(11):5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