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三桂
【摘? ? 要】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是學生學習的基礎和目標,更是一個人一生的寶貴財富,培養良好學習習慣要從小學生開始。本文旨在探討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如何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關鍵詞】小學數學? 培養? 學習習慣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06.177
學習習慣是指人們在學習活動過程中形成的穩定的、自動化的行為方式。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我們每一個教學工作者都深知這個道理,所以,教學過程中,注重從小事的積累和糾正,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每個教學工作者的首要任務。在小學教學過程中,從學生學習和生活中的點滴小事開始,注重學生道德品質和學習習慣的鞏固,教學生做文明的、高尚的人。不僅如此,教學過程中更應該注重糾正學生錯誤的學習習慣,通過高效、新穎的方式向學生展示正確的學習習慣。
一、培養小學生數學學習習慣的重要性
1.提高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習慣的養成過程需要行為的發出者和實行者經過長期的探索,而這一過程為其提供或者回報以寶貴的持久的各種能力。學習習慣也是同樣,尤其突出的就是提高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學生學習的每個階段,尤其是在今后的大學階段,擁有一個通過養成學習習慣的過程給學生自己帶來的自我管理的能力,會在大學學習生活中帶來不一樣的收獲。很多學生從小因為各種原因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在某種程度上缺少了自我的管理能力,表現在獨立按時按質完成作業上,因為學生缺少自我管理能力,加上貪玩的心,容易被外界吸引,使作業任務一推再推,最終導致作業不能完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一經養成,學生便自然而然地擁有自我的管理能力,對其今后學習發展起積極作用。
2.減輕教師和父母的管理壓力。一個擁有良好學習習慣的孩子,可以讓父母在孩子學習方面的精力付出的更少;一群擁有良好學習習慣的學生,可以減輕教師對班級的管理壓力。當一個孩子能夠去自主學習,就不用父母花時間去監督,其實父母對孩子的監督過多,會給孩子以一種無形的壓力,會讓孩子覺得學習是為了父母的意愿,不僅會影響之間的關系,還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父母少了對孩子的監督,把時間用在其他對孩子有幫助的地方,也會為孩子的發展做鋪墊。作為教師,很清楚的就是學習環境的營造。學習環境不僅對學生有利,對教師管理更是一種負擔的減輕。一個班級要有良好的班風班紀,還要有良好的學習氛圍,這就是學習環境。比如,教師每節課都有課程進度,如果不能在規定時間完成,就會用其他本該完成其他事情的時間來完成課程進度。往往導致課程進度落后的原因就是課堂中出現擾亂課堂秩序的學生,而這類學生的出現就是學生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沒有良好的學習環境。當學生們有良好的學習習慣,相應的學習環境也就隨之變好,便不會影響正常的教學秩序,這對教師來說也是一種管理壓力的減輕。
3.為以后的數學學習奠定基礎。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至關重要,有利于學生在將來更有難度的初高中數學學習中更好地學習。不同的學生對不同的科目有不同的興趣,教師不能扼殺學生的學習興趣,而是要積極挖掘學生的內在潛力,從小學生開始,著力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愛上數學,愛上計算。只有打好小學數學基礎,才能為學生更高階段的數學學習作良好鋪墊。
二、如何培養小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1.培養學生認真閱讀課本和專心聽講的良好習慣。聽講和閱讀是數學良好習慣養成的前提和基礎,要是能夠在基礎閱讀中做好伏筆,那么習慣的養成就有了希望。小學生因為年齡比較小,自控力也比較差課,上課時難以集中注意力更是普遍。閱讀無疑是學習的重要保證,閱讀能夠幫助學生沉下心來去思考,集中注意力。作為教學的主導者和參與者,教師可以嘗試新的教學風格,改變教學形式,讓教學的過程更加生動和有趣,從而去調動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
課本是學生習得有效數學知識的主要渠道。教師在引導學生們閱讀課本的過程中,應當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方法和良好的思維習慣,更重要的是能夠使學生們在閱讀教材的過程中,通過分析、想象、推理、概括等有規律有效率的思維活動,進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們要是沒有認真閱讀的習慣,會在很多方面體現出其中的弊端:比如做練習時不能夠審清楚題目,閱讀題目的時候,只讀到一半,不會分析問題,就會導致學生們不能正確且完整地解決他本來有能力解答的題目。因此,教師要耐心地給學生們指導,讓他們在傾聽和閱讀課本的過程中能夠更好地學習知識,從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好習慣。教師不僅是學生數學學習中的輔導人,還是引導學生正確地解決問題的人。小學生如果要想學好數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并且樹立數學思維,就必須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在遇到問題的時候能夠自主分析來解決問題。數學是一門對綜合思維要求嚴格的學科,所以數學教師也應該培養善于思考的學生。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設置需要思考的情景,并且在為學生提供思考材料的同時,也注意要給學生們留些充足的思考時間。對于存在一定難度的問題,可以讓學生們進行小組討論,在討論中讓他們多動腦筋,從而盡可能使他們的思維得到更好的發展。
3.培養學生在現實生活中善于觀察的好習慣。眾所周知,數學是來源于生活,并且也是服務于生活的。本著“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并把數學應用于生活”的思想,數學教育工作者要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要讓學生明白并且成為學習的主人。比如教學《立體幾何》中“三視圖”的內容時,教師先準備好教學器材,帶上充分的物品如自制的小正方體,并且擺放好觀察物體,讓學生離開座位從不同角度觀察(左邊、前邊、上邊),然后在小組討論:所觀察到的立體圖形為什么在平面展現時會不一樣,或者為什么從平面展現就能推出其立體展現。教師讓小組成員積極發言,指出學生回答的不合理之處,然后再講解其中的原因,有重點的開展教學過程,從而促進學生們養成在現實生活中善于觀察的學習習慣。
總而言之,小學是學生養成良好習慣的最佳時期,也是最主要的時期。在新課改革的背景下,教師必須要根據學生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活動,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塑造他們的數學思維。
參考文獻
[1]吉花茂.淺析新課改下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創新[J].學周刊,2019(33):105.
[2]連桂華.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課前預習習慣[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9(08):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