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俊
【摘? ? 要】對于英語學科來說,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是教學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閱讀理解是伴隨學生整個英語學習過程的一個重要模塊,在日常生活中,能夠應用到閱讀的地方也很多,這就需要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注重起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逐步提升學生的英語閱讀水平。
【關鍵詞】小學英語? 學生? 閱讀能力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06.182
想要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其實并非易事,針對小學生而言,英語是一門初步接觸的語言,基本的認知其實對他們來說也是有一定難度的,更不要提去進行較有難度的閱讀和理解,此時,就需要教師積極地去發揮自身的作用,帶領學生去進行閱讀模塊的突破。下面,我就小學英語在教學過程中如何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出如下幾點討論:
一、注重基礎知識的學習,為閱讀打好基礎
正如前文中所提到的,英語的閱讀是英語學習過程中一個比較高難度的部分。很多學生在學習的初期,對閱讀都有一定的興趣,當學生直接去進行英語閱讀時,卻會感覺到一定的難度和學習壓力,從而很多學生被迫放棄英語閱讀,同時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也受到了一定的打擊。在我看來,想要幫助學生去攻克閱讀這個部分,我們需要保證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如果學生連基礎的單詞、固定句式都掌握不好的話,那想要進行英語閱讀就是紙上談兵。
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去進行基礎知識的輔導。首先,要給學生建立起相應的思想認知,讓學生了解閱讀是建立在基礎知識之上的,讓學生了解現在無法進行閱讀不是學生的實際能力不足,而是基礎知識掌握的還不夠全面,在一定程度上給學生建立起相應的自信心,讓學生不對英語閱讀失去興趣。其次,我們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去進行基礎知識的鞏固,例如我們可以通過導學案的方式去進行基礎知識的輔助教學,由于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相對來說還是較為不足,教師可以通過將基礎知識整理在導學案上的方式,讓學生進行填寫和記憶,由教師來進行相應的知識體系的建立,通過導學案來幫助學生建立一個完整的學習思路,從而提升學生的基礎水平。最后,教師需要教會學生基本的閱讀方法,很多學生在閱讀的時候忽略了閱讀方法的部分,其實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掌握了好的閱讀方法,可以更加有效地幫助學生提升閱讀的效率。我們可以通過瀏覽的方法先對文章進行一個整體的瀏覽,對文章所闡述的內容有大體的了解,然后再逐字逐句的進行閱讀,了解文章想要表述的細節內容,利用整體瀏覽和細節閱讀相結合的方式,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閱讀的大意,從而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二、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具有閱讀的主觀能動性
學生如果在小學階段沒有建立起對英語學習的興趣,那么就會缺失相應的主觀能動性,他們不會去主動的學習、去認知,學習的效率也會隨之大打折扣。一旦學生有了相應的學習興趣,他們會更加主動地去進行知識的探索,自發地去進行英語閱讀,這對我們的閱讀教學來說是十分有益的。由此可見,教師需要注重對于學生英語閱讀興趣的培養。
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多種多樣的方式去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例如,我在教學中比較常用的一種方式是通過較為豐富的課堂形式,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種教學方式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是較為有效的,我們可以在課堂上留出五到十分鐘,來給學生作為一個英語閱讀的展示平臺,由此鼓勵學生每天進行相應的閱讀,將自己學到的知識在課堂上輪流進行展示和交流,每天選取一個學生來進行自己閱讀內容和心得的展示。通過交流,可以推動學生去閱讀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并且在閱讀和交流過程中能夠發現自己實際的不足,如果在交流過后得到了同學和教師很好的反饋,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勵學生,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通過這種交流,聆聽的學生也能夠學習到一些自己沒有閱讀到的知識,對聽到的一些感興趣的內容自己再去進行探索,并且可以學習到別的同學在交流過程中的長處,從而達到一種提升能力的正向效果。
我們還可以通過繪圖教學的方式去拓展我們的課堂閱讀形式。繪畫是小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內容,它的實踐性較強,所以。我們可以充分利用這一特性,可以讓學生在閱讀之后對所理解的內容用圖畫的形式進行表述和傳達,一方面這種新穎的教學模式能夠提升學生的興趣,也貼近了學生的實際生活,另一方面,通過繪畫的方式,也能夠檢驗出學生對于文章的實際理解程度,理解的內容是否正確等等。通過繪畫交流的方式,學生可以互相觀看對方的作品,然后進行相應的交流,這種交流方式實踐性較強,是學生所喜聞樂見的一種授課模式,并且更容易被小學生所接受,繪畫的內容也能夠給學生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從而提升英語學習的實際效率。
三、延伸課本外的閱讀部分,充分拓展學生的閱讀面
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只拘泥于課本的教學內容,其實這種教學方式是不正確的。如果我們在課堂上僅僅止步于課本的內容,長此以往,學生會感覺疲憊和沒有新意,從而逐漸喪失對英語學習的積極性,這種情況是我們需要避免的。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適當的去引用、拓展一些課外的閱讀內容,讓學生有一定的新鮮感,例如,我們可以推薦一些必讀書目給學生,選取一些學生會感興趣的故事題材來進行推薦,讓學生在日常的休息時間也能夠去自發地閱讀一些對學習有益的書目,在休閑的同時也提升了學生的英語學習水平,做到一舉多得。同時,教師也可以在課堂上對這部分內容進行相應的提及,讓課堂內容與學生了解的課外內容有一種呼應,可以充分引發學生的共鳴,并且也能夠相應的拓展一些教材之外的內容,讓學生有一定的學習興趣,在課堂上不會出現走神、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自行去編寫一些英語小故事,根據對學生的了解,可以使編撰出的故事更加適合學生去進行閱讀,更加貼合學生的特性。首先,材料的詞匯和句式要相對簡單,不會帶給學生太大的閱讀壓力,其次,內容方面要盡量運用學生會感興趣的題材,讓學生能夠提起足夠的閱讀積極性,從而提升我們的閱讀教學質量。
英語閱讀是伴隨學生一生的內容,并且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對學生閱讀水平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運用到英語閱讀的部分也越來越多。所以,我們要從小學抓起,盡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幫助學生學好閱讀、用好閱讀,培養學生的英語閱讀興趣,為學生在以后的學習和生活中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吳淑芳.淺談小學生英語閱讀興趣的培養[J].英語廣場,080(8):155-156.
[2]陳倩倩.小學英語閱讀教學模式的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