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凱 劉福存 張巖
【摘 ? ?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發生,暴露出我國公共衛生人才培養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本文圍繞應用型本科院校預防醫學人才培養的實踐教學進行討論,在原有專業課程基礎上,引入新的實踐教學模式,探索公共衛生實踐教學新體系。
【關鍵詞】預防醫學 ?人才培養 ?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4.091
進入21世紀,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預防為主的醫學時代已然來臨,隨之而來的就是世界各國對公共衛生人才需求的增加[1]。特別是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發生后,國家要求全面提高重大疫情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健全國家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健全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加強公共衛生隊伍建設[2]。作為公共衛生隊伍建設的重要一環,高校在公共衛生人才培養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發生后,如何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公共衛生人才,是高校公共衛生人才培養即將面臨的重大挑戰[3]。現代公共衛生人才是兼有職業性、實用性、實踐性等特點鮮明的應用型人才,要具有公共衛生相關專業理論知識,也需要具備基本的實驗技能、組織協調、宣傳溝通、應急處置、自主學習與創新能力等[4]。在整個公共衛生人才培養過程中,實踐教學是整個教學環節的重要組成部分。傳統教學模式下的實踐教學,難以貫徹大健康的觀念,與當前公共衛生人才需求有一定的差距。因此,進行預防醫學人才培養的實踐教學改革值得探索與實踐。
一、根據學校整體規劃,明確實踐教學改革思路
南京醫科大學康達學院一直把將學院建設成應用型本科院校作為發展定位,著力于建成一所地方性、應用型、有特色、高水平、國際化的醫學類本科院校。結合社會對公共衛生人才的需求和公共衛生發展未來走向,確立實踐教學改革思路:依據實踐教學目標,借助人才培養方案修訂的契機,探索適應新時代需要的實踐教學新體系,更新理論實踐教學內容,體現學校的辦學特色,培養具有崗位勝任力的應用型醫學人才。
二、整合專業課程,優化實踐教學體系
學校要對預防醫學專業課程進行整合,避免重復性實驗,在各課程之間形成有效連接等,全方面地提高學生對公共衛生的認識,提高實踐操作能力。在原有課程基礎之上,學校要對低年級學生增設預防醫學導論,讓學生盡早認識到公共衛生在健康中國建設中的重要地位,充分理解學生未來將承擔著全生命周期人群健康服務和管理、疾病預防和控制的責任,高年級開設公共衛生實踐技能和公共衛生PBL等課程,培養崗位勝任能力。學校為全面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專業實習時安排學生分批次深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衛生監督所和疾控等公共衛生實踐教學基地進行學習,使學生初步掌握公共衛生系統的組成及工作方法,在實踐中檢驗所學的理論。
三、突出應用性,引入新實踐教學模式
為了突出課程的應用實踐性,引入“四性五結合”的實驗教學模式,實踐教學中要體現“自主性、開放性、實踐性和創新性”,實踐內容上把實驗教學與科學研究相結合、課堂理論教學與現場實踐相結合、基礎實驗與人群檢測相結合、網絡虛擬與實際操練相結合、經典方法與新興技術相結合,培養具有崗位勝任能力的公共衛生人才,進行實驗教學方法的探索改革[5]。
(一)重置驗證性實驗,重視學生的實驗基本技能訓練
根據社會實際問題,結合公共衛生領域的典型案例,精選實驗項目,科學設計驗證性實驗方案,增加學生對實驗課的興趣,提高實驗動手操作能力。例如,高氟地區多發氟斑牙、氟骨癥,在衛生化學實驗課設置“氟離子的測定”,樣品為食鹽、水,同時增加幾種學生日常接觸使用的樣品,如茶葉、礦泉水、漱口水等,學生可自帶包裝完好樣品,增加參與感。另外,應用經典國標法、現行最新國標法或快速檢測等多種實驗方法進行結果對比,使學生熟悉多種實驗技能,能夠根據實際需要判斷選擇最優解決方案。
(二)探索綜合性實驗,深入人群現場教學
公共衛生實踐涉及臨床基本技能、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急性慢性疾病防控、職業衛生、營養和環境調查處理等多方面內容。學校將涉及專業課程驗證性實驗項目改為綜合設計性實驗,整個教學過程中由教師提出現實的公共衛生問題,學生進行分組討論、查閱文獻、設計實驗方案,再由教師匯總評定,確定最終綜合性實驗方案。比如“石粉廠工人職業有害因素調查與分析”“公共場所的空氣衛生學調查”“幼兒園學生的生長發育監測與分析”“市售牛奶的衛生學評價”“學校食物中毒案例處理與分析”等。學生根據自主設計的方案,團隊合作,匯總結果后撰寫綜合設計性實驗報告。實驗報告以學術論文形式為標準,使學生初步掌握學術論文寫作方法,培養他們開展科學研究的能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增強他們的創新意識與能力,為學生今后畢業和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礎。
(三)增設實踐技能課程,培養崗位勝任能力
實踐技能在公共衛生人才崗位勝任方面尤其重要,與預防醫學專業學生進入工作崗位后的職業技能直接關聯[6]。高年級學生在進入公共衛生實踐教學基地前,開設公共衛生實踐技能必修課,依托學校公共衛生實訓中心,以公共衛生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大綱為教學大綱,著重在公共衛生基本操作技能部分進行站點式教學與考核。主設站點有臨床基本技能、個體防護、環境和食品樣品采集、儀器現場檢測、衛生處理等。擬設定36學時:理論6學時,實驗30學時。同時,以學校虛擬仿真實驗教學平臺為輔助,進行典型公共衛生案例的分析與探討。開放公共衛生實訓中心,學生預約自主訓練,并在訓練周期中注意過程考核,結束后進行比賽式集中考核,模擬公共衛生執業醫師考試,完成學生從學校到工作崗位的順利過渡,滿足社會對預防醫學人才的能力需求。
通過預防醫學人才培養的實踐教學改革,引入“四性五結合”實驗教學模式,實現了理論與實踐融會貫通,初步構建了實踐教學新體系,可切實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綜合分析問題能力,在本科階段將學生培養成具有一定崗位勝任力的應用型人才,以滿足社會經濟發展和市場需求,服務健康中國戰略。【基金項目:南京醫科大學科技發展基金(NMUB2018258),南京醫科大學康達學院科研發展基金(KD2018KYJJZD003)】
參考文獻
[1]王虹,李變蘭,郭秀花,封錦芳,羅艷俠,張玲.開展公共衛生專業綜合實踐教學改革培養應用型公共衛生人才[J].現代醫藥衛生,2014,30(03).
[2]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全年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強調:完善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 ?健全國家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EB/OL].(2020-02-14)[2020-03-02].
[3]陳華,李躍平,劉寶英,許振珊,張文昌.公共衛生人才培養綜合實踐教學改革與實踐[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1(04).
[4]黃宏,劉曉冬.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下對公共衛生人才隊伍建設的再思考[J/OL].溫州醫科大學學報:1-7[2020-04-10].
[5]李磊,王惠娟,趙麗萍,等.高等學校預防醫學實驗教學體系的構建與優化[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學教育版),2010,12(S1).
[6]郝加虎,陶芳標,胡傳來,蘇普玉,朱鵬,許媛媛,王取南,孫業桓.以培養崗位勝任能力為核心的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實踐教學改革[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