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云中
【摘 ?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理念的不斷發(fā)展與完善,小學數學教學方法也有了更多的選擇。此時,小學數學教育受到了足夠的重視,多種高效的教學方法涌現出來,教師越來越多地關注到了學生的主體作用發(fā)揮問題,使得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yǎng)在學習中得以持續(xù)提高。
【關鍵詞】小學數學 ?教學方法 ?新課改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4.141
隨著教育理念越來越成熟,傳統(tǒng)小學數學教學方法已經跟不上學生發(fā)展的需要,通過新課改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了一大批新的數學教學方法,對于學生的全面培養(yǎng)有了更進一步的強調。此時,大量新的教學方法被應用于小學數學教學之中,數學這門復雜學科的綜合性得到了很好的展現,整個教學進行得更為有效。
一、有效地開展合作探究式教學
新課改的核心理念就是“以生為本”,在狠抓落實理論知識方面教學的同時,還需進一步考慮學生個性發(fā)展需求的問題,追求學生的全方位發(fā)展。此時,小學數學教師需要在授課過程中對身邊的資源進行合理協(xié)調,緊緊圍繞新課改相關理念來對課堂教學進行開發(fā),幫助學生更好地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以及激發(fā)學生的全部潛能。
具體而言,小學數學教師在完成一節(jié)內容的講授或布置某一學習任務之后,就要積極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來展開深入學習,讓學生在小組內完成學習成果的檢查,若有不懂或學習不到位的地方可以向小組內其他同學請教,通過相互學習、相互幫助來獲得共同進步。例如,教師在進行“認識除法”這一部分知識教學的時候,就可以問學生“12根小木棍要分成每份根數一樣,有幾種分法?”然后要求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來探索答案,讓學生能夠親自動手來試一試應該怎么分。等學生探索了一段時間之后,再向其發(fā)起追問,讓學生能夠通過有序思考得出具體有幾種分法。這樣,不僅學生的思路變得更為開闊了,學生的推理能力、概括能力、協(xié)作精神和創(chuàng)造意識也都得到了有效培養(yǎng),更讓除法的相關思想自然地滲透進了學生的整個探索過程之中。
當然,小學數學教師在運用合作探究式教學方法時需注意,切勿簡單地認為只要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就可以開始了。其實,小學數學教師需要對合作式探究教學方法形成更為全面到位的認識,要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來分組,令學生能夠獲得自主探究能力的不斷激發(fā)和強化,以合作探究的真正落實來確保學生學習的有效進行。
二、合理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
隨著信息時代的全面來臨,多媒體技術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應用。多媒體的使用不僅讓課堂氣氛變得更加活躍,還讓學生的視野變得更加開闊,讓整個教學也變得更加自然。但是,如果多媒體使用過于頻繁及使用不當,也會給課堂教學帶來一些負面的影響。此時,小學數學教師在運用多媒體的時候要格外注意,在課件制作時應主要考慮緊扣教材及更好表現教材內容的問題,使課堂氣氛能夠得到恰到好處的活躍。
具體而言,小學數學教師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時,如果將過多不相關的東西引入到課件中,使整個課件顯得過分花哨,那么課件就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注意力的集中,令學生不自覺地去關注一些和所學內容無關的東西,從而使教學效果受到影響。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運用多媒體教學方法時需注意,制作課件時要對教學內容和教學需求予以切實有效地把握,在引入教材之外內容的時候要格外注意,既要增強課件表現力以發(fā)揮好輔助作用,又不能用過分花哨的課件來影響教學。例如,教師可以將一些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內容融合到課件中,使之與書本上的內容更好地結合到一起,向學生提出問題,如“手中有10元錢,買一支3.5元的自動鉛筆,一盒2元的自動鉛筆筆芯,一個2元的筆記本,最后還剩下幾元錢?”然后用課件向學生一步步演示具體的計算過程,通過動態(tài)化的引導讓學生更好地尋獲到題目的最終答案。這樣,不僅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變得更高,還令學生對相關數學知識有了更加全面深入的理解,讓多媒體得以更好地服務于小學數學教學。
當然,小學數學教師還需清楚地認識到,“多媒體教學法”只是眾多教學方法中的一種,在運用的時候務必要把握好一個度的問題,切勿將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當作是一種習慣,而忽略了根據教學內容不同來選擇不同教學方法的問題。
三、良好教學環(huán)境的營造
“教學方法”是一個較為寬泛的概念,而良好教學環(huán)境的營造也是眾多方法之一。在小學數學教學進行的過程中,教師應對不同情況予以不同的應對,以此來為學生營造不同的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能夠學習得更為輕松、愉快。例如,教師在向學生教授“長度單位及轉換”這部分知識的時候,讓學生憑想象來理解“一米”“十米”“百米”到底有多長,還有“米”“千米”以及“公里”之間相互轉換的時候,就可以帶學生來到學校的操場上,分別畫出一米、十米、百米長度的線段,然后再來教學生進行“米”“千米”和“公里”之間的轉換,這樣學生將會更輕松地完成學習,并將學到的知識牢牢地記在腦中。不僅讓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感情得到了增進,還令學生的數學成績得到了較為有效的提高,更使教學目標得以更為輕松地達到甚至超過預期。
當然,良好教學環(huán)境的營造本身是一個較為復雜的過程,小學數學教師還需要注意對新課改教學理念予以更為深入的把握,使傳統(tǒng)教學方法得以更為自然地發(fā)生適應性改變,在圍繞教材切實抓好教學的同時,也要使整個教學不會受制于教材,教師對教學方法的選用才會更為精準,從而使整個教學環(huán)境的營造過程變得更為自然。
隨著新課改的持續(xù)深入,小學數學教師將會緊緊圍繞“以生為本”的核心理念去思考教學,或是更積極地采用合作探究式教學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和自主性進行調動,或是更好地利用信息時代的多媒體技術使教學得以獲得恰到好處的增強,或是狠抓良好教學環(huán)境營造來使教學質量得以全面提升,等等。唯有如此,新課改下的小學數學教學才算獲得真正意義上的成功。
參考文獻
[1]竇研.新課標下小學數學教學方法改革初探[J].現代交際,2014(03):160.
[2]陳勇.試論新課標下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及對策[J].讀寫算(教師版):素質教育論壇,2017(47):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