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成輝
【摘? ? 要】教師教學質量的提高能有效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為學生的發展提供助力。本文將從教師、學生、教學內容、教學環境四個角度淺析如何提升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初中數學? 課堂教學?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6.130
初中數學課堂是由教師、學生、教學內容、教學環境構成的,這四個因素一起影響課堂教學的效果。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中要認識到這四個要素在課堂教學中的影響,并且從此出發不斷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教師
1.提高教學質量。提高課堂質量需要教師在教學工作中付出時間與精力。在教學前要仔細的研究大綱和教材,將所要教授的內容進行合理設計,選用既便于學生理解又符合學生需要的內容進行教學,抓住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根據課程的需要選擇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式進行教學,在學生掌握知識的前提下,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2.合理制定教學目標。教學目標可以為教師教學工作指引方向,能夠幫助教師設計教學,合理安排時間,完成教學任務。教學目標的制定直接影響教學工作的實施,也影響著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教學中,教師要合理制定教學目標,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不斷提升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在制定教學目標時,教師首先要考慮的是教學的需要。初中數學教學最主要的任務是讓學生掌握數學學科知識,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為學生今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面對這一教學任務,首先,教師要透徹分析教材,制定相應的教學目標。其次,教師要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在制定目標時要考慮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和認知水平,考慮學生的心理需求,這也便于教學目標的實現。
3.進行課堂教學反思。課堂反思是提升課堂有效性的一種有效方式。在課堂教學結束后,教師應該進行一定的反思,找到自己在教學中存在的疏漏,分析產生問題的原因,不斷消除自己在教學中的問題。在反思中提高教學的質量,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學生
1.智力因素。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要參與者,學生的智力因素直接影響學生對知識的接受效果,影響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智力因素是指學生的觀察力、思維力、想象力和記憶力。學生的觀察力影響學生對知識的感受,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學生能夠敏銳的感知知識才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才有可能使他們對知識的學習產生興趣。思維能力是學生學好數學學科的重要影響因素。面對抽象、概括的知識,學生需要具有一定的思維能力,才能正確地理解、推理、演繹,才能熟練地使用數學學科知識。想象力是針對幾何圖形等抽象的概念,學生需要有一定的想象能力,才能處理好這部分知識的學習。最后是記憶力,這是學習知識必須具備的能力,影響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和使用。這四種能力影響學生對知識的感知、掌握,從而影響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在初中數學教學中要有意識地鍛煉學生的這幾種能力,并且認識到學生能力存在的差異,做到分層教學,幫助學生的學習和發展。
2.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主要是指學生學習的動機、學習的興趣和學習的意志。學生只有擁有學習的動機和興趣,才會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學科學習,只有擁有堅定的學習意志,才能克服學習過程中的困難,找到問題所在,不斷進步。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采用靈活的教學方式,生動地組織教學,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在教學中,教師要不斷鼓勵學生,幫助學生培養自信心。另外,在學生學習出現問題時,教師要與學生一起克服困難,幫助學生建立起學習意志,使學生不斷進步,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的有效性。
三、教學內容
1.教學內容的預設。提高教學的有效性需要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進行教學。在進行教學內容預設時,教師需要綜合考量,形成高質量的教學設計。首先,教師要進行教學預判,采用怎樣的方式,選擇怎樣的內容,通過怎樣的形式組織才能最大限度完成教學的目標,就采用怎樣的內容進行教學。其次,在內容預設環節,教師要發揮教材的作用,將教材充分利用起來。教材都是經過精挑細選的,是符合教師教學的需要和學生學習的需求的,教師只需要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進行一定的設計重組,就能實現教學效果的最大化。
2.教學內容的呈現。教學內容的呈現影響學生對知識的接受程度,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要提高學生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就需要教師在呈現教學內容時與學生的實際情況聯系起來。教學內容與學生的水平、興趣、生活實際聯系,這樣的內容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能夠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這樣的教學內容也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四、教學環境
學生在課堂學習時置身于課堂教學環境中,這種環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學環境分為客觀環境和主觀環境兩種。教學客觀環境是指教室的環境,它包括教室中的所有物件,營造良好舒適的環境能夠讓學生更加放松、愉悅地進行學習,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學的質量。但是影響更大的是課堂的主觀環境。在課堂教學時營造一種和諧輕松的課堂氛圍能夠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這種和諧的氛圍首先受到教師教學工作的影響,教師選擇適當的教學方式就能夠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其次也是重要的一點,就是一定要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在教學中,教師要尊重理解學生,給學生發表意見的機會,耐心地聽取學生的意見。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公平地對待每一個學生,給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在學生出現問題的時候給學生鼓勵和幫助,與學生一起解決問題,從而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這種師生關系能夠給教師的教學工作以很大的幫助,能夠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要在教學中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制定適合學生和教學任務的教學目標,并且在教學后進行一定的教學反思,不斷地提高教學的質量。面對學生,教師要認真分析學生的實際情況,從學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入手,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接受能力和掌握能力。在選擇教學內容時,要緊緊地扣住教材,做好教學內容的預設和呈現工作,為學生的學習創造良好的環境,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從而不斷地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陳開碧.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改革的實踐與反思[J].中國校外教育:中旬,2012(5):113.
[2]成繼紅.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調查與思考[J].河南機電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15(00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