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玉梅
【摘? ? 要】為了弘揚中國傳統文化,需要學生對傳統文化有一定層次的認識和了解,在初中語文的教學中,語文教師要想做好這一點,可以從初中語文中的古詩文教學著手來實際展開教學內容。筆者將在本文中探討初中語文古詩文教學中的傳統文化教育,梳理出實際教學中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初中語文? 古詩文教學? 傳統文化教育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6.194
初中階段的語文學習難度不大,在這一階段中較為重要的內容與小學階段基本一樣,語文教師除了要加強學生對閱讀理解與寫作的學習外,還應當讓學生在朗讀背誦古詩文的基礎上,進行一些拓展性的學習,讓學生從這一階段的學習中開始真正地認識和了解古詩文背后的人文社會以及傳統文化,這樣才能夠讓學生知其然并且知其所以然。
一、當前初中語文古詩文教學現狀剖析
在以前的古詩文教學中,初中語文教師的思想過于局限,在實際教學中存在著不少問題,不少學生在初中階段的語文學習結束后對已經學過的古詩文仍然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應用,古詩文教學取得的實際教學成果不能很好地得以體現出來,這樣導致學生在進入高中階段的學習后難以把握古詩文作者的思想感情,不能夠從一些淺顯的意象或者話語中挖掘人物特點以及時代特點,使學生的進一步學習受到限制。具體存在的問題有兩點:
(一)未營造一個良好的古詩文學習氛圍
古詩文的學習有一定的難度,但其附帶的傳統文化屬性對于初中生而言卻是十分生動有趣的。在初中階段的語文學習中,部分語文教師的教學課堂氛圍沉悶,讓學生難以真正融入教學課堂中,導致很多學生抱著一種完成任務的心態來學習語文。在這樣的背景下,無論教師的講解多么豐富精彩,學生的學習效果也十分微弱。這部分教師在實際教學中缺乏與學生的溝通和交流,他們通常采用“一言堂”的教學形式開展教學,課堂上由教師一個人來講,課堂下由教師布置古詩文背誦任務,對學生的學習需求毫不在意,讓一些對于傳統文化有濃厚興趣的學生也漸漸被磨滅了性子,這對于古詩文教學工作的開展是十分不利的,對于傳統文化的弘揚與發展也是不利的。
(二)部分教師只重視考試內容,忽略了學習方法的教授
在初中階段,語文教學考查的側重點在于學生對于古詩文的背誦和字面理解,對于古詩文作者的思想情感考查要求不高,因此,部分教師常常不愿意花費更多的時間來備課,準備更加深層的教學,在教學課堂中僅僅對詩詞的字面含義進行了生硬的翻譯,這讓學生只能夠通過死記硬背教師的翻譯內容來自己理解古詩文,對于學生而言,這樣的理解既無趣還可能導致自我理解錯誤,學生的學習效果十分不理想。與此同時,部分語文教師對古詩文意象進行了一些講解,但是他們沒有更加深入地幫助學生從歷史史實的角度來認識和理解這些意象,在一個階段的學習中,學生們可能對這些意象有了一些感悟,能夠從某一個時代入手來分析古詩文中的人物感情,但是如果脫離了時代,這些意象卻是毫無意義的,究其原因,是由于語文教師沒有做好學習方法的教授,沒能夠帶領學生一步一步地分析社會背景、人物經歷。
二、對于古詩文教學的反思以及將傳統文化教育引入的策略
作為一線教師,針對當前初中語文古詩文教學存在的問題應當積極轉變教學思路,將傳統文化教育引入古詩文教學實為一個有益的決策。隨著近年來國家對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視,學生群體也有了一定的了解,語文教師通過適當的引導手段便能夠較為輕松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語文教師合理地調整教學方式方法就能夠將傳統文化教育引入到古詩文的教學中,起到一舉多得的效果。
(一)改變教學思維,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初中語文教師要改變教學思維,在教學課堂中增加與學生的互動機會,在恰當的時機能夠讓學生提出自己對教學內容的認識和理解,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僅能夠幫助語文教師從學生的互動發言中了解到學生對教學內容的吸收程度,還能夠極大的活躍教學氛圍,讓其他學生感覺到古詩文學習的緊迫感。例如,語文教師在講授詩人杜甫的《望岳》時,提出問題:大家對于“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理解是怎么樣的?大家認為杜甫對這一句詩的理解又是怎么樣的?這樣一個問題既能夠鍛煉學生自主思考的能力,讓學生先從自己的角度來談一談對詩詞的理解,再結合時代背景以及人物經歷來談一談作者為何要寫這樣的一句詩。看似簡單的問題實則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極大地活躍了課堂氛圍以及提高了學生對古詩文的學習效果。
(二)重視教學內容拓展,教授學習方法
傳統文化教育的引入既是順應時代發展,又是古詩文教學的需求所在,學生對傳統文化如果沒有基本的認識和了解,那么他們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將寸步難行,因此,語文教師應當重視教學內容的拓展,讓學生能夠從不同時期的政治、文化、經濟形勢等角度來分析具體某一朝代詩人的生活狀態,這樣才能夠讓學生更好地學習古詩文。與此同時,語文教師在教學中不能夠自說自話地教學,而是要注重對學生學習古詩文方法的教授,在學生具備了基本的傳統文化知識以后,教師在實踐教學中遇到新體裁、新意象時應當帶領學生們來學習,讓學生跟著自己的腳步一步一步地深挖,從古詩文的時代特色、人文背景以及詩人自身遭遇等角度建立起基本基調,從一些特定的意象挖掘出強化后的情感,讓學生能夠真正地學會如何學習,這才是古詩文教學的意義。
總而言之,傳統文化教育對古詩文教學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當下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不斷提高的同時,語文教師更應當借著“東風”開展傳統文化教育相關的教學工作,讓學生能夠在語文學習中彌補“短板”,有了傳統文化學習的基礎,才能夠讓學生在古詩文中學習到更加深層的東西,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讓學生能夠從古詩文學習中發掘出語文學習的樂趣,發現傳統文化中的瑰寶,進而做到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增強國家的軟實力。
?? ? ? ??參考文獻
[1]劉延勇.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氣氛[J].好家長,2018,000(024):73.
[2]姜軍.初中語文古詩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教育探討[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7(1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