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怡靜
【摘 ? ?要】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改革,音樂、美術等學科逐漸得到重視,慢慢納入了學生的學習計劃中。而多媒體技術在教育領域的運用更是為教育方面注入了新的力量。本文以多媒體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運用作為研究對象,較為全面地分析其意義、問題以及采取的措施,從而做出一些有價值的參考。
【關鍵詞】多媒體 ?初中音樂 ?運用分析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2.047
多媒體技術是一種組合了多種媒體,能夠讓使用者和機器相互提供信息,進行交流,并且能夠傳播信息、搜尋信息的媒體形式。它能通過圖片、聲音、影像以及動畫等方式進行視覺傳播,其快速查找信息的能力以及色彩鮮明的視覺感官能為教學領域注入新的力量。將其運用在初中音樂教學中,不僅能夠幫助學生理解音樂知識,而且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應該合理運用多媒體技術,讓教材與多媒體相輔相成,帶動學生進行學習。
一、多媒體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意義
(一)打破傳統教學模式,讓學生愛上音樂
傳統的音樂教學模式缺點有二,第一,資源得不到有利分配。初中音樂課的教學順序大致是在教室里學習理論知識,然后在琴房練習歌曲。由于學校音樂設備有限,若是出現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班級課程相同,那么就會出現音樂設備不夠分配的現象。第二,教學模式固定。許多教師是根據一套固定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的, 不能對所教授的內容進行創新、“改造”,“一板一眼”的教學思路也固定了學生的思維;學生無法找到學習音樂的快樂,自然會覺得課程枯燥無味,沒有興趣。而多媒體正好彌補了傳統教學的缺點。首先,科技的發展逐漸讓音樂數字化,一臺多媒體設備不僅包含了多種音樂器材的音效,如鋼琴、吉他、二胡、琵琶等,而且學生可以只在一個教室中學習,不用多個教室輾轉,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其次,“音樂器材”種類的增加,激起了學生的創造、創新能力。學生在通過理論學習之后,不一定要模仿教師的彈唱方式,器材種類的多樣性使得學生能夠隨意發揮,讓教學活動更具有開放性、互動性。
(二)渲染氛圍,讓學生與音樂產生共鳴
傳統的教學模式主要分成幾個階段:作者介紹——背景介紹——傾聽曲目——曲目分析——演唱歌曲。由此可見,這種教學模式的階段學習程度太強,學習方式死板枯燥,毫無音樂欣賞美感。而且部分教師為了追求教學效率,過多地注重教學理論與機械式的“欣賞”,學生無法主動學習,這樣就會導致學生的學習效率低下。多媒體教學讓音樂變得數字化,從視覺、聽覺、感覺上刺激學生感受音樂的魅力。其強大的信息量和鮮明的形象性讓音樂教學變得更加“通俗易懂”。以往學生了解作者、了解作品,只能通過想象或者書上的文字,但是通過多媒體,教師能夠介紹創作者的身份背景以及創作背景等,通過視覺、聽覺將學生帶入創作者創作的某種氛圍中,學生就能與創作者的感受產生共鳴。比如:《七子之歌——澳門》中的歌詞: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離開你太久了/母親/但是他們擄去的是我的肉體/你依然保管我內心的靈魂……學生可能對這些歌詞感到生疏,無法感受歌詞所流露出的真情。那么教師就可以在教授音樂之前,在多媒體上展示這首歌的相關背景,讓學生通過視頻、電影片段等感受作者的情感,通過觀看視頻、紀錄片等方式渲染氣氛,在聲、情、光、色的渲染下,在生動形象的畫面下,多媒體幫助學生直接感受音樂,當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時,才能使他們對音樂產生共鳴。
二、多媒體在初中音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過多地使用多媒體會使傳統教材受到忽視
部分教師有過度依賴多媒體教學、脫離教材的現象,他們會通過對學生展示PPT、電子文檔分析等新奇的方式進行教學。但通過大量數據顯示,這種“靠吸引學生眼球進行學習”的方式“治標不治本”,不是能長期運用的教學方式。多媒體的信息量大,知識儲存量也大。學生若是在學習過程中過于依賴多媒體來獲取音樂知識,不通過教材的認真梳理、自己的思考以及總結等,知識一定不能得到鞏固以及運用,那么就無法培養學生在音樂上的品位和素養。
(二)多媒體技術的使用使得課堂互動減少
由于教師在初中音樂課堂上大量使用多媒體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自己觀看、欣賞音樂節目,并自己回答相關問題,使得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越來越少,音樂課堂教學的質量毫無疑問會下降。當教師與學生缺乏交流,學生的問題沒有及時得到解決,就會影響學生對音樂知識的獲取,問題就會如滾雪球般越來越多,對學生的學習是不利的。當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少了,學生在音樂方面的看法沒有得到交流、討論,那么他們在音樂方面的見解無疑是片面的。這不僅不利于學生獲得知識,也會讓學習氛圍變得沉悶無聊,影響學習效率。
三、多媒體在初中音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的解決方法
(一)樹立以教材為主、多媒體為輔的觀念
教材是經許多科研人員認真研究,仔細分析其價值,確定帶給學生好處的心血之物,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雖然多媒體表達方式多樣、表達形式直觀。但是這會造成學生遺忘性大(不少多媒體呈現方式是以PPT、WORD文檔等,只能瀏覽一遍,學生對其的記憶程度不深),而教材能保證學生重復翻閱。人的記憶是在不斷重復中加深的,當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模糊時,可以反復翻閱教材,那么知識點就能夠得到鞏固,這是多媒體無法取代的。所以教師應該樹立以教材為主、多媒體為輔的觀念,重視教材,回歸教材。
(二)多媒體運用適量,師生多進行互動
教師應該充分理解多媒體的客體地位,適當運用多媒體。音樂的教授是一個思想、情感融合的學習過程,通過了解作者背景、創作背景以及欣賞作品來了解作者創作時內心的感受以及想要表達的情感。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一位學生對歌曲的感受是不同的,師生之間應該多進行溝通,思想進行融會貫通,學生的思維才能在不斷的交流中得到升華,當學生進行思想交流的時候,其思想維度也會提高。
綜上所述,多媒體在初中音樂教學中起到了輔助教學的作用,其絢爛的色彩以及直觀的感受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但教師也應該樹立以教材為主、多媒體為輔的觀念,不依賴多媒體設施,探索出一套科學的、傳統的與科技相輔相成的教學策略,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感知能力。
參考文獻
[1]王元羽.音樂渲染情境下初中音樂教學的實施對策[J].好家長,2016(39).
[2]李萍.構建初中音樂互動課堂的教學策略探究[J].大眾文藝,2016(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