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泉
【摘 ? ?要】在新課改背景下,小組合作學習已被廣泛地運用于課堂教學中。它充分體現“以生為本,以學定教”的新時期教學理念。小組合作學習作為一種體現學生主體價值,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發展的教學方式,越來越受到教師的青睞。在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因為隨著新課改的進一步推進,合作意識對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有著更重要的作用,也越來越受到教師的重視。
【關鍵詞】小學體育 ?學科教學 ?小組合作教學 ?運用探究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2.095
教師要與時俱進,突破傳統教學模式的限制,以學生為主體,考慮學生的身心發展以及認知規律,采用多樣化的體育教學方法豐富學生的學習形式,從而使學生達到強健體魄的目的。合作學習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更具有吸引力,它有利于加強學生的協作能力,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還大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從而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氣氛,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
一、巧妙分組,均勻分配,做到合理、合情
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去開展教學,首先一定要做好學生的分組工作。這是保證小組合作學習有效實施的第一步,非常關鍵。由于學科的特性,體育課經常在室外上。在室外,學生分成四大組進行站立。為了方便管理學生和調動隊伍,一開始我先進行最簡單的“相鄰分組”,就是把相鄰的6個學生分成一個小組,一個班級就自然地分成了8個小組。通過這樣的分組,雖然小組間進行練習和交流方便了許多,但是僅僅貪圖了方便,卻仍然存在諸多問題,如男女比例不協調、成績優劣和能力強弱分配不均勻等,致使出現“強者更強,弱者更弱”的馬太效應。為了避免兩極分化,我又進行了重新分組,把運動能力好、中、差的學生搭配起來,同時把不同性格、興趣、習慣和智力的學生精心地搭配在一起,遵循“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
二、結合運動要求,構建良好的合作環境
小組合作學習的本質是利用組內成員之間的互動集思廣益,實現對某一任務的共同探究,并在相互合作中積累知識、提高能力、發展情感。合作教學的開展需要良好的情境支持,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教師應結合體育項目為學生營造適合合作的課堂氛圍。在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先讓學生樹立合作意識,這樣一來,才能夠更為有效地推進小學體育教學,而為了更為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組織學生互動練習,讓學生在這樣的體育課堂上知曉合作練習的重要性。具體而言,教師首先可以引導學生了解合作意識的重要性;其次需要引導學生在實際運用中體驗、感受合作意識的氛圍,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自己思索高效合作的策略,認識合作練習的重要性,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例如,在籃球傳球技巧訓練中,教師為各小組安排了相同的任務,并要求各小組在組長的指導下完成訓練,最后根據學生的訓練結果,教師設置比賽項目,體現小組成員合作在取得比賽成果中的作用。通過設計競爭氛圍,各小組的集體榮譽感會大大提升,并在合作中擱置矛盾,為共同目標努力。此外,教師還應該注重與各小組的情感溝通,不僅要了解各小組內部成員之間的關系,還應及時幫助小組長妥善處理組內矛盾,對存在訓練障礙的學生耐心指導,以幫助學生樹立運動的自信,進而樂于參與到小組合作中來。
三、分組競賽,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方式考驗學生的團隊協作和小組凝聚力。只有齊心協力才能夠將學習任務完成得出色。所以,當教師在體育課堂中實行小組合作教學模式時,教師就不再是學習的主導者,而變成引導者,盡管地位有所改變,但是教師在教學中所起到的作用仍不可小覷。只有當教師恰當地進行引導時,才能讓學生在合作時更好地掌握動作要領,同時還能不斷提高他們的凝聚力,提高整體訓練水平。
比如,在進行籃球教學時,教師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投籃的技巧,對該班30名同學進行分組,每個小組有6個成員,且有一個女生,要求是經過30分鐘的練習后進行分組比賽,最終哪個小組投進籃筐的數目最多,哪個小組就獲勝。教師在分組后,要行走于每一個小組當中,指點每一位同學的投籃動作,并做示范,當發現某一位同學做得很好時,要在小組內進行表揚,并讓他多教一下本組其他成員;而當教師到另一個小組發現這個小組整體動作有問題時要鼓勵他們共同努力,這樣做有助于學生的小組團結,使其在學習技能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
四、組織多樣的合作方式和提供足夠多的展示平臺
組織一些小組合作的教學游戲,能使課堂教學生動活潑,不僅可促使學生輕松、愉快、有效地掌握知識,也可以發展學生的靈敏性,培養積極樂觀的心態。在體育教學中游戲環節是學生最喜歡的環節,那么執教者要抓住這一教學環節,利用好這一過程,通過游戲提高學生技術、技能的掌握能力。例如,在籃球運球教學的游戲環節中通過小組運球接力比賽的形式,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通過簡單的游戲提高學生對本節課技能的展示、運用,提高了學生的競爭、團隊意識,讓學生有主動學習的欲望。
展示平臺是檢驗教學效果和小組合作學習效果最重要的環節,在展示的過程中要豐富多彩,不拘泥、不束縛,放開學生的手腳,解開包袱。例如,在小組展示之前可以簡單地唱唱歌、跳跳舞等,熱場活動之后再進行主要內容的展示,這樣可以提高課堂的氣氛,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集體跳大繩時,每個小組在出場前要有隊名、隊歌、口號的展示,之后才開小組跳大繩,讓學生樂在其中,享受體育鍛煉帶來的快樂。
目前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已經成為教師應用得較為廣泛的一種實踐模式。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應用小組合作學習,能更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所以說,教師要充分借助合作教學法來培養學生的體育綜合素養,使學生能夠全面發展,進而有效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也使其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
參考文獻
[1]鄒秋芳.提升小學體育教學質量方法研究:以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為例[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7(11).
[2]韓小麗.淺析小學體育教學中的小組合作學習模式[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6(10).
[3]常海濤.生本理念下小學體育高年級小組合作學習評價方法的研究[J].學周刊,201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