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瑋
【摘 ? ?要】初中階段學生學習的科目有所增加,在這一時期,初中生會開始學習除語數外之外的另一學科——物理。對于初中生來說,即使在生活中已經接觸過了一些物理現象,但實際上他們對于“物理”這兩個字并沒有準確的理解,因此對于教師來說這是一個幫助學生奠定物理基礎的好機會。
【關鍵詞】初中物理 ?有效教學 ?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2.120
針對目前初中物理的教學情況,教師想要打造高效的物理教學課堂,一定要積極地轉變教學觀念,創新自己的教學方法,推動初中物理教學質量的提高,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物理的能力,為此,我們做出了如下探討。
一、激發初中生物理學習的興趣
初中生剛接觸物理,對這門學科并不了解,甚至會覺得物理離我們的生活很遠,如果不激發學生對物理學習的興趣,在一定程度上會阻礙我們今后的物理教學。興趣是促使一個人激發主觀能動性的前提,是推動人們去自主探索一件事的原動力。為了讓學生能夠自主地投入到物理學習中去,教師一定要想辦法激發學生探索物理的興趣。為此,教師先要向學生普及物理到底是一門怎樣的學科,學習物理能夠為我們的生活帶來哪些好處。比如,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一些我們生活中常見的物理現象,拉近學生與物理這門學科之間的距離,讓學生意識到物理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另外,初中階段的學生已經有了英雄意識和榜樣意識,教師也可以用物理界的名人舉例,比如居里夫人,我們可以簡單介紹一下這位偉大的物理學家以及她的生平和她為我們人類做出了怎樣的貢獻。相信學生更加能夠感同身受,對物理這門學科產生改觀,從而對物理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進而愛上物理學習。
二、幫助學生樹立自主探索意識
就傳統的初中物理教學來看,大多教師以應試教育為出發點,大力傳授學生書本知識,以教師講、學生聽的模式,注重灌輸式教育。教學模式的死板導致學生對教師過于依賴,長期下來學生的思維受到了教師思維方式的影響,思考方式過于單一,并且因長期在教師的督導下學習而缺乏自我學習的意識,養成了學生在學習上依賴教師的習慣。這種依賴意識會限制學生的思維,阻礙學生物理學習能力的提高。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教師應該與時俱進,更新教學理念,把教學的主體地位還給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明確自己引導者的身份,在課堂上做完必要的引導之后多留時間與學生進行互動,多詢問學生的意見,不要把所有的答案直接告訴學生,而是跟學生一起去探索。這種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夠活躍課堂氣氛,還能讓學生意識到自己在課堂教學中的重要作用,擁有成就感,形成自主探索的意識,對于將來的物理學習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三、加強理論與實驗相結合的教學
就傳統的初中物理教學而言,大多教師在物理實驗方面特別松懈,只一味地注重理論的灌輸,在這種教學方式下,學生對于物理知識大多都是一知半解,死記硬背,這種只能應付考試的教學思維不利于學生將來的物理學習。
眾所周知,物理是一門需要用實踐驗證理論的學科,一切理論都是在實踐中得來的,為了讓學生更深切地體會到物理在生活中的存在形式,教師不能只注重課本教學,更要在課堂上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結合起來。比如,在學習“光的折射和反射”這一內容時,“折射”和“反射”本就是兩個很抽象的名詞,如果教師不給學生示范,不做實驗的話,學生肯定會一頭霧水,但如果教師在講授理論的同時用實驗佐證,相信學生能更快、更深刻地理解。另外,教師在做實驗的同時一定要事無巨細,每一個步驟包括實驗的注意事項都要跟學生說清楚,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開放實驗室,讓學生親自動手做實驗。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會不斷地驗證理論,而且能將理論知識記得更加的牢固和理解得更加透徹。教師只需要在學生實驗的過程中適當地給予幫助,相信學生能夠從實驗中發現物理學習的樂趣,從而激發他們的自主探索意識,既豐富了課堂教學又提高了物理教學的質量。
四、提倡分小組討論的教學方式
創新教學方式也是提高初中物理課堂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作為引導者,傳道授業解惑的人,為了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就應該不斷改進教學。在素質教育的理論基礎上,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應當生動、活潑和有趣。為了營造這樣一種輕松愉悅的課堂教學環境,教師可以讓學生分組學習。物理是一門需要不斷探索的學科,而初中生剛接觸物理,思維體系不是很完善,如果光靠學生自己的力量有時會走進死胡同,而教師如果直接點明答案又會加深學生對教師的依賴感。為了解決這一難題,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分組,遇到值得探索的問題時可以讓學生分組探討,在探討過程中實現思維互換,集思廣益,不僅能使課堂教學效率提高,還能幫助學生形成自己的物理思維方式。
五、課堂教學與生活相連接
說起物理,可能大家都會覺得離我們的生活很遠,但實際上我們的生活離不開物理,生活中很多現象都蘊含著物理原理,只是學生們沒有發現而已。我們所學的知識來源于生活也最終將運用到生活中去,這才是我們學習一門學科的意義。因此,為了推動學生自主地去探索生活中的物理現象,也為了學生能夠了解物理在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我們在教學時不能局限于教室和書本,而應該更加生活化。比如,“為什么我們在梳頭或者脫毛衣的時候會有靜電”或者“為什么冰塊從冰箱中拿出會冒出白色煙霧”,這一系列的問題都蘊含著物理知識,同時又是我們在生活中經常會遇到的問題。那么,我們可以從生活中這些實例出發,向學生舉例,引導他們去探索,會讓學生有更加直觀的印象,也能夠促使他們在將來的生活和學習中擁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
六、結束語
初中是學生剛步入物理學習的階段,這是一個幫助學生激發物理學習興趣,打好物理基礎的關鍵時期,因此在這一段時間里,教師如何才能打造初中物理高效課堂就成了重中之重。我們教師要全面更新教育觀念,用科學的觀念指引我們的行動,不斷創新教學方式,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擺脫應試教育的束縛,全面幫助學生提高物理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物理素養。只有學生知道了為什么學習,學會了如何學習,才能在今后的物理學習道路上暢通無阻。
參考文獻
[1]何全瑛.初中物理教學中的理錯策略分析[J].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19(20).
[2]汪蕓.基于“互聯網+教育”背景的初中物理教學探析[J].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