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式昭
【摘 ? ?要】閱讀是語文的核心,它是聽、說、讀、寫四大板塊的綜合。我們可以這樣來看,若小學語文教師想要切實有效地搞好教學,就必須抓住閱讀這一關鍵,對學生的閱讀興趣進行培養并傳授閱讀的方法,通過搞好閱讀教學來搞好語文教學。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閱讀能力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2.164
閱讀是語文教學的主要方法,同時閱讀也是語文學習的主要方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務必要對閱讀教學予以重點關注,試著去對學生的閱讀興趣進行培養,教會學生應如何去進行閱讀,確保學生在閱讀的道路上不斷前行。接下來,我們就圍繞閱讀來對小學語文教學進行探索,以便通過搞好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來搞好小學語文教學。
一、基于課本來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句話其實就是對興趣的重要性進行了闡述,讓我們更為清楚地認識到興趣是學習行為的內在動力。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以興趣為關鍵來進行展開,幫助學生與課本形成良好的互動,為閱讀教學的順利進行奠定基礎。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進行的過程中,教師務必要清楚地認識到學生進行學習的關鍵在于課本,要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對課本進行深入解讀,盡可能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來熟讀課本、讀懂課本、讀透課本,而后再以課本為基礎將課文進行拓展,使學生順利地從“課內閱讀”拓展到“課外閱讀”,讓學生能夠獲得足夠豐富的閱讀體驗及語文知識,讓學生能夠開始產生濃厚的閱讀興趣,從而更好地獲得閱讀能力的培養和提升,這樣學生才能更順利地進行后續的語文學習。一方面,小學語文教師要能夠清楚地認識到,語文課本本身就是集眾多名家精品之作而成,閱讀教學的捷徑就是課本,一味地去尋求閱讀教學的其他途徑,反而有很大可能會走彎路。另一方面,小學語文教師要能夠在運用課本進行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提出相應的閱讀要求,讓學生能夠更為深入地去理解句與句之間的聯系,從中體會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使學生能夠由理解句子逐漸擴展至理解一整段話,甚至是一整篇文章。
我們不妨舉例來進行說明,小學語文教師在讓學生對《趙州橋》一文進行閱讀的時候,就要引導學生對課文的每一句話進行仔細品讀,讓學生通過“河北省趙縣的蛟河上,有一座世界文明的石拱橋,叫安濟橋,又叫趙州橋”這句話,來初步了解趙州橋的地理位置及其在世界上的知名度;讓學生通過“趙州橋非常雄偉。橋長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寬,中間行車馬,兩旁走人”這句話,來進一步了解趙州橋的具體參數以及功能,以便更為直觀地了解到橋的雄偉;讓學生通過“這么長的橋,全部用石頭砌成,下面沒有橋墩,只有一個拱形的大橋洞,橫跨在三十七米多寬的河面上”這句話,來深入了解趙州橋的設計特點,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長虹臥波”這一詞語所具有的氣勢……等到學生將課文逐字逐句地閱讀完之后,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將全部句子聯系起來,以此來讓學生對趙州橋形成較為完整的認識,使學生能夠產生一種“趙州橋就在眼前”的感覺。此時,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才算得上是成功的,學生才會對閱讀產生濃厚的興趣,進而提升閱讀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由句子到段落再逐漸擴展至整篇文章的閱讀方法并不絕對。小學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若要引導學生對一些短文進行閱讀,則需要遵循“先整體后細節”的原則,讓學生先對全文進行通讀,再對段落進行深入閱讀,對句子進行理解,同時對句子中的詞語進行仔細推敲,在通讀、細讀、復讀等多種閱讀方法的組合運用中積極地、主動地完成閱讀。
二、主抓朗讀來引起學生的閱讀共鳴
古語有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句話就是對閱讀教學的具體指導,讓我們更為清楚地知道大聲朗讀是多么重要。小學語文教師要以引導學生對課文形成深入理解為基礎,先讓學生能夠流利地完成課文的閱讀,再讓學生將感情融入朗讀之中,并運用一定的表達技巧,使學生能夠將課文讀得有聲有色,以達到閱讀教學的效果。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進行的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的朗讀進行針對性的指導,讓學生能夠聲情并茂地對課文進行朗讀,時而低沉,時而興奮,時而激昂,時而欣喜……此時,學生的情感將會在朗讀中不斷起伏,學生不僅能夠更為直接地體會到漢語言獨有的音韻之美,還能進一步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更能透過文字來品味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
同時,為更好地發揮朗讀的作用,讓學生更好地去品讀課文,獲得足夠豐富的個體感悟,小學語文教師有必要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來將朗讀予以更好地落實。具體而言,小學語文教師要把握好課文中的關鍵詞句,通過關鍵詞的增刪移換等一系列操作,引導學生通過比較來揣摩文字的運用,使得文字內在的韻味得以更好地凸顯出來,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課文內涵的深入挖掘。此時,學生將會通過語言的外在意義來對其內在進行不斷探索,由蘊藏在語言深處的含義來對課文形成更為精準的理解,領悟到語言文字所想要表達的情感和傳遞的意思,在情感共鳴中獲得閱讀能力的有效提升。
三、通過時間管理來保證學生的閱讀效果
閱讀是一個綜合性極強的教學引導過程,是一個復雜程度較高的學習進行方式。小學語文教師要全面地去對閱讀進行考慮,除要重點關注學生閱讀興趣培養、閱讀能力提高、閱讀主動性和積極性增強這幾個問題之外,還要對閱讀時間管理予以重點關注,需先盡量安排充足的時間來讓學生完成課文閱讀,再在學生學有余力的情況下去對閱讀教學進行拓展,使學生不至于花過多的時間在閱讀之上,避免閱讀教學給學生帶來不必要的負擔,從而閱讀教學的積極促進作用才能得到更好的發揮,學生閱讀能力的增強也會為其學好語文奠定基礎。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教師一定要以課文為基礎對學生的閱讀興趣進行激發和培養,再通過朗讀使學生更好地深入課文來引起情感共鳴,同時還要注意對學生的閱讀實踐進行積極管理,以此來確保切實有效地搞好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唯有如此,學生的閱讀素養才會隨閱讀能力的提高而獲得培養,而學生閱讀素養的培養會直接作用于語文綜合素養的提升,最終小學語文教學才會走向成功。
參考文獻
[1]李建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探索的路向及啟示[J].教學與管理,2011(2).
[2]王麗梅,張立云,趙玲玲.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初探[J].科技創新導報,2013(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