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仕龍
【摘 ? ?要】高中數學教學應是一個可持續發展的過程,其表象是數學知識和技能的傳授,而內在卻是學生成長和發展的引導。因此,高中數學教師應抓好新課改這一契機,去對教學策略進行探索和研究,努力實現教學的可持續發展,為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高中數學 ?教學策略 ?可持續發展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2.171
高中數學教師對于教學策略的選擇與使用直接影響其整體教學的有效性。不同的教學策略的主要教學目標也是各不相同的。新時期,在課改精神不斷傳播的過程中,我們數學教師認識到了單純追求學生的高成績是不夠的,也一直在探索和堅持可持續的教學策略的踐行。可持續發展的教學策略指的是關注學生學習能力的長久發展的策略,是更加重視學生思維能力和潛力是否得到了持續開發和發展的策略,因而可持續的發展觀是健康和諧的發展觀。本篇文章主要從因時制宜、因人而異、啟發式教學以及課后積極反思總結的四個方面,探討高中數學教學中可持續策略的踐行途徑。
一、因時制宜的教學策略
馬克思主義原理的一個核心觀點就是發展變化的觀點,世界處于不斷地發展變化之中,運動與變化是事物的根本屬性。因此,教師在遵循可持續原則的教學策略時,一定要根據時間的推移做出具體的改變,也就是我們經常所說的因時制宜。從宏觀的角度上看,因時制宜的教學策略的一個重要作用就是保證教師的教學具有較強的時效性,在學生的學習狀態不斷變化的情況下做出最佳的選擇和調整。比如說有的時候學生們剛剛經過了一次期中考試,在考試中整體發揮得不是特別理想,這個時候如果教師依舊采取以往的教學策略開始講授下面的知識點的話,就會浪費總結這次考試得失的機會。每一次考試的成績都不是最重要的,學生在考試之后發現自己學習上的問題才是最有價值的。學生在考試中容易出錯的考點也都是一目了然的,教師就可以針對學生經常出錯的考點進行高強度的強化練習。高中數學教師在學生們對考試內容還記得比較清楚的時候要趁熱打鐵,帶著學生們總結這次考試的經驗教訓,就能夠實現較高的教學時效性。因時制宜的另一個比較微觀的應用方面就是教師要根據每一次數學課程設置時間的不同對自己的教學策略做一定的調整,因為這也是影響學生學習效率的客觀因素之一。數學課安排在上午的時候,學生的學習狀態一般都比較良好,這個時候教師就可以采取講授的教學策略,將重點難點及時有效地傳遞給學生們。下午上課的時候,學生的狀態一般沒有上午那么好,如果是夏天的下午的話,很多學生在課堂上比較容易出現瞌睡的現象,這個時候教師就要適當改變教學策略,采取更能夠激發學生與教師互動的教學模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實現課堂時間的高效利用。
二、因人而異的教學策略
傳統的教學環境下,很多高中數學教師在剛開始構建教學計劃和目標的時候,都是直接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自身的教學經驗制定的。這就忽視了非常重要的另一個方面:學生的實際情況。不同學生的數學學習的方法、習慣和他們的實際數學水平都是不相同的。我們的教學工作是一個師生之間互動、教學相長的過程。因此,我們在制定教學計劃、踐行教學策略的時候一定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學生為本。可持續教學理念的另一個重要方面就是高中數學教師要以學生為本,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因人而異地采取最佳的教學策略。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這就要求教師對學生的情況有足夠的把握,在平時的教學中要善于觀察學生學習的一點一滴。總之,因人而異的教學策略從某種程度上來講與因材施教有著密切的聯系,高中數學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認真研究并且堅持踐行。
三、啟發式教學的教學策略
古人云:“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實踐證明,啟發式的教學策略是從根本上啟迪學生數學思維模式的教學策略之一,因而也是可持續發展策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成績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只要依照教學大綱的要求細致教學即可有一定的成效。但是教師如果想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就必須采取啟發式的教學策略。在講授數學題目或者知識點的時候,教師可以只給學生一點思路上的暗示,真正的解題要學生自己去獨立完成。數學知識的學習不同于其他的科目,它根據學生思維的不同會有很多的解答模式。因此,教師不要再將解題步驟一步步手把手地教給學生,而是要鍛煉學生思維的最佳模式。學生的思維能力在教師的幫助下得到提升,整體的數學能力就能有很大的進步。因此,高中數學教師在講解一些比較容易啟發學生思維的題目的時候,要適當地運用啟發式的教學策略,為學生能力的可持續發展不懈努力。
四、課后積極反思總結的教學策略
歷史上的很多名人事跡都警示世人在做事的時候要善于總結和反思。教師的教學工作更加需要這樣一種自省的精神,因為課后的總結和反思是保證高中數學教師的教學具備旺盛生命力的關鍵所在。一個善于回顧以往教學得失、總結經驗教訓的教師才是一個真正具備可持續教學精神的教師。我們教師規律性的總結和反思應該具體到每一天,在每一天課程結束的時候都回想一下今天的教學中哪些策略使用得比較得當、哪些策略使用得不是特別順利,而造成這種不順利的原因是什么,在以后的教學中如何才能有效規避等。必要的時候,我們可以將自己的想法及時記錄下來,與身邊的學生和同事進行交流分享。“三人行,必有我師”,集體的力量是強大的,因為每一個人的聰明才智和擅長的領域都是不盡相同的,所以很多時候我們自己難以梳理清楚的教學想法在與學生和同事的交流中可以迎刃而解。除了總結自己的教學心得,我們還要善于總結身邊其他老師的教學得失,在教學的時候避免出現同樣的錯誤。
總之,善于反思和總結是保證我們高中數學教師在教學中保持旺盛靈感的重要策略,它可以幫助我們在教學中避免重蹈覆轍。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實踐中,不論高中數學教師實際采取的是哪些教學策略,最終都要秉承和回歸到這一正確和諧的總的發展策略上來。因為可持續發展的教學策略既是我們高中數學教師提升自身教學水平的關鍵策略,也是我們尊重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主要內涵,更是我們幫助學生實現全面發展的教中之義。
參考文獻
[1]馮光庭,楊學耀.基于有效性的高中數學教學策略探究[J].高等繼續教育學報,2008,(021).
[2]劉萍.新課程理念下高中數學教學策略初探[J].高等繼續教育學報,2006,(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