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祥蘭
【摘? ? 要】教學有效性是對教學活動的一種綜合衡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體現教師的教學水平,不斷提高教學有效性也是無數教師孜孜不倦的追求。尤其是在新課改不斷深化發展的背景下,如何進一步做好小學數學教學工作、提高教學有效性,成了許多教師擱在心中的大事,本文就將圍繞這一主題展開討論。
【關鍵詞】新課改? 小學數學? 教學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1.073
新課改的不斷推進給教育事業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影響,也給教師的教學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這樣的基礎上,想要讓教學工作更加符合教學標準和要求,提高教學有效性是教師會采取的必然措施。然而教學工作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在教學中教師想要提高教學有效性,必須要考慮到方方面面,才不容易出現差錯影響到正常教學。因此,采取哪些教學手段,怎樣落實教學工作都具有一定的注意事項,教師必須要制定好一定的策略,才能夠展開實際行動。
一、制定合理的教學計劃,為提高教學有效性保駕護航
有一個詞語叫作“有備無患”,個人認為這一點在教學中的運用是非常重要的。在做事情之前,做好準備和計劃,為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是極為關鍵的。因為在教學中,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教學問題,一些突發情況是防不勝防的。教師在開始教學前如果能夠制定出合理的教學計劃,就可以很好地降低教學問題出現的概率,而且在問題發生時也可以更好地進行應變,及時地進行處理。完整的教學計劃,應該包含長期性的和短期性的,涉及的內容應該是方方面面的,包括教學目標、教學安排、面對突發教學情況的應對方法等等,要盡可能地做到詳細周到,這樣能夠為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提供一定的保障,為提高教學有效性保駕護航。
二、控制教學難度和速度,保證教學效果
數學教學的難度應該可以說是小學教學內容中最大的,同時小學生的身心還非常的稚嫩,各方面的能力都還不足,無法接受難度很高、強度很大的教學活動,而且這樣的教學行為也非常不利于學生的成長發展。因此,筆者認為在講課時,教師必須要控制好教學的難度和速度,以便學生能夠充分地吸收數學知識,保證教學效果。筆者在教學中出現過這樣的情況:因為一些突發的原因,導致筆者在給學生講解乘除法知識時缺掉了兩節課,使教學進度有所落后,但是又即將面臨一個小長假,必須要拉快教學速度,趕上進度才能夠完成教學任務。所以筆者不得已用兩節課的時間講解了原本四節課該講的知識。然后弊病就出現了,因為教學的速度過快,教學內容的難度又稍大,再加上隔了一個小長假,學生對學習的內容有所遺忘,導致在后面開展的教學活動中,學生經常跟不上教學步伐。筆者不得不抽出一定的教學時間,倒回去再講一遍相關的數學知識,最后才解決了這個問題。這次教學問題的出現,給了筆者一個很大的教訓,也從中汲取了一定的經驗,那就是盡可能地按計劃教學,不要為了完成任務去拉進度,維持教學速度和把握教學難度對于教學有效性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三、開展前后知識銜接教學,穩固教學成果
人不是機器,學過的東西能夠永久地儲存在腦海中,人會忘記,在學習過程中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知識遺忘。在小學教學中,學生因為年齡小,對各種各樣的事物和知識都充滿了好奇,每天都在接觸大量的知識,遺忘的情況相對來說也比較多。再加上數學學習的戰線拉得很長,許多以前學過的知識,等到需要用的時候學生才發現已經忘記了。針對這一點,筆者認為教師可以通過在教學中開展一定的銜接教學,幫助學生鞏固知識,減輕遺忘的情況,提高教學有效性。
這里的銜接教學,不是指小升初、初升高的銜接教學,而是指在小學教學時期內,將學生學過的東西和正在學習的東西進行前后的有效銜接,加強學生對各個數學知識點的記憶,避免遺忘,從而提高教學效果。例如,在講解圖形的面積計算時,可以充分地結合圖形的周長計算,讓學生將二者對比起來進行學習,既可以達到鞏固知識的作用,也可以更好地區分兩個相似的知識點;在講解一元一次方程時,可以大力地回顧乘除法知識,既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也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方程思維。
四、充分運用教學工具,提高教學效率
在教學中,在通過改進自身和從內部獲取教學資源提高教學效率的同時,教師還要學會借助外部力量來優化教學,比如說借助一定的教學工具。數學本身就是一門很嚴謹的學科,需要借助一定的工具才可以進行確定。比如規定的一厘米有多長,不是學生畫一條段線說它的長度是一厘米它就是,而是要按照尺子的刻度來畫;不是看到一個圖形四條邊的長差不多,我們就可以說它是正方形,而是要通過工具測量之后確定四條邊相等,才可以說它就是個正方形。這不僅體現了數學的科學性,更是對教學的負責,而且通過這些教學工具,教師還可以減少很多教學問題,提高教學效率。
五、適度強化練習,增強教學效果
數學教學的最終目的,不僅要求學生掌握數學知識,更要求學生要會運用這些知識解決問題,所謂學以致用的意思大致就是如此,能夠將知識活學活用,也是教學有效性的直接體現。那么在數學教學中,怎樣做才能夠提高小學生的數學運用能力呢?很簡單:強化練習!通過布置一定的練習題,讓學生反復進行作業訓練,學會分析數學問題,高度熟悉數學知識,這是提高學生數學運用能力的高效手段。但是練習題的安排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首先是題量要恰當,過多過少都不行,題量過少難以達到強化效果,題量過多容易對學生產生不利影響。其次是練習題的難度要適宜,必須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安排。
六、進行階段性總結反思,為提高教學有效性提供切實依據
反省使人進步,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通過反思總結,可以從以往的教學中發現自身存在的一些問題,而這些問題是在當時的教學環境中很難發現的。每隔一段時間,及時地對教學活動開展階段性總結,開展一定的教學評價工作,收集學生的教學反饋,了解教學存在的不足,可以為提高教學有效性提供切實的依據,是改進教學活動的有效手段,更是對學生的負責,對教師這個高尚職業的負責。
時代發展得很快,一切都在進步,正是基于這樣的背景,新課改不斷深化改革,希望培養出更多的優秀人才,更好地助力社會的發展。作為育人的基石,教師的工作關系到無數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在課程改革中起著影響全局的作用。因此,在這樣的教育環境中,教師不能故步自封、止步不前,而是要不斷地追求進步,提高教學有效性,推動小學數學教學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趙利輝.教學工具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作用[J].讀寫算:教育導刊,201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