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研究職業教育在振興鄉村經濟中的作用,重點闡述職業院校如何利用自身的專業優勢服務于地方經濟,通過培訓農民工、校地合作、產教融合、動態調整與鄉村振興相適應的專業、改革教學實踐方式和培養模式,以提高人才供應與鄉村經濟發展下人才需求的契合度。
關鍵詞:職業教育;校地合作;產教融合;動態調整
一、背景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鄉村振興戰略,國務院公布了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黨和國家把鄉村振興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隨著鄉村振興的推進,中國經濟轉型升級,新的經濟增長點在農村,隨著拼多多帶動的經濟下沉,各大知名品牌企業將目標轉向了鄉村,占據全國一半人口的鄉村,對全國經濟的帶動將不可估量。近兩年對鄉村經濟的跟蹤研究,發現阻礙鄉村經濟發展最大的問題還是人才問題,而肩負著“振興民族,強盛國家”重任的職業教育,在鄉村振興過程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二、鄉村經濟轉型面臨的問題
當下鄉村普遍存在大量勞動力外流,農村缺少青壯勞動力;鄉村旅游業發展季節性較強,缺少持續性和創新性;由于農產品的低附加值和農村包產到戶的分散經營模式,造成了農產品種植的非標準化和非規?;?,導致農民收益低;土地承包流轉后,缺少有知識有技能的管理人員和專業人才,發展艱難。
以成都市金堂縣為例,金堂縣三溪鎮以柑橘種植而聞名全國,特別是近幾年互聯網經濟帶動,電子商務發展更是將三溪鎮柑橘遠銷全國各地,大大地提升了柑橘品牌和農民收入。經過我兩年的跟蹤調研發現鄉村經濟發展主要面臨如下幾個方面的問題;(1)人才急缺,需要具有良好職業素養、能夠熟練使用計算機、具有專業技能的人員;(2)了解到王夢周所在團隊整體文化水平不高(包括管理員工),平均學歷在初中文化,部分員工只有小學文化,員工的學歷層次影響了團隊的發展;(3)對員工的培訓環節缺失,不能有效地跟上經濟的發展,很容易被打敗和淘汰。王夢周所反饋的問題是當下鄉村經濟發展面臨的共性問題,要緩解人才緊缺的問題是需要政府部門、鄉鎮企業、社會、職業教育部門協同解決,那么職業教育在鄉村振興戰略中又發揮何種功能呢?
三、職業教育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的功能性分析
服務地方經濟,為社會培養合格的技能人才是職業院校主要職能之一,也是決定著我國鄉村振興戰略成功的關鍵,從目前鄉村經濟發展面臨的各種困難,從對鄉鎮政府、企業以及職業院校的調研、總結、歸納,職業教育下的職業院校在鄉村振興戰略中具有如下功能:
(一)農民工技能培訓
加大社會培訓尤其是對農民工的培訓是職業教育主要培訓職能之一,每年人社部劃撥大量資金進行各類針對農民工的技能培訓,以金堂縣為例,近年金堂縣大學城各職業院校先后為金堂縣舉行了電子商務培訓、計算機操作員培訓、禮儀培訓、茶藝培訓、烹飪培訓等,為金堂縣各鄉鎮培訓了大量的農民工。
(二)校地合作,全方位支持
職業院校應該充分利用自身的專業優勢,充分有效地與鄉鎮合作,鄉鎮經濟的發展離不開各專業技能人才,由于近年來城鎮化的高速發展,大量農村勞動力向城鎮轉移,導致鄉村專業人才急缺,職業院校尤其是技工類院校應根據專業特色有效地與鄉鎮企業合作,既解決了鄉村人才短缺問題又解決了職業院校教學實踐問題,為學生提供實習實踐機會,同時專業教師在帶領學生實習實踐的同時也為鄉鎮培訓技能人才,提供專業指導。比如,成都高級技工學校派老師到鄉鎮進行電子商務培訓,與鄉鎮農家樂合作培訓烹飪,與三溪鎮合作成立三溪鎮電子商務實訓基地,每學期安排師生下鄉實習實訓;西南航空職業學院與淮口鎮合作,培訓禮儀、茶藝師。金堂大學城的各院校團委分別與金堂縣各鄉鎮合作,參與三溪鎮豐收節的宜傳和演出、五風溪古鎮的旅游宜傳和節假日活動策劃和節目演出。
(三)產教融合,帶動鄉村產業發展
產教融合是指職業院校根據所設專業,積極開辦專業產業,把產業與教學密切結合,相互支持、相互促進,把學校辦成集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科技服務為一體的產業性經營實體,形成學校與鄉鎮企業渾然一體的辦學模式。
職業教育專業建設與發展不能閉門造連,必須緊扣市場按照市場需求進行動態調整,近年來國家對職業教育的重視程度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大力投入技能教育、技能培訓。
職業院校在做好充分調研的情況下,根據專業特性如畜牧、養殖、農業種植、旅游、烹飪以及鄉村經濟所帶動的其它專業與鄉鎮政府和企業做產教融合,建立教學基地,以獨營或合營的方式達到技術創新、人才補給、行業示范、教學革新、互利共贏的效果。
(四)順應市場,動態調整專業
隨著鄉村經濟的轉型調整,農村土地流轉下的農場經濟、養殖經濟、康養、田園綜合體等經濟新業態下,需要大量的專業人才,職業院校應該根據農村新經濟業態下人才需求,動態調整專業設置,做好人才培養工作。
四、小結
鄉村振興離不開各類優秀人才,而人才建設離不開職業教育,這兩者息息相關,如何把職業教育有效地發揮到鄉村振興中去,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職業教育除了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提升鄉村勞動力技能,改變人們對職教看法,實現服務周邊經濟目標,同時還解決現行職業教育中的專業特色不突出,不能很好與市場接軌,學生脫離現實工作環境,實際操作能力差,就業出現“啞鈴現象”等諸多問題。特別是目前絕大部分職業技術院校的專業設置很少有適應與鄉村振興和發展的專業。加快此方面的研究,具有較強的前瞻性、創新性和適用性特點,更具有加快實施的現實需要。
參考文獻:
M丁世婷,樂莉,毛穎,余宇楠,宋秀梅,尹冰晶.地方高等職業教育專業設置與區域經濟的適應性分析——以云南省10所高職院校為例[J].昆明冶金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1,06:51-55.
[2]韋錦兵.高等職業教育同地方經濟建設發展的相關性探討[J].科學中國人,2015,29:93.
作者簡介:何佳林(1979-),女,碩士,四川西南航空職業學院專職教師,高級講師,研究方向:職業教育如何服務于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