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萍
摘要:小學低段兒童剛入學,面對新的學習環(huán)境充滿好奇與新鮮感,但又由于年齡特點而不能快速融入集體生活,因而出現(xiàn)不自信或者膽怯等負面性格,課堂學習過程中對學習有好感但又難以做到認真聽講,想親近身邊同學卻又總是畏手畏腳。而這一時期的兒童最信任的對象是老師,作為一名小學一年級教師,應通過有效的班級管理方法與策略,引導兒童盡快適應新的學習和生活環(huán)境,讓他們在集體中共同形成良好的養(yǎng)成教育和學習習慣,從而逐漸建立自信心,激發(fā)對學習的熱愛。
關鍵詞:低段學生;班級管理;習慣養(yǎng)成;激勵;自信心;
小學一至三年級是小學生形成自信心和關鍵時期,而對于生活在班級集體中的他們,更能夠接受符合他們年齡特征的班級管理模式,或充滿趣味,或充滿溫暖,都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讓他們欣然接受,教師應結合班級學生特點,有針對性地“量身定制”出符合班級特色的管理模式,從而激勵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
一、充分尊重兒童,營造以兒童為中心的學習環(huán)境
(一)公正民主,激發(fā)兒童內心的榮譽感
小學生通過在幼兒園的學習與生活,已經(jīng)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簡單思維模式和行為習慣,為能夠形成更為完善的學習習慣,在班級管理中,可以設置分組協(xié)作、積分評比等制度,對每個學生每天在校表現(xiàn)進行梳理,既能夠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也能夠激發(fā)他們內心的個人的榮譽感。此外,也可以將積分和小組評比作為家校溝通的樞紐,讓家長能夠及時精準地掌握與了解孩子的校內表現(xiàn)。
我所在的班級為一年級,在新班級成立時,我們通過公開征求家長意見和建議,定制了班級專屬于“家校聯(lián)系本”,封面印有每學期開學第一天的師生合影,內頁設置每天課堂學習和行為習慣積分表,也就是從孩子踏進校門起,從他入校的禮儀、行為習慣,以及他每堂課的表現(xiàn),都會有一個詳細的記錄,并且根據(jù)他們的完成程度進行評分,當天累計出總分后,反饋給家長,家長可以通過這一個小小的本子,回顧孩子在校一天的情況,從而及時作出鼓勵或者建議。
當然,每個孩子的表現(xiàn)每天都是不一樣的,我們還專門設立監(jiān)督小組,針對孩子在評分中所出現(xiàn)的異議情況,可以向兩位班主任提出申訴,班主任會協(xié)助他們通過與同學或者任課教師的溝通,從而達到一個平衡與公正。不到一個月時間,孩子們在學校的相關行為規(guī)范、課堂紀律、個人習慣、學習習慣等養(yǎng)成已經(jīng)有了一個比較明顯的進步,孩子們也慢慢融入集體,形成了一種比較平等的同學和師生關系。
(二)賞識個性,讓每個兒童都自信從容
無論是在班級管理還是在課堂教學中,給予每個兒童充分的尊重,是對他們和對自己的一份責任心的體現(xiàn),小學生對周圍的一切充滿新鮮感,但這種新鮮感持續(xù)的時間不會很長,作為班主任,應利用好這一過渡時期,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集體氛圍,讓他們能夠發(fā)揮自己的天性,激發(fā)對于學習生活的興趣。
在班級成員設置時,讓每個孩子都不要“閑著”是我們的初衷,根據(jù)每個孩子的性格特征、家庭情況、個人特長等方面,結合他們在校期間的表現(xiàn),給每個孩子都安排與之性格特征相適應的“職務”,讓全體學生都能為集體出力,從而增強歸屬感,建立自信心。如班級中有性格比較怯懦孩子,給他們安排教室綠植培育任務,細致而謹慎的他們很有責任心,做得很好,進而嘗試讓他們做一些范圍大的工作,如教室置物監(jiān)督等,逐漸鍛煉他們的自信和膽識。
通過對不同性格兒童的任務安排,能夠建立他們內心的存在感與被需要感,他們以為班級作出貢獻而自豪,以同學對自己的肯定而開心,同時,他們也在無形中優(yōu)化了自己的性格,讓自己不斷適應環(huán)境,不斷成長,內心長出自信的芽,臉上掛著從容的笑。
(三)激勵進取,為兒童搭建自我展示的舞臺
對于小學低段的孩子來說,周圍同學和老師在他們取得成績時及時做出激勵,能夠激發(fā)他們內心的自我認同感,從而對自己在集體中的表現(xiàn)會更加關注,也會對自身的要求更高,期望成為集體中的榜樣,這時,作為教師,應該及時關注每個孩子的進步,給予鼓勵與贊揚,充分在同學與家長面前肯定他的努力與付出,如果長期堅持,那將會成就一批批不斷進取的學生,也會成就一個人人都是榜樣的優(yōu)秀班集體。
我的班級有這樣一個孩子,學習成績不太突出,但并非他不努力,也不是家長不關注這些存在于大多數(shù)后進生身上的特征,相反,這個孩子很努力,家長也很關注,通過多次與家長的溝通后發(fā)現(xiàn),孩子是因為幼兒時期飲食習慣和身體特征問題而引發(fā)早熟情況,致使他身心都受到不同程度影響。當了解到情況后,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我會特意去關注這一類學生,當他有一點點進步時都及時作出肯定與贊揚,比如只是禮貌地與老師問好,伸手幫了同學等。進而讓他們在贊許與肯定中找到自己的價值,建立起自信心。在一個學期的學習中,這個特殊的孩子形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也比之前從容大方了,還被同學們暖心地稱作“小雷鋒”,成為了班集體中助人為樂的榜樣。
二、及時反思梳理,在實踐中不斷優(yōu)化完善班級管理模式
教師教書育人,也在終身學習,在班級管理中,只有做到及時反思成效,梳理成就,不斷在實踐中總結,才能夠在教學生涯中源源不斷為學生帶去最好的教育。
我會在每一條班級管理制度建立之初,反復地進行預設與推論,預設實施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如何解決,是否有更好的方法,進而形成初步管理模式,從實踐中及時小結問題和策略,找出原因所在,對癥下藥,調整方式方法,使班級管理更加高效。
此外,征求孩子和家長的意見建議,是很有效的一種手段,因為我們最終的制度落實是在孩子身上,孩子最能感受這些方式實用與否,而家長對孩子本身有著詳盡的了解,能夠及時發(fā)現(xiàn)孩子在這一模式下的進步與變化,最終通過家校合作、聯(lián)動、磨合,最終形成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
新課程教學呼吁新時期的教師不僅專業(yè)學識要較為豐富,而且還善于對教學問題進行研究和反思,對于班級管理和學生養(yǎng)成教育同樣適用,教師只有真正做到勤學樂教,時刻反思,不斷學習和積累,才能夠成就優(yōu)秀的教育人生。
三、結語
在低段班級管理中,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的身體和心理變化,制定符合學生年齡特征和性格特征的班級管理模式,在這一模式的支撐下,及時關注學生的養(yǎng)成教育,關注學生的進步與變化,及時根據(jù)學生和家長的反饋作出調整,建議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生活環(huán)境,讓他們有充分的自主權和發(fā)言權,讓班級管理真正做到公正民主,人人遵守。
小學階段,家校之間如果能形成良好的溝通橋梁,對于學生的發(fā)展和成長而言,將是錦上添花,兒童由于生理心理等特征,會比較依賴成年人對自己引導和教育,學校和家庭如果能夠共同為孩子搭建優(yōu)質的學習氛圍,那么對于孩子的學習與成長,會有事半功倍的作用。家校間通過激勵、贊揚等方式為孩子建立起自信心、自豪感,不但能孩子激發(fā)學習興趣,還能夠幫助孩子逐漸形成完善的性格,成就孩子養(yǎng)成適應學校和社會生活的能力,達到學校教育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冬青.論“C型激勵理論”[J].行為科學,1991,(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