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麗萍
摘要: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在多元化的今天,我們要把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和諧地滲入課堂當中,努力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優秀的傳統文化,產生共鳴,為成長成才奠定堅實的基礎。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課堂,需要尊重傳統文化的思想力量。在數學活動中,讓學生親身感受優秀的傳統文化,以游戲的方式寓教于樂,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在數學課堂中滲透傳統文化教育方法也應是多種多樣、豐富多彩的,讓傳統文化滲透到教學實踐中,努力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感染,產生共鳴,體會傳統文化的價值所在,為今后的學習發展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傳統文化;數學課堂教學;滲透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如敬老愛親教育、文明禮儀教育、感恩教育、中國傳統文化知識講座、國學經典誦讀與演出、家校共育等等。在多元化的今天,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融入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實踐活動中是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只有當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和諧地滲入課堂當中,這樣的一節課才是相當成功的。
我們要讓傳統文化滲透到教學實踐中,努力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優秀的傳統文化,產生共鳴,為成長成才奠定堅實的基礎。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課堂,需要尊重傳統文化的思想力量,一方面在學生的課堂學習以外,通過閱讀經典等途徑弘揚愛國進步、誠信樸素的優良傳統,加強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的體驗和認知;另一方面,將優秀傳統文化與學生的課堂學習結合,實現優秀傳統文化進課堂、進教材、進學生頭腦,充分發揮傳統文化的凝聚力和感染力。通過這兩方面的相互配合,讓優秀傳統文化成為校園主體的精神養分,滲透于校園精神的凝練過程。
1、在數學活動中,讓學生親身感受優秀的傳統文化,以游戲的方式寓教于樂,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在學習“概率”相關內容時,我讓學生進行“石頭、剪刀、布”的游戲,當然,在游戲前,向學生說明游戲的起源和發展,使學生對概率的內容有了親身的體驗,同時,對學生來說也是一個很好的教育機會。
2、在傳統文化中,中國功夫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太極武術更是變化莫測,勢不可擋。中國的太極就是一個圓圈,太極拳也就是由無數的圓圈連貫而成的一種拳法,我們在學習“圓的有關計算”時,有一種類似太極圖的題目:已知大圓的半徑為r,計算陰影部分的周長與面積。通過計算,學生發現陰影部分的周長就是大圓的周長,陰影部分的面積就是大圓面積的一半。這時,老師可以不失時機地對太極圖的相關知識進行講解,從而讓學生對悠久的文化多了深刻了解的同時,加深了此類題目的印象。
3、在課堂教學中,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挖掘出教學的主要內容。
在數學教材中,傳統文化教育的內容并不占明顯的地位,這就需要教師認真鉆研教材,充分發掘教材中潛在的傳統文化教育因素,并應用于數學教學之中。如在學習了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應用后,可出示有名的雞兔同籠問題:今有雉、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雉兔各幾何?提問:“上有三十五頭”的意思是什么?“下有九十四足” 的意思是什么?你能解決這個有趣的問題嗎?老師說明該問題是古代著名的難題,以此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好奇心。這樣,學生進一步鞏固了數學知識,也感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智慧。
4、課堂教學是數學教學中的重點,很多學生反映說課堂沒意思,教師可以把古詩加入其中。如在學習“勾股定理”一章時,可讓學生思考如下一題:古詩“葭生池中”:今有方池一丈,葭生其中央,出水一尺,引葭赴岸,適與岸齊,問水深、葭長各幾何?(1丈=10尺)學生在閱讀古詩的時候,思考著數學問題,啟迪著學生的智慧。再如學習了“二次函數”后,可以設計如下一道題:《紅樓夢》里有這樣一首詩:“階下兒童仰面時,清明裝點最堪宜。游絲一斷渾無力,莫向東風怨別離。”這首詩生動地描繪了清明時節人們放風箏時的情景。假設一個風箏的周長(L)已經確定,要使它的面積S最大,那么這個風箏的具體形狀該如何設計?《紅樓夢》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這讓學生在欣賞名著的同時,鞏固了二次函數的最大值的應用。
5、通過數學活動,能夠寓教于樂,我國古代人民對數學的發展做出過許多杰出貢獻,蘊藏著許多豐富的數學活動資源,可以在數學活動中加以運用。如著名的“九宮算”就是其中之一,這種圖形填數,我國古代稱為“九宮圖”或者是“縱橫圖”,“九宮圖”就是將1~9共9個數填在 3×3 的小格內,它是一個三階幻方。 傳說大禹治水的時候,洛水中浮出一只神龜,龜背上馱了一個“洛書”圖。在學習了有理數加減法運算后,可以開展這樣的活動:在9個格內,分別填入9個數:-2,-1,0,1,2,3,4,5,6,橫豎相加所得結果相同。讓學生在參加活動的同時,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熟練掌握有理數加減法運算。
我國傳統文化的表現形式豐富多樣,除了上面提到的內容,老師在授課的過程中還可以通過窗花剪紙的形式,幫助學生掌握幾何圖形的結構特征,如軸對稱的知識;利用平面直角坐標系計算故宮、天壇等中國傳統建筑的一些數據;通過猜拳或者擲骰子等娛樂游戲講解概率問題。當然,傳統文化教育的滲透不能只局限在課堂中,也應該與課外學習有機結合,比如適當開展一些與傳統文化有關的數學研究性學習,讓學生結合教材進行深入的研究,在研究過程中不僅提高了自己的能力,也增加了學好數學的信心和決心。
總之,在數學課堂中滲透傳統文化教育方法也應是多種多樣、豐富多彩的,讓傳統文化滲透到教學實踐中,努力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感染,產生共鳴,體會傳統文化的價值所在,為今后的學習發展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楊德華.在數學課堂中讓傳統文化綻放[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8,000(006):P.133-133.
[2]李長泉.傳統文化在初中數學教學方法中的應用探討[J].新智慧,2018,(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