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守友
摘要:初中語文教學相比于小學語文教學,更注重對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但是這一點在傳統的人教版語文教材課后題設計方面并沒有進行深入體現。然而縱觀初中語文教材統編版課后題類型來說,明顯的知識點總結和內容含量方面有一個質的飛躍。因此可見初中統編版語文教材的課后題目其實在教學當中是具有重要作用的,但是其應用一定是結合目前學生現狀進行的,并且要更加深入理解和分析課后練習設計和具體的使用方法。
關鍵詞:語文教學;初中教育;課本練習題;統編版教材
引言:
統編版初中語文教材其實是繼承人教版教材而進行發展的,因此兩者之間所存在的差異性,也就是統編版教材主要的改進方向所在。而這些改進其實也是與教育部進行教育改革的要求相適應的,本文就統編版教材課后習題涉及的方向作分析,并結合具體的題目類型,希望能給初中語文教學以啟示,更好的結合教材內容提高教學效率。
一、統編版初中語文教材課后題設計及使用方向
(一)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方向并鞏固其初中語文知識
統編版教材相對來說更加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尤其盡量使用各種課后習題對學生的學習進行引導,以此來逐步增強學生自主學習意識,這是相比于過去人教版課后習題取得的一大突破。而同樣在統編版初中語文課后及設計方面展現了多個知識點和能力培養,希望能在學生課前預習過程中對文章內容進行深層次多角度的把握。并且其成分深入,也就是盡量使學生習慣于通過多角度多層次對學習目標進行把握,此外課后習題也是對課中內容的一個良好復習,可以加強學生對于習題的積累記憶[1]。
(二)幫助學生把握初中語文課文內容
在一些理解較為困難的文章中,這一特性更為凸顯,比如就魯迅先生的諸多名篇來說,很多課后題就成了更加淺顯的語文教材微觀或者縮寫,其目的是盡量使學生在課前預習時,能夠有一個課文整體的把握,由此而促進之后的學習進程。比如在魯迅先生描寫阿長時,課文提出了圍繞其寫的事情是什么,詳略寫法各是什么,如何對阿長進行的塑造,并讓學生思考塑造阿長的原因是什么。這種題目在很多問句中對課文的難點進行了逐步的突破,讓學生通過逐步的分析題目和閱讀課文,最終找到了課文學習方向而有了明確目標,最終提高了整體的學習效率[2]。
(三)進一步拓展初中語文學習的思維能力
思維拓展能力在各學科中都是極為重要的,其中就語文學科來說,也十分需要學生通過聯想或思維發散來加強想象力。而這些想象力和發散的思維,也正是我國寶貴瑰麗詩篇的來歷,因此諸多統編版語文課后習題更加注重開發學生的潛力,學生在這些題目中可以激發起好奇心,然后開始想象和探索。甚至對一部分具有現實意義的文章來說,學生的學習結束證實這篇文章應用的開端,讓學生可以在生活中獲得更多的體驗。比如在初中語文統編版九年級上冊課本中的《我的叔叔于勒》,最后一道課后題正是要求學生發現思維進行想象,如果我的叔叔成為了百萬富翁。這道題目其實是綜合課文內容和現實生活而設計的,也就是學生在回答過程中需要考慮課文當中“我的一家”的言行舉止,還要考慮現實生活有可能會出現的問題。
二、具體統編版初中語文教材課后其設計的新穎之處
(一)多樣化的習題拓展學生初中語文學習思維
在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中,常見的習題樣式就是一段文字,其內容不外乎是閱讀、文章整體意義、對某些段落進行深入探究等等。因此學生對于課后習題有一種司空見慣的感覺,然而實際上這些問題的內容都是極為重要的,需要學生進行深入探討。因此在統編版教材的課后題設計當中,開始出現了靈活多樣的題目形式,比如《最后一節課》就采用了表格形式進行習題展示,相比于人教版課后題的設置來說,更符合學生的興趣要求,與之類似的比如《中國石拱橋》、《社戲》等等。因此題目的設置更加清爽簡潔,學生的解答是更為便利,并不再像過去一樣,需要大量的課后輔助教材,使得學生的自主思考完全被磨滅。
(二)進一步明確不同時期的梯度要求
不同時期的內容要求和其難度設置應該是不一樣的,但必然都是符合完整的語文課標體系要求的。那么就實際統編版語文教材的基礎知識到核心素養課后題建設來看,明顯地體現了這個特色,使得整個題目之間更加層次分明,而循序漸進。這是與人教版教材課后題有較大區別的,可以發現前者更加的分散凌亂而沒有明顯規律。比如說在人教版的《雨果信》和《雷電頌》課后題設計方面,明顯只針對課文的語文能力進行了培養,較為弱化了整體把握和情感。但對于完全應該是以情感為基礎、課文整體排布對文章構成的情況來說是完全相反的,因此看似在加強學生的語言能力,但形式上沒有符合語文素養要求,也就相當于將語文素養強行變成知識點進行灌輸。
(三)進一步明確了初中語文習題方向
初中語文教材的課后題應該是根據教學內容目標來設計的,因此其設置一定是綜合知識與能力的綜合性作業。在這一課后習題的設計過程中,更多要求學生進行有目的的練習而并非刷題,這兩者是有較大區別的。前者主要更強調學生的感悟并與教材內容相契合,后者則更加體現在題目數量的堆積上,顯得較為盲目和空泛。因此可以發現人教版諸多題目是為了符合語文課標來設計,沒有深入體現語文課標所要求的語文培養的方向性和能力要求。比如看似極為自由廣泛的課后題,八年級下冊科幻小說《喂一一出來》所要求的展開想象寫一兩百字,然而課文并沒有進行想象的實際約束,那么學生完全可以與前者無關的進行寫作,這很明顯是在習題設置方面的不全面所導致的[3]。
(四)統編版初中語文教材體系特點
統編版語文教材也非隨時代的進步而逐步在編寫體系中弘揚核心文化,比如對于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弘揚的七年級上冊古代詩歌四首,課后習題要求學生在體會思鄉懷人同時搜集課外相關題材。而七年級下冊的歷史篇目《孫勸勸學》要求學生進一步分析理解,加點稱謂并再搜集。也可以說目前階段開始對再收集進行了應用,要求學生進行進一步的素材積累分析。又或者讓一學生朗讀八年級下冊第3單元《詩經二首》,讓學生由此領悟四字一句,兩字一頓,反復吟唱的韻律。使得學生盡量與古人吟誦詩歌拉近距離,真正體會其中所存在的美感。
(五)在感悟理解方面的重視
重視學生感悟課文現實意義、作用含義這一點也在統編版教材中有深入的體現。比如《木蘭詩》作為七年級下冊的重點篇目,要求學生對這一傳奇故事處理方式進行分析理解,這一課后題目提出的非常精妙,恰是在學生對該故事有濃厚興趣的同時,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索。而之后的《白楊禮贊》也運用了同樣的方法讓學生進行梳理,也希望最終達成讓學生在課文理解方面更加深入,并具有較多感悟,能夠切身體會作者當下感情的能力[4]。
三、結束語
統編版教材自然是基于人教版教材課后題目的基礎上進行設計的,然而由于在教育理念的革新和要求下,統編版教材課后習題相比人教版教材更加具有靈活多變的特性,并且在理念要求上更具有層次感。當然其主要的核心內容還是引導學生進行課文內容的學習,但是相對更加強調學生的自主性,并且要進一步拓寬學生的語文學習思維以培養相應能力,并且在習題的形式方面也更加的多樣化,同時在方向上進行了更深層次的強化,使得題目設置更具有層次性和深度感。
參考文獻:
[1]黃俊源.基于翻轉課堂的初中數學教學設計與實踐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20(19):115-116.
[2]張改花.初中數學翻轉課堂教學設計與應用[J].科技資訊,2020,18(12):98-99.
[3]蔡培紅.基于微課的初中數學翻轉課堂教學的實踐——以“等腰三角形的性質”設計為例[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0(06):116.
[4]汪海燕.翻轉課堂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0(0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