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井梅
摘要:在課堂教學完成之后,課后作業的布置是非常有講究的,尤其是課堂教學的補充及總結。因此,初中化學教師在布置課后作業時,應當體現其的層次性探究性、生活性。
關鍵詞:初中;化學;課后作業
引言:
課后作業是教學的重要環節,是教師檢驗學生學習成果的重要方式。如果課后作業設置過于單一、過于簡單,這對于培養學生的能力非常不利。因此,為了順應新課程改革后的要求,本文針對初中化學學科課后作業的有效性設置進行了研究。
一、作業設計要體現層次性
富爾曼諾夫說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沒有兩個人一樣的;真是人跟人各異,石頭跟石頭不同。然而大家合在一起,就成了相互交織在一起的群英譜”,這句話充分的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是不同的,無論是在同一位教師的教導下,還是不同的,學生都會出現各種方面的不同。世上沒有兩根頭發是一樣的,沒有兩顆谷粒是一樣的,也沒有兩種觀點是一樣的,世界的最大的特點就是多樣化[1]。所以說,教學過程中不可能出現一致的學生。因此,在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在布置課后作業時,要求課后作業題具有一定的層次性,這樣才能夠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這就告訴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布置作業不可使用一樣的模式。其中,作業過于困難或者簡單,缺少層次性,不利于讓全體學生共同發展。在實際的初中化學課后作業中,要求教師采用因材施教的原則,能夠使班級上所有的學生、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夠通過課后作業使自己的學習能力得到加強。其中,學習能力強的學生,教師布置作業不能以基礎作業為主,應給這類學生布置具有探究性意義的作業,這樣才能夠讓學生在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拓展學生的學習知識面有著極大的幫助。對于學習理解能做作業時充分練習自己的實際生活經驗以及查找各種資料才能夠完成作業,這對于力一般的學生來說,他們的基礎知識掌握不牢,這就需要教師布置一些相對基礎性的作業,讓他們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在有所進步。對于中等學生來說,他們正處于從簡單題往復雜題過度的階段,教師可以布置難度中等,且一部分教科書可以提示他們,一部分需要他們探究思考的題讓他們練習,可以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以及探究思考能力。
二、作業形式要多樣化
我們可以能夠觀察到這樣的變化,新鮮的玩意往往會吸引大多數人,同時還可以發展人們對多樣化的事物非常感興趣。教學也是一樣,教師不能一直應用一套方式,這只會讓教學越來越枯燥。同時這給初中化學教師帶來了新的提示。因此,在教學中要求教師在布置課后作業時,不能使課后作業的形式過于單調,需借助多樣化的作業活動來幫助學生克服以往作業單調的現象,這才能夠提高學生對課后作業產生興趣的方法。通過多樣化的作業能夠培養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讓學生按時按量的完成作業,對他們非常有益。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不斷地對學生進行深入了解,充分掌握初中階段學生的個性特點,并在教學中充分融合,新課改的理念要求為學生設計多樣化的作業形式,這樣才能夠讓學生不再為課后作業而煩惱,而是以一種享受的心態去迎接作業,這就需要教師能夠針對不同的學生設計出不同的作業,這個作業能夠體現出教師的人文關懷,又能夠給學生帶來幫助。在布置課后作業時,教師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對于那些知識功底薄弱、接受能力差的學生,教師應布置一些基礎性的作業,以此來幫助學生充分理解以及掌握具有針對性的基礎知識。對于基礎知識扎實、理解能力強的學生,教師在布置作業時應給學生帶來一定的挑戰,給學生提供有多種解題思路的應用題,這樣能夠給學生帶來新的思路、新的想法,拓展學生的知識面,使學生的思維更加靈活[2]。同時,多樣化的作業,克服了學生單一思考問題的思路,可以讓他們從不同的方向,或者與其他學生討論,獲取更多的意見、思路,去開拓自己的大腦。
三、作業設計要有探究性
在初中化學課作業布置中,要求教師設計的課后作業要具有探究性,這就是為了能夠促使學生盡可能地利用身邊材料對問題進行探索,能夠確保學生的學習地點不局限于課堂,而是將學習帶到學生的生活中,這樣就能夠使知識得到擴展。例如,在開展人教版九年級上冊《課題3 制取氧氣》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講解完理論知識之后,可以給學生布置設計性的課后作業,比如:設計一個實驗,證明水中溶有氧氣,同時思考為什么分解過氧化氫溶液制取氧氣要加入二氧化錳?它在這里起什么作用?通過這種設計性的作業,讓學生思考、設計創新性的實驗,將實驗步驟、實驗原理、實驗器材等列出來,這樣既可以檢驗學生對課內知識的掌握程度,又可以讓學生通過動手實踐,將腦力與體力結合在一起,從而不斷提高化學實驗能力,逐漸培養學生的探究素養。通過制取氧氣知識的講解,學生首先對課內知識有了一定的認識了解,教師將課后作業給學生下發之后,他們通過設計創新可以加深對課內知識的理解,從而為學生的化學知識水平與實驗技能水平提供重要的支持[3]。在這種作業模式的影響下,學生學會了獨立思考,讓學生學會了設計以及選擇創新的方法來進行教學實驗的設計,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對于課堂學習內容的掌握能力,還能夠讓學生通過腦力與體力的相結合,幫助學生實現提高化學實驗能力的目的。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為了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想方設法來提高學生對于化學的知識的了解程度,這樣才能夠讓學生充分利用自己所學化學知識來為自己的實驗水平以及實驗技能提供相應的基礎,從而不斷提高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
四、作業設計要體現生活化
化學在我們的生活中無不體現著它的存在,生活中的各種現象都與化學脫不了干系。在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設置的課后作業應當體現生活化的目的,這樣做是為了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化學知識與我們的實際生活是密不可分的[4]。為了讓學生充分意識到學習知識就是為了提高自己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也為了能夠讓學生通過課后作業來了解化學與我們生活中各種現象的關系,教師應將課后作業設計的具有生活化,這樣才能及時充分引入實際生活中的情景,加強學生對于化學現象的理解以及感受,這對于提高學生化學的理解能力有著促進作用,還可以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感受到化學知識的存在,以此更好地激發學生對于化學知識的探索能力。
結束語:
總的來說,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要充分接受新課程所帶來的新理念。在初中化學課后作業的布置中,一定要適應新課程的改變,并以新課程標準作為布置作業的主要依據,布置作業要充分體現學生的學習地位。教師在布置作業時,一定要充分考慮到全體學生的學習狀況,實現因材施教的目的。為了讓學生愛上課后作業,要求教師布置的課后作業形式要多種多樣,要具有創新性,要具有吸引性,讓學生通過課后作業來培養自己的解題能力,提高自己對于化學知識的理解能力。另外,多種多樣的課后作業,還能夠拓展學生的學習知識面,還能夠讓學生通過課后作業,使自己得到全面的發展,讓自己充分感受到教師是尊重自己的人格的,這對于提高學生的情感體驗以及學生的學習能力有著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王秋月. 微課運用于初中化學疑難知識的教學實踐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7.
[2]張沈敏. 基于課程標準的初中化學作業設計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7.
[3]白苗苗. 初中化學“引導—自主—引導”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實踐[D].延安大學,2017.
[4]高毛毛. 前置性作業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延安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