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泰龍
【摘 要】近年來,隨著網絡技術和信息技術的發展,網絡電商已經走入千家萬戶的生活,并且因為其方便快捷等特點被廣泛接受。與此同時,電子商務也為稅收征管工作帶來的全新的挑戰。目前,我國稅收制度和征管制度中存在一定漏洞,使網絡電商的平均稅負小于實體銷售商,造成了一定的稅基流失。
【關鍵詞】互聯網+;網絡電商;模式類型;稅收征管
我國網絡電商迅速發展給我國的經濟增長、企業轉型升級提供了新思路,注入了新的活力。網絡電商由于其地點不固定性、交易金額的隱蔽性等特點為我國稅收征管帶來的新的挑戰。我國稅務機關應借助這個機會對稅務征收體制進行全面的升級,建立健全全國性的電子發票平臺并逐漸用現代的、信息化、集成化的征收手段逐漸代替落后的征收手段,讓稅收征管實現信息化。
一、“互聯網+”的含義
“互聯網+”是利用信息通信技術及互聯網平臺,把互聯網與傳統行業相結合,構造社會經濟發展的新業態。“互聯網+”是互聯網思維的進一步實踐成果,推動經濟形態不斷地發生演變,從而帶動社會經濟實體的生命力,為改革、創新、發展提供廣闊的網絡平臺。通俗的說,“互聯網+”就是“互聯網+各個傳統行業”,但這并不是簡單的兩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術以及互聯網平臺,讓互聯網與傳統行業進行深度融合,創造新的發展生態。
二、網絡電商的含義
20世紀以來,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突飛猛進和全球貿易的一體化,網絡電商逐漸走入了人們的視野。網絡電商是通過網絡信息技術、計算機技術進行的數字化交易模式。在這種模式下,消費者從網絡上面購買商品或服務,并通過網絡平臺進行支付,商家通過發達的現代物流技術將商品運送至消費者,消費者與商家跨越了空間和時間上的障礙,商業活動方便快捷。
三、電商模式的主要類型
(一)C2C電商模式(consumertoconsumer) 隨著網絡購物的流行,淘寶、易趣、拍拍網等交易平臺的發展,吸引了越來越多人的開設網店。C2C是個人與個人之間網絡通信技術在電商平臺上開展的交易行為。
(二)B2C電商模式(businesstoconsumer) B2C是英文“商家對顧客”的縮寫,簡稱為“商對客”,也就是通常說的商業零售,直接面向消費者銷售產品和服務。B2C電子商務是一種企業利用互聯網對消費者銷售貨物和服務的模式,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的進步和網絡安全的發展,B2C交易額呈現爆發式的增長。
(三)B2B(businesstobusiness) B2B的電子商務模式,主要指在企業、商業機構相互之間互聯網進行的訂貨、訂購、付款、結算等交易行為。電子商務平臺,是建立在Internet網上進行商務活動的虛擬網絡空間和保障商務順利運營的管理環境。B2B企業和電子商務平臺比C2C和B2C更具用稅收征管的現實基礎。
四、我國網絡電商稅收征管中存在的問題
(一)征稅對象和主體難以確定。平臺型B2C、B2B電商,如京東、蘇寧等10余家大型企業,其賣家均已通過工商注冊,并正常納稅;對于入駐B類賣家,平臺一般在納稅方面會做一些要求,以天貓為例,對于入駐平臺的B類賣家,在入駐平臺時所簽訂的協議中,也有依法納稅的明確規定。但是由于網絡電商的特點,由于存在電商地域不能明確劃分,營業額不明確等問題,這些規定往往不能很好的執行。對于C2C電商以及當下十分流行的微商來說,他們大多是個體經營,并沒有注冊為企業,沒有按照現行依法辦理工商登記注冊,他們的經營者無須在相關部門進行登記,只需一臺電腦利用網絡平臺就可以進行經營,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物理限制。因此,稅務機關無法確定納稅人的基本信息以及經營狀況,也就不能檢查其是否依法納稅。
(二)應納稅額難以確定。首先,由于傳統的以票控稅在虛開發票、不開發票經營上存在控制不足。對于網絡電商而言,這兩點不足體現的尤為突出。網絡電商之間的交易額的確定幾乎不存在書面的合同,而且部分交易額中含有快遞費、保險費等其他費用,難以確定明確的交易額。除此之外,由于存在大量商家為了銷售排名進行“刷單”現象,即利用第三方公司進行虛假交易提升店鋪知名度和好評度的虛假交易行為,使網絡電商與客戶發生的真實交易額難以與刷單額進行剝離,從而難以確定真實的應納稅所得額。
五、網絡電商稅收征管的建議
(一)加強電子商務稅收環境建設,配套電子商務稅收征管體系建設。我國對電子商務稅收征收的監管,必須首先建立在完善的法律法規、稅收政策、電子支付、知識產權保護、信息安全、個人隱私以及電信技術標準的匹配等稅收環境的建設。電子商務作為一種新型商務模式,必須配套電子商務稅收征管體系建設,包括適宜的社會環境、競爭環境、管理和服務環境等,發揮企業在電子商務發展中的主導作用,建立自律性產業規范與規則,減少政府的干預[1]。
(二)試點推行電子發票,制定網上交易的稅收管控措施。為防止違規現象發生,應建立一個統一的電子發票銷售、發票聯等進行稽核比對,保證電子發票安全可靠,使其具備開具唯一性、身份確定性、不可修改性等特征。稅務部門應具備全面收集審核網上交易證據的能力,并以此作為稅務審核的證據,能夠對網上交易的資金流性質進行分辨,為征稅以及適用稅種提供真實準確的依據。
(三)實現網絡一體化,建立電子商務稅款代扣代繳制度。以技術開發與應用為先導,研發智能征稅系統,利用開發的自動征稅系統,跟蹤、監控網上征稅問題,將智能化征管,作為未來稅收監查、稅收征收管理模式的發展方向,真正實現網上征稅、監控與監查一體化,最終實現網絡經濟和稅收征管的共同發展[2]。
由于電子商務稅收征管中出現的高流動性和隱匿性,應把電子商務中的支付體系作為監控、追蹤和稽查的重要環節。建立由電子商務運營商代扣代繳稅款的制度,在確認交易完成并由電子商務平臺運營商支付給賣方貨款時,就可以由交易系統自動計算貨款包含的應納稅款,并由運營商在支付成功后及時代扣代繳應納稅款。如果從事網上經營的單位和個人自建網絡交易平臺的,則應通過銀行、郵局等金融機構的結算記錄進行代扣代繳,凡是按稅法規定達到按次征收或月營業額達到起征點的,一律由金融機構代扣代繳應納稅款。
【參考文獻】
[1]孫萍.我國電子商務的稅收征管研究[D].安徽財經大學,2015:9-10.
[2]李洪方.我國電子商務稅收政策的研究[D].集美大學,2016:1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