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雯婧
摘 要:高三是知識的總復習階段,歷史科目時間跨度大、知識內容豐富,識記難度高,如何上好歷史早讀課,提升早讀效率,解決識記難題,是高三歷史老師急需解決的問題。本文嘗試對歷史早讀課現狀及存在問題分析的基礎上,對其有效性策略進行探索。
關鍵詞:高三歷史;早讀課;現狀;策略
為加強高三歷史復習,學校特意安排每周一節歷史早讀課。這與師生所習慣的班主任、語文老師、英語老師三分早讀的情形有所不同,學生不適應,老師也缺乏相關經驗積累,歷史早讀課出現一些低效現象。
一、高三歷史早讀課現狀及存在問題分析
第一種,早讀上課型。有些老師覺得一周一節早讀,就三十分鐘,學生也背不了多少內容,以前沒上過,現在有時間還不如直接上課,這樣還能多擠出點時間給學生講題。這種類型的弊端在于,“以教師為中心”,沒有凸顯新課程理念;教師沒有認清早讀對于學生的意義,大量灌輸知識,沒有給學生消化吸收的時間,往往事倍功半,得不償失,師生都很疲累,因而也就違背了學校為高三年級安排歷史早讀課的初衷。
第二種,放任自流型。既然是早讀,那么就把主導權完全交給學生,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需求進行識記。這樣的方法雖好,但更適用于學習自覺性高和有一定學習方法的學生。自覺性差的學生會利用這段時間補其他科目作業或者做與早讀無關的事情(開小差、睡覺等),這就需要教師像警察一樣不斷在教室進行“雷達偵測”,找出違規同學并進行督導。還有一些同學,早讀非常認真,嘴巴不停的在背“鴉片戰爭的時間是……,背景……,結果……”,每個問題背兩三遍,整個人就像復讀機一樣。但他們時常會問老師“我認真背了,為什么還是記不住”,這種死記硬背的方式,效率低且背過的問題換種問法,他將無法回答。這也是這一類學生看似踏實卻成績平平重要原因。
第三種,任務布置型。教師在早讀一開始就將設置好的問題寫在黑板上,早讀前五至十分鐘學生默寫答案,教師課后批改和反饋。這種方法明顯優于前兩種方法,但是也存在一定問題。因為題目既定、答案現成,有些同學提前將問題和答案抄寫在紙上,等默寫時,翻出空白頁假裝,最后將提前準備好的內容上交,掩耳盜鈴。
筆者曾經也熱衷于第三種方法。甚至基于弄虛作假的現象,采取當堂發紙的方法,為了防止學生再用其他方法提前準備答案,筆者還將學生分組,每組四至五名成員,由他們和老師一起監考,問題看似的到了解決。但是在反思中,依然存在很多值得深思和解決的問題:所有知識都需要學生死記硬背嗎?一周背幾個問題,能滿足高三歷史復習的現實需要嗎?學生學習主動性不強、方法不到位,老師可以做點什么?帶著這些問題,我在延續任務布置方法的基礎上,對問題設置、解決和檢查方式等進行了嘗試。
二、高三歷史早讀課改進策略的初步嘗試
解決問題的第一步是明白高考考什么?根據《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2017年版)》和《關于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等文件思想的要求,高考更側重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也即人們常說的“離開了學校,在今后的人生中,歷史學習帶給你的是什么?”以此為指導,對于提升高三歷史早讀課有效性,筆者做了如下嘗試:
1.調整問題設置的角度,由細微知識點向宏觀問題設置轉變。比如復習《古代中國政治制度》時候,我原來的做法是要求對具體制度的背景、內容、影響進行識記和默寫,浪費時間,且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僅停留在細節層面,不明白相關知識點之間的聯系。現在我的做法是,引導學生將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分為先秦時期的政治制度和秦至清的政治制度,然后交由學生根據以時間為線索進行整合。這樣,學生對知識的認識是宏觀的,就像勾勒一副人像,我們需要先勾畫出人體的基本結構,再去添加血肉。
2.轉變問題解決的方式,以小組合作代替個人的死記硬背。以資料為抓手、小組為單位完成知識整合,每組由組長負責。具體做法可以有很多種,比如組長按時間順序給成員分配任務;或者采用頭腦風暴的形式,組員說關鍵詞,一人記錄,大家根據記錄的關鍵詞對知識進行層級分類(比如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它的層級應該先是君主專制、中央集權,下一層級才是大家熟知的三公九卿制、郡縣制、三省六部制等)。理解是記憶的基礎,小組合作的過程正是加深個人理解的過程,先宏觀把握知識結構,然后根據個人掌握程度的不同,留待課后進行針對性識記。另外,有時候需要識記的內容聽別人說出來比自己背更容易記住。這些方法,都有助于減輕學生的識記負擔,提升效率。
3.改變問題檢測的形式,以多樣代替單一。問題解決以多種形式進行,最后的結果必然以多種形式呈現。小組研討的成果,或是一張思維導圖,或是以精煉的語句由小組代表總結陳述,更有小組成員分角色的演說(例如《向西方學習思潮》的整合時,小組成員扮演地主階級、民族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陳述自己的主張)。早讀下課前五至六分鐘,筆者隨機指定兩個小組分享成果。遺憾的是,由于時間有限,不能將每一小組的成果一一展示,這也是后期需要繼續改進的問題之一。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高效早讀的目標應該是基于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是由教師合理引導,學生自主性融入,師生共同提高的過程。以上是我對高三歷史早讀課做出的嘗試性探索,今后我將繼續努力探尋提升之策。
參考文獻
[1]盧鳳玲.如何上好高中歷史早讀課[J].基礎教育參考,2012(5):77-78.
[2]吳筱玫.基于核心素養導向的備課[M].天津教育出版社,2018.
[3]周靖、羅明.核心素養:中學歷史學科育人機制研究[M].復旦大學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