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文艷
摘 要:讀寫教學是高中英語學習的主陣地,整體式讀寫教學模式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語用能力和思維能力為核心,為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提供了有意義的借鑒模式,使英語教學從單純的語言教學轉變成學思并重的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外語教育。本文從英語核心素養入手,探究了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英語讀寫教學模式,并指出了這種模式下的課堂教學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以期提高學思并重的英語教學的時效性。
關鍵詞:讀寫教學;高中英語;核心素養;教學模式
一、聚焦英語核心素養的高中英語讀寫教學模式
讀寫教學是培養學生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主要渠道,也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主陣地,本研究構建inputting(輸入)-exploring(探究)-sharing(分享)--outputting(輸出)的讀寫教學模式,在不同的環節中融入讀、思、言,以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品格和學習能力。
Step 1.Inputting
閱讀是語言輸入的主要途徑,課內閱讀是學生學習閱讀策略、洞悉語言知識、感知語言文化和提高語用能力的主陣地,教師可根據文本材料,貼近學生生活實際,選擇合適的切入點導入閱讀任務,激活學生已有的語言背景知識,以激發閱讀興趣,如設置問題懸念讓學生帶著神秘感通過閱讀去尋找答案,或是采用歌曲、視頻、故事等一些娛樂型的導入方式讓學生以愉悅、期待的心情去閱讀。讀中環節,教師應巧妙設計閱讀任務,讓學生通過略讀、跳讀、細讀等閱讀策略理清文章脈絡,明白大意,理解細節,積累語言知識。
Step 2.Exploring
探究環節側重于學生邏輯性思維能力和發散思辨能力的培養,教師可以設計一系列層層遞進、環環相扣的問題鏈讓學生對文本進行串聯式的思考,使學生能夠根據文本中的細節線索從內容、語言和思維三方面理清文章的深層含義。教師也可讓學生針對文本內容自己提問,指出難以理解的詞匯、句子和表達,或是教師圍繞容易出現歧義或具有深層挖掘價值的細節讓學生去探尋文本的語言美、文化美和價值美,鼓勵學生在小組合作中探討閱讀疑點、質疑和生成自己的觀點,強化學生的思辨能力。
Step 3.Sharing
分享環節側重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鼓勵學生對文本質疑、評論和發表自己的觀點(黃振遠等,2013)。分享可以采用組內或組間討論、辯論的形式,閱讀是讀者與文本交流、讀者自我對話的過程,個體對文本的解讀各有千秋,不同觀點的交鋒碰撞使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深入化,也培養學生的傾聽、表達、語言交際能力,使其在群體思維中拓寬視野、發展語用能力。
Step 4.Outputting
閱讀的輸出環節重在表達,也是閱讀的終端,以檢測閱讀學習的語言積累效果。表達活動包括如主題演講、人物表演等的口語表達和如文本續寫、仿寫等的書面表達。寫作課里的模仿教學法可讓閱讀產出碩果累累,經過對文本針對性的解讀,學生對文本的語言特點、結構框架有了充分的了解和感知,此時可讓學生通過模仿撰寫出自己的文章,這一過程不僅幫助學習積累詞匯知識,也加深了其對文本精髓的解讀。
閱讀是寫作的語言輸入,只有源源不斷的語言輸入,加強學生的語感,給與其一定的語言和文化積累,才有助于豐厚的輸出,實現以讀促寫,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理解力、語言表達力和思維辨析力,能切實推動以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為目標的讀寫教學。
二、聚焦英語核心素養的高中英語讀寫教學模式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關注學生的主體意識
在新課標理念下,教師需要改變傳統“一言堂”的教學模式,促進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課堂形態,以學生為中心,使學生成為知識的探索者和發現者,創設有思維含量的課堂任務,優化學生的學習過程,讓學生在主動參與中學習語言知識、感知文化,通過體驗和思考提升語用能力。在設計任務時,要從學生的生活和興趣出發,關注其情感需求,讓學生有話可說,有參與的欲望,鼓勵學生各抒己見,期待一次次思維碰撞的火花。
2.開發課程資源
教師要適當取舍,整合教學資源,注重教學內容的針對性,精簡教學任務,創造更多語言實踐的機會。還可以針對學生水平,適當開展分層教學,讓每個學生學有所獲,新課標鼓勵教師積極開發課程資源,構建多維度的語言學習環境,針對課程閱讀文本精選蘊意豐富的相關語料,整合成層層遞進的任務鏈,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教師要注重所選材料的思想、文化內涵,有思想的語料能推動閱讀任務的開展,對學生的人生觀有著潛移默化地影響,使其提升語用能力的同時陶冶情操、溫潤性情。
富含文化氣息的詩歌、小說、散文為讀寫教學提供了豐厚的素材,其語言生動、寓意深遠,用詞地道準確,讓學生感受精妙而多元的語言文化,提升文化意識和綜合素養。
3.讀寫各環節尋找突破口,設置開放性的問題鏈
由于高中英語閱讀語篇較長,輸入閱讀環節要注重實效性,教師可以根據語言特點和文本內容分設置多樣的閱讀任務,如標題解讀、繪制思維導圖等,以保持學生深入閱讀探尋的新鮮感。分享階段教師可利用有爭議點的細節、設置開放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去思考并發表自己的看法,鼓勵小組合作,個人知識構建與小組并重,隨著閱讀的深入逐漸完善自己對于文本的理解和判斷。輸出環節需要以文本為根基,尋找想象的突破口,口頭書面相結合,引導學生從語篇整體出發構思,有針對性地強化學生的思辨意識,激發學生表達的欲望,以培養其創造性思維能力。
讀寫教學是高中語言學習的主陣地,整體式讀寫教學模式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語用能力和思維能力為核心,為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提供了有意義的借鑒模式,使英語教學從單純的語言教學轉變成學思并重的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外語教育。作為教師,只有不斷提升自我個體發展的主動性,創設高效的教學模式,形成自己的教學主張,才能不斷成長,實現自我的蛻變,才能讓自己產生教育生命的力量,讓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
參考文獻
[1]程曉棠,趙思奇. 2016. 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實質內涵[J]. 課程教材教法,(5):79-86.
[2]黃振遠,蘭春壽,黃睿. 2013. 英語文學體驗閱讀READ教學模式建構研究[J].外語界,(1):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