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銘
摘 要:教學的有效性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必要保障,這就要求課程目標制定時要立足于學情體現“多維化”,不拘囿于傳統教法而與時代對接,學習方式上擺脫鞭策式而培養其自主性,在各階段的評價要基于民主、平等的前提下展開多元而靈活的評價,著力發展其核心素養.
關鍵詞:課程目標;教學手段;學習方式;過程評價;核心素養
核心素養作為學科教學改革的新趨向,如何圍繞核心素養來幫助學生建構數學能力?誠然,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課堂教學有效性成為核心素養導向下課程改革的關鍵點.總體而言,明確數學學科思維,創新課堂教學模式,優化教學手段,完善教學評價是必要選擇.
一、課程目標的制定要體現“多維化”
數學學科教學目標的制定,不僅要關注課程標準,更要研究學情,把握課程教學任務與學生學習的有效對接.在教學目標上,體現問題導向,立足學生認知,設定教學問題,引領學生從數學問題探究中獲得數學應用能力.數學基本知識、基本思想和基本技能是構成數學經驗的基礎,也是分析數學問題,發展學生數學抽象思維、邏輯推理、數學運算等能力的前提.遵循高中數學課標要求,教師在課程目標提煉中,要從對知識的關注,走向對學生數學能力的發展,再走向對學生數學素養的提升上.學生需要哪些數學素養?以函數概念為例,對于函數的理解,初中已經了解變化關系的函數內涵,如何將之延展到對應關系的函數內涵,就需要教師從數學核心素養與數學思維品質領域,借助于教材知識點,通過具體實例來幫助學生構建函數思想,理解函數概念,發展數學抽象與建模意識.通過例題討論,讓學生認識定義域、對應法則、值域的關系,從中明白數學邏輯推理與運算方法,構建完整的函數概念,為后續學習奠定基礎.
二、教學手段的運用要體現“多樣化”
數學課堂教學,不能停留于粉筆、黑板教科書,還要積極引入電化教育手段,豐富學生對數學的全面認知.傳統數學課堂,教師習慣于知識的羅列與展示,學生被動學習,數學思維難以激活.現代教育技術,以信息量大、生動直觀形象、操作方式靈活等優勢,更能激發學生數學動機.教師要充分發揮現代教育技術優勢,來彌補傳統教學不足.在一些數學實例探究中,結合信息技術來展示數學概念,讓學生從中了解和把握數學的內涵與本質,深化理解和應用.對于“曲線與方程”知識的學習,由于概念相對抽象,學生理解存在困難.借助于直觀化曲線與方程圖象,增強學生的形象化思維、邏輯認知力,便于學生把握函數的性質,提升學生直觀想象力.在數學教法創新上,無論是接受學習,還是發現學生,都需要促進學生“有意義的學習”.在課堂上,教師的講授方法,要強調靈活性.如啟發式、問題式、討論式、探究式等教法的運用,要契合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實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相對而言,高中階段數學知識點密集,盡管教師在面對不同教學內容時,會選擇不同的教法,但數學的抽象邏輯性,依然存在理解難度.教師需要圍繞數學知識,適度延伸、詮釋和補充,借助于講授法來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在數學知識講授時,教師要把握三點.一是優化數學知識點,突出關鍵點和核心知識.二是厘清知識點關系,特別是新舊知識點的橫向、縱向聯系,讓學生獲得全面的、系統化的知識結構.三是要善于挖掘知識點所蘊含的數學思想.探究數學知識點,要揭示數學內在規律,培養學生科學的數學思維方法.教法的靈活性,就是要從教學進度、速度、節奏與學生的學情相適應,讓學生學透.
三、學生學習方式要體現“自主性”
奧蘇貝爾所倡導的“有意義接受學習”理念,其關鍵在于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生為本,讓學生自己想、自己看、自己聽、自己做,參與到數學學習實踐中,從數學探究中獲得知識,增進數學優秀品質和關鍵能力.“自主性”是學生自覺學習的前提,也是構建和諧師生互動關系的基礎.自主性的獲得,教師需要從教學目標的調控中,來引導學生參與數學學習活動,自覺去學習、自我監督、自我反省,自我激勵.在發展學生自主學習意識中,需要把握兩點.一方面,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他們參與并制定數學學習目標.自己根據實際來制定學習目標,優化學習進度,強化學習自覺性,在學習中投入情感,積極發現和分析、解決數學問題,培養良好的獨立思考能力.在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時,可以依托小組合作學習,參與到討論與互動交流中,學習和借鑒他人智慧,增進合作意識、團隊精神.另一方面,教師要激發學生的質疑問難意識,鼓勵他們自主學習.創設數學問題情境,激活學生自主學習動機,展示他們的學習成果,及時指導其破解疑難問題,督促他們多學習、多總結,提升自主學習成效,并在質疑問難中發展探索和創新精神.
四、教學過程中體現評價的“多元性”
“教”與“學”都是一個過程,教師在教授學生數學知識時,既要激活學生間的合作學習,發展學生的數學基本技能、方法和能力,還要創新教法,營造平等、和諧良好的學習氛圍,便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多向互動學習.合作學習不是自由的,而是有目標的合作.結合學生學習中的問題,以小組方式鼓勵學生去討論,去分享不同的解法與思路.教師在點評中,拓展學生的數學知識視野,恰當的點撥、精當的引導、適時的追問、適度的延伸,促進數學合作學習走向深入.評價是激發學生自主性、推進合作學習高效性的重要手段.在學生學習中,對評價的應用,既要關注過程評價,又要發揮結果評價,要立足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目標,著力從多元化評價中,促進學生數學知識、道德品質的養成.靈活性的評價方式,配合當堂訓練、檢測、反饋,鞏固學生對數學知識點的理解,借助于學習反思,促進學生構建完整的數學知識體系.另外,在評價方式上,教師要把握民主性、人性化,關注學生自我成長,將學生評價、小組評價、教師評價等綜合起來,關注學生數學創新、數學思維、關鍵能力、優秀品質的發展,從量化評價與過程評價中,促進高效課堂建設.
總之,以核心素養為基線,把握數學教學走向,關注學生的自主學習,促進他們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丁琴琴.核心素養背景下的數學課堂教學走向[J].數學大世界(中旬),2019(7):86+88.
[2]張建橋.基于核心素養的數學課堂教學探索[J].成才之路,2019(12):76-77.
[3]姚國強.數學核心素養視野下教學走向[J].數學教學通訊,2019(24):12-14.
[責任編輯:李 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