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蕾娜
【摘要】隨著科學技術和新課改的不斷發展,小學美術迎來了全新的教學要求和目標,如何在網絡環境下優化課堂教學模式已經成為廣大教師重點研究的課題之一。傳統的小學美術課堂不論是在教學模式上還是在教學方式上都比較滯后,基本很難符合學生全方位進步的現實需求。基于這,廣大教師必須要充分發揮網絡技術和信息技術的優勢,從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和教學空間等方面進行拓展、創新,爭取在增強教學效果的同時,也能為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創造有利的條件。
【關鍵詞】網絡環境;小學美術;教學策略
引言:小學美術教學作為培養學生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的有效手段,針對達到學生的全方位進步彰顯著無可代替的用途。在網絡社會大環境下,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的發展為小學美術教學的改革與創新提供了有利的條件,這就要求廣大教師必須要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積極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以便最大限度的發揮科學技術的教學優勢,從而滿足學生全面發展的實際需要。本文針對網絡環境下的小學美術教學進行分析和研究,闡述了具體的教學策略,僅供大家參考。
1.借助網絡資源豐富課堂教學內容
教學資源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基本前提,同時也是滿足學生學習需要的必要條件,廣大教師只有最大限度的整合多樣性的教學資源,才能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要,進一步提升教育授課行為的合理性及全方位性。落實到小學美術授課里,教師除了要充分發揮美術教材中教學資源的優勢以外,還需要將更多的網絡資源融入美術教學活動中,以此構建系統的美術教學體系,從而拓展學生的視野,進一步豐富學生的視聽感受。[1]一方面,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整合豐富的網絡資源,在教材資源的基礎上進行拓展延伸,爭取在豐富教學內容的同時,也能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進一步推動學生學習水平及實效的提高。比如,在講解“精美的郵票”的時候,視頻《郵票齒孔的來歷》就可以給學生具體地介紹郵票齒孔的內涵,深化他們對“齒孔”這個郵票核心性要素用途的認識。再比如,在講解“神奇的裝飾柱”的時候,課下老師可以指引學生應用互聯網搜尋全球各個國家、各個地區文化以及民族的裝飾柱以及圖騰柱,發現圖騰的內涵,協作編輯為視頻傳播,如此既可以加強學生對學到內容的識記及認識,并且還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此對養成學生的美術素養是大有裨益的。除此之外,老師能夠依靠網絡科技及信息科技指引學生展開自主探究,為學生介紹部分繪畫類的網站,供大家課下時間查閱,指引學生應用課下時間搜尋大量的美術素材,從而滿足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要。
2.利用網絡信息技術創新教學手段
傳統的美術教學方式較為單一,通常都是教師采用的說教的形式帶領學生開展學習活動,不僅難以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而且還影響了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嚴重降低了教學質量。而在網絡環境下,教師可以利用網絡信息技術創新教學手段,借助多元化的授課形式充實學生的學習感受,指引學生展開有效地自主探究,爭取在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的同時,也可以推動學生自主性的進步。比如,在講授“電腦美術——對稱圖形”、“美術學習記錄袋”等內容的時候,老師可以早一步錄制微課,使大家在課下時間先欣賞,心存疑問上課,接下來給以一致回答,甚或可以拿部分成功做法同別人分享,合理拓展學習時空,節約課上授課時間。這既可以使學生感到有成就,使過去課堂授課的單純方式變成多樣化的自主感受,又可以提升學生找出問題、處理問題的水平,進一步推動學生整體素養的明顯提高。[2]當然,除了微課教學模式以外,教師還可以將白板教學、網絡課堂引入實際教學中,讓學生在網絡世界中獲取豐富的美術知識,在多樣性的學習體驗中感受到學習美術的樂趣,從而便于實現寓教于樂的意圖。比如,在“學畫山水畫”、“鳥語花香”、“彩墨世界”等相關我國傳統文化的水墨繪畫課堂教學上,老師可以借助平板電腦使得傳統文化同當代科學技術聯系起來,彰顯出巨大的魅力,使得學生密切關注,借助繪畫軟件里面的不同毛筆增添各種顏色及水分,彰顯我國水墨畫的暈染以及意境,感受應用數字宣紙的無窮魅力。這種現代化的教學方式能夠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拓展學生的想象空間和創造空間,從而為強化學生的美術素養奠定良好的基礎。
3.通過構建平臺拓展美術教學空間
使學生找到并體驗日常生活里的美,是借助美術立德樹人的一項核心工作,使學生拓展視野,走向社會,體驗美源于日常生活,網絡科技能夠呈現其無窮魅力。我們國家地域開闊,面積很大,各個區域的鄉土民情、民族特征大相徑庭。網絡科技同美術課聯系起來,能夠使學生體驗到生活里面的魅力及深厚的華夏文化,體驗到人文美術給大家帶來的與眾不同魅力。有效應用別具一格的地區文化還有網絡物資,能夠使美術課更為多彩。[3]比如,在教授“旅游節”內容的時候,老師可以指引學生課下搜集并回想游覽時所拍的視頻或者照片,且在課上呈現此類作品,借助學生自身的回想以及視頻或者照片帶來的視覺感受力打造積極靈活的課堂氣氛,互相介紹游覽體驗及樂趣。學生有效參加課堂授課行為,樂此不疲地介紹游覽樂趣,播出每段視頻,展現每張照片。課下作業就是使學生借助軟件把照片制作成電子刊物或者電子相冊,或者親手繪制手抄報、旅游地圖。這既可以激發學生加入的高漲,凈化學生心靈,還可以充實美術授課內容,提升美術授課實效。依托網絡科技推進富有地區特征的美術授課行為,可以打破地域間的時空限制,使學生實地體驗各種文化,感受地域特色文化情調,拓展了美術課堂空間。所以,廣大教師必須要充分發揮網絡技術的優勢,為學生構建多樣性的平臺,以此拓展美術教學的空間,從而滿足學生隨時隨地學習美術的實際需要。
4.結語
綜上所述,在網絡環境下,傳統的美術教學模式顯現出了許多問題和弊端,既很難得到最佳的授課實效,也限制了學生的全方位進步。有鑒于這,每位老師一定要改變過去的教育思想及授課形式,將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應用于小學美術教學中,借助這來充實授課內容、革新授課途徑、開拓授課空間,進而較大可能地符合學生的學習需求。這不僅是推動美術教育事業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更是推動學生全方位進步的根本途徑。
參考文獻:
[1]胡春.淺析網絡環境下的小學美術教學[J].教育前言,2019(19).
[2]唐迎霞.網絡環境下的小學美術教學[J].學周刊,2018(02).
(西安市未央區華遠海藍城小學 陜西省西安市 7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