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碧英
【摘要】閱讀是語文學習的重點之一,小學生在學習語文時,都會從看圖閱讀開始鍛煉,由淺到深,慢慢理解、掌握長篇閱讀的技巧,拓展知識量。與普通文本閱讀不一樣的是,群文閱讀是將多文本的信息整合在一起,形成有層次、結構完整的知識閱讀,更加注重文本的質量,邏輯嚴謹和思維連貫性更強,因此小學語文課堂可以利用思維導圖開展群文閱讀,幫助學生理清群文主線,促進學生思維的全面發育。基于此,本文基于思維導圖對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展開了探究。
【關鍵詞】思維導圖;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
一般來講,教師在傳統的小學語文課堂上,會碎片化處理整個教材,使學生得不到更多的語文知識和閱讀量。面對海量的材料,他們不能用很短的時間提取出必要的信息,這就給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帶來了困難。在這種背景下,群組閱讀教學模式應運而生,旨在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提高學生的思維高度。作為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思維導圖對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發揮了巨大的現實意義。
1 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運用思維導圖的重要意義
第一,從思維方向對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行培養。小學階段的學生通常處在實際的運算時期,形象思維占比很大,抽象的理解并且較強邏輯性的小學語文閱讀具備相應的困難性。而針對這樣的情況就應該利用思維導圖實現學生利用思維活動的可視化與具體化的工具,為學生的記憶與理解提供幫助。在小學群文閱讀中充分利用思維導圖,從思維的角度盡可能提升小學生的閱讀能力。第二,加強閱讀模式的優化,提高學生閱讀的興趣。思維導圖的引進不但在小學語文群文閱讀中呈現了群文閱讀的價值,還能充分利用思維導圖將群文閱讀的信息內容集中于一個圖中。在這張圖上可以穿插入不同的圖片,還可以依照喜好添加顏色符號。這樣學生自主動手將語言文字或是思維轉變成圖形符號的過程中就較為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學生的群文閱讀興趣。除此之外,在進行思維導圖的繪制中也可以增加記憶。從心理學角度講,記憶的構建屬于主動的過程,網絡的模型以為頭腦中記憶的信息是根據網絡結構進行組織的,為此,思維導圖的形狀可以更好地連接記憶信息,從而推動小學生在群文閱讀中記憶的發展。
2 基于思維導圖的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開展策略
2.1 以學生思維發展為主體,構建群文閱讀思維導圖
語文閱讀是培養學生思維發育的基礎教學,能讓學生在閱讀中獲取更多知識量,提升思維能力。在小學語文群文閱讀的教學中,老師要注意小學生的思維發育程度,以文本內容為思維導向,引導學生的思維跟上群文的主線,去發現文本中隱藏的規律,讓學生分析總結群文脈絡,提升閱讀和解題能力。思維導圖的是課堂教學的輔助方法,必須要以學生為主體,根據學生的思維走向,將語文群文通過圖像化、故事情節連線等方法,讓學生更加清楚地了解群文閱讀傳遞的意義。小學生思維發育不成熟,對群文閱讀消化比較困難,而利用思維導圖,將群文用關鍵詞、圖形和情節連線等結構整合起來,讓閱讀變得生動形象,學生自然能夠快速記憶重點知識。
2.2 以課文為主導合理使用導圖輔助閱讀
不管是單文本閱讀還是群文閱讀,都要注重閱讀材料的內涵價值,含有豐富的人文精神和德育價值的閱讀材料,是實現教書育人的基礎和前提。我國小學階段的語文教材,一般都是劃分單元的形式,不同的教學單元對應不同的知識主題,這樣其實是最基礎的群文閱讀。例如,學習寓言故事的單元,一般都是通過一些具有諷刺教育意義的寓言故事,教導學生形成正確的道德三觀。三年級會學習兩則寓言《亡羊補牢》和《南轅北轍》,通過《亡羊補牢》教導學生們在成長過程中,做錯事是正常的,但是要學會及時改正,這樣才能得到更好的發展,讓孩子懂得要為人處事要學會及時止損, “亡羊補牢,猶未晚矣”。而《南轅北轍》則教導學生做事要有符合實際的規劃,要樹立正確的目標方向,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才能獲得成功。如果一開始的方向錯了,目標志向在遠大,也沒辦法成功。根據課文設計的主題作為思維導圖,讓學生立足于寓言故事的主線,探討更多有深刻意義的寓言,如《揠苗助長》、《掩耳盜鈴》、《守株待兔》、《畫蛇添足》等,全面梳理主題結構相似的寓言所涵蓋的精神價值和故事發展規律,讓學生能夠掌握閱讀此類文章的技巧,思維也能得到拓展延伸,為寫作積累更多素材。
2.3 使用思維導圖理清文本構架提升閱讀效果
利用思維導圖進行群文閱讀,能夠讓文本結構更加清晰明了,學生在閱讀的時候就可以根據邏輯性和結構性的導向,深入理解文本中心思想。思維導圖的教學比較靈活,老師也要根據學生的思維發育情況,將群文閱讀課程加以分解,如果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較弱,老師就要讓學生在思維導圖的引導下,先對課程進行全面預習,通過自主閱讀熟悉課文之后,在讓學生慢慢梳理思路,標記好詞好句,重點難點,閱讀完全部文本之后,將記錄下來的知識點進行整合歸納,做好主體結構導向圖,形成條理清晰、一目了然的思維導圖,學生的閱讀技巧自然得到有效提升。另外還可以組織小組合作,讓學生自由探討如何規劃思維導圖的方向,讓中心思想更突出,通過集思廣益的合作模式,學生能夠歸納總結更多知識點,對文章閱讀的核心內容和段落劃分,層次結構布局等更加了解,切實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
綜上論述,思維導圖的運用比其他的教學措施更為符合小學生的思維特點。由于其可以將閱讀思維轉變成形象化與具體化,這樣的模式可以使小學生對各種文章的閱讀方式進行掌控。然而,思維導圖具備約束性,為此,將思維導圖運用到在小學語文的群文閱讀教學時應該注重方法措施,為此,只有將思維導圖更為靈活地運用,才可讓小學群文閱讀教學盡可能發揮出積極的作用,順利完成新課程改革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新目標。思維導圖的廣泛運用豐富了學生的閱讀內容,從而讓學生對語文閱讀擁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思維邏輯得以不停地擴展,把沒有關聯的文章進行順利地整合,進而形成不同的閱讀機制,有效激起學生的閱讀熱情,從而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潘美超.談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中思維導圖的應用[J].華夏教師,2019(29):61-62.
[2]陳靖敏.基于思維導圖的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探究——以群文閱讀課“奇妙的中心句”為例[J].教育觀察,2019,8(15):85-86.
福建省寧德市古田縣平湖中心小學? 福建? 寧德? 35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