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惠芳
摘要:新的時代,對中職語文教師提出了更大的挑戰,逼著教師不得不面對現實去思考,去改革,探索一條有效途徑,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筆者提出的“五步”教學法,以大語文教學觀念為指導,課內外結合,校內外結合,對開闊視野,增廣見識,開發智力,培養能力大有裨益,學生樂于接受,也能產生事半功倍之良好效應。
關鍵詞: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五步”法
前言
進入21世紀以來,中職語文教學帶來了一系列新問題。逼著我們不得不面對現實去思考,去改革,探索一條有效途徑。致力改革的專家們提倡樹立大語文教學觀念,這對中職語文教改無疑是具有指導意義的。然而,怎樣結合本校實際?怎樣把好的理論和實踐運用到具體所教的班級?筆者在不斷探索、實踐中,逐步歸納出自己的“五步”教學法。現簡述如下:
1第一步:“指要自學”。
1.1指要者,即教師指出要點,指示要領,指點迷津之意;自學,則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開展自學活動,主動學好知識的方法。
1.2“指要”分兩步:第一步,開學發新教材后,教師對整冊書的內容作宏觀指要,并要求學生抓緊在兩周內,利用早讀,正課和課余,通讀全冊課文,對生字、生詞、精彩句段或疑難之點作上批注或記號。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學生對教材進行整體閱讀,便獲得整體認知,為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創造了條件。第二步,講授課文時,教師先對一篇或一單元教材的思想內容,藝術特色,篇章結構等方面作微觀指要、導讀,指導學生自學,并通過配套練習,扎扎實實地學好知識。
1.3當代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過:“語文教改的成功,在于讓學生自能讀書,自能作文。”可見,“指要自學”是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的重要步節。
2第二步:“開發智力”。
2.1這是課堂教學的高層次環節。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中說道:“教學的特殊目的就是發展智力,培養聰明人。”教師選準一課或一單元的教學突破口,設計出具有相當深度的問題,組織學生討論或辯論,或質疑解難。引導學生發掘課文深層思想,探索作者思路意圖,賞析語言藝術特色,有時還可挑別剔文章敗筆,以培養學生的求同、求異、發散性思維和思辨能力。要善于把課堂教學過程作為教學信息轉換與反饋的過程。教師靈活自如地對學生施控,通過信息的輸人、吸取、反饋,再輸入、再吸取、再反饋的過程,充實學生的信息儲備,力求知識的遷移和貫通,強化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培養。
2.2誠然,課堂教學形式,不僅限于單元教學一法,同行高手們所創造的教法,諸如:導讀法,情景教學法,單元教學法,舉一反三法,比較閱讀法,精講多練法,長文短講法等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教師可根據教材特點和自己的個性,選用或創造效果最優的教學方法,只要把知識的儲存信息,轉化為激發學生求知的啟發信息,就能有效地開發學生智力。
3第三步:“博聞強記”。
學生樂于思考問題,爭論是非,卻很怕背書。如此容易使學生變得華而不實,缺乏真才實學,這不是治學之道。古人言:“博學多識,疑思則問。”多識,就是多記,強記的意思。蘇軾也說過:“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這才是最好的治學方法。因此,除嚴格要求學生背誦課本所指定的章節外,還要采取多種形式,組織“古今詩詞朗誦”,“古今美文朗誦”比賽,以及第四步要求的每周一詩等,培養學生樂于背記的習慣,成為“腹有詩書氣自華”的人。
4第四步:“學海拾貝”。
4.1人人都明白“積土成山”,“積水成淵”的道理,教師也常常鼓勵學生積累知識,可是許多學生仍苦于無從入手,或是不能持之以恒。為了便于操作,可以給學生具體化為“每周七個一”的任務,利用課余時間,有目的地去學海中拾貝。具體安排是:星期一,抄錄一條名言警句;星期二,摘抄一條報刊最新信息;星期三,抄背一首詩(新舊詩詞、歌詞不限);星期四,翻譯一段文言短文(教材內容不限);星期五,摘抄一條成語典故;星期六,作文單項一練;星期日,心得或周記三百字。
4.2學生每天擠出10至20分鐘時間按規定積累知識,幾學期后,一冊冊分門別類的筆記本和卡片,再經他們的巧手裝飾,變得更加精美別致。這些親手創造的知識小寶庫,將珍藏不舍,陪伴終生。
5第五步:“處處留心”。
學習語文無妙法,處處留心皆學問。學生對于外界事物,往往視而不見,聽而不聞。許多有用的知識,常常從眼皮底下溜走,行萬里路而一無所獲。為了把學生的這種無意注意力,轉變成為有意注意力,假期里,要求學生讀點課外書(最好是名著),寫出書評或心得。安排學生個人或小組搞社會調查,去了解社會,觀察社會,思考社會問題,寫調查報告。隨身帶上采風手冊,隨手抄錄春聯、喜聯,或到風景名勝區摘抄名聯、匾額、題詩、妙語、臨摹書法藝術。深入民間搜集諺語、歇后語、民歌及民間故事。上大街看廣告,識別錯別字…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篤行之”,讓學生在興致勃勃中增智獲益,從大千世界中學習廣博的知識。
《禮記·學記》說得好:“善學者,師逸而功倍,又從而庸之。”(注:庸,功,功勞。又從而庸之,把成績歸功于老師的盡心教誨。)實驗證明,“五步”教學法,以大語文教學觀念為指導,課內外結合,校內外結合,對開闊視野,增廣見識,開發智力,培養能力大有裨益,學生樂于接受,產生事半功倍之良好效應。
參考文獻
[1]李鳳嬌.中專語文課堂教學方略[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4(03).
[2]謝雍微.深化教學改革優化職業中專語文課堂教學[J].教育教學語文論壇,2011.
[3] 羅治華.淺談中職語文教學[ [J].科學咨詢,2012.
云南省玉溪衛生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