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忠
摘 要:中學生正處在身心全面發展的關鍵時期,對于德育教育的認識與理解都存在嚴重的不足,并且缺少正確的德育導向,分辨是非的能力相對較弱,不利于中學德育教育的良好發展。為此,本文主要從中學生德育機制的創新方面入手,找到有效的教育途徑,以此帶動中學德育教育的發展,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個人綜合素養。
關鍵詞:中學生;德育機制;現狀;創新
引言:中學德育教育是對學生思想、政治、道德以及法律和心理全面的教育,是中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內容,與智育、體育和美育教育處于同等地位,彼此之間互相滲透、彼此關聯,對中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起到關鍵性的作用。為此,中學生德育機制的創新是中學德育教育過程中是的必然趨勢,也是中學開展德育教育的基本保障。
一、中學生德育教育開展現狀
目前,受到傳統教育理念和教學條件的影響,我國部分中學在開展中學生德育教育的時候,依然面臨著重視程度低,師資、物資配置不合理,工作落實不到位等現實問題,制約了中學生德育工作的高效實施與落實[1]。首先,無論是中學的在職教師,還是學生家長,都缺少對德育教育的認識與理解,沒有正確認識到德育教育工作開展的必要性和意義,使得現階段中學德育教育的工作實施與落實呈現出形式化嚴重的現象,沒有實現德育教育的價值;其次,由于中學的教育資源有限,德育教師的數量和教師素質以及教育基礎設施等方面都存在比較嚴重的分配不均現象,并且表現出粗放式的教育過程,導致德育教育工作的開展受阻;最后,中學生德育教育工作的起步較晚,缺少足夠的理論支持和經驗導向,使得中學生德育工作的開展過于表象,沒有明確的教育方向和目標,造成德育教育工作的落實不徹底,無法發揮出真實、有效的教育作用[2]。
二、中學生德育機制的創新途徑
(一)豐富德育內容,合理安排德育教學時間
中學生德育教育工作的開展需要涉及到學生思想、政治、道德、法律以及心理等多方面的內容,為此,想要有效的開展中學生德育工作,全面提高中學生的德育素養,首先要做好的工作就是豐富德育內容,并且合理安排德育教學的時間,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德育學習環境,提高學生德育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度[3]。
一方面,中學德育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德育發展現狀和個人的性格特點等方面,對中學生的德育內容進行有效的優化和補充,滿足不同學生對于德育學習的實際需求。教師要在選擇德育教育內容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生活環境、成長環境的差異,德育內容既要符合中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情感訴求,又要符合中學生的生活實際,以此拉近學生與德育內容之間的距離,更好的開展教育工作;另一方面,教師和合理安排德育教學的時間,要在保證基礎學科教學不受影響的前提下,適當的增加德育教育的時間,并且帶領學生走出校園、走出書本,面對真實的社會,以此加強對學生的德育教育,幫助學生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推動學生德育教育的健康發展。
(二)擴展德育渠道,高效落實德育教學工作
中學生的學業任務相對較重,又要同時需要面臨各種期中考試、期末考試以及中考所帶來的壓力,學習精力十分有限,比較容易在德育學習的過程中出現厭學或者抵觸的學習心理,不利于中學開展德育教育工作[4]。為此,中學德育教師在實施和落實德育教育工作的時候,要對現有的德育教育渠道進行擴展,通過多渠道共同教育的方式在中學生的學習中滲透德育教育,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德育素養,全面推動中學生的德育教育發展。
首先,德育教師要在中學各學科教學的方面下功夫,將德育教育的相關內容與具體學科的學習內容相融合,并且全面挖掘具體學科中多包含的德育素材,將科學教學與德育教育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幫助學生在學習基礎理論文化課的同時掌握一定的德育知識,接受德育知識的熏陶和渲染,以此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漸養成良好的德育品質。其次,班主任以及各學科的任職教師要充分發揮出自身的課堂組織作用和榜樣作用,通過自己日常的教學行為和人際交往行為,去為中學生樹立德育的榜樣,對中學生進行言傳身教,以身作則的幫助學生加強對德育教育的認識與理解,引導學生對教師的行為和個人素養進行學習。最后,教師要為中學生提供充足的實踐機會,可以帶領學生參觀當地的愛國主義教育場館、祭掃烈士陵園等,也可以鼓勵學生多參與一些社會公益活動,以此提高學生的德育學習意識,在實踐中實現個人的價值。
(三)優化德育評價機制,樹立學生德育主體地位
中學生的德育教育工作開展,要想從根本上解決形式化嚴重、落實不到位的問題,就要從根本上改變現階段中學生德育教育中的唯分數論情況,不要過于在意中學生的德育教育分數,而要將教育的重點和關注的重點放在德育教育的實施效果和落實程度上,切實的保證中學生可以接受良好的德育教育[5]。所以,中學生德育教育工作的開展,要對現行的德育評價機制進行優化,樹立學生的德育主體地位,使用具有實際教育效果的探究性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切實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德育知識。德育教育評價要采用教師評價、家長評價、社會評價以及學生互評的多種評價方式,以此幫助學生全面了解自己的德育問題,找到解決的方法,從而全面提高個人的德育素養水平,推動中學生德育機制的創新發展。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中學生的德育教育機制創新需要時刻以學生為主體,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不斷豐富德育內容、擴展德育教育渠道,優化德育評價機制,以此幫助學生獲得更為高效、高質的德育教育,全面提高學生自身的德育素養,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推動中學生德育教育的不斷發展。
參考文獻
[1]陳景瑛.初中德育教育的創新教學方法[J].時代教育,2017(12):152-152.
[2]張雪琴.淺談創新初中德育教育工作的方法[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7(6):34-34.
[3]王帥.中學生德育工作機制及策略例談[J].湖南教育(D版),2019(3).
[4]李學彪.淺談中學生德育教育的發展[J].新校園(閱讀),2017(6).
[5]顧亞賢.淺談初中生的德育教育[J].好家長,2017(32):208-208.
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9年度一般課題《豐富中小學德育內容和創新德育機制研究》(課題立項號GS[2019]GHB0634)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