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柳春
摘 要:中學語文新課程“浸潤式”教學的實踐研究已有多年,多以理論為主,或是研究范圍較廣,而把“浸潤式”用于具體的某個部分的教學實踐較少,本論文旨在用“浸潤式”進行高中記敘文訓練的研究。
關(guān)鍵詞:高中;記敘文;浸潤式;訓練
中學語文新課程“浸潤式”教學的實踐研究的“浸潤”內(nèi)涵是指語文學習通過長期學習,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讓學生在語文學習的大環(huán)境中受到語文全方位的“滲透”,從而養(yǎng)成中學生全面的語文素養(yǎng)的一種教學方式。具體到記敘文寫作方面,就是要求學生充分利用自身的校園生活和校外生活,把它們作為記敘文作文素材,在教師指導下和反復、長期寫作實踐基礎(chǔ)上,最終不僅達到提高記敘文的寫作水平,又能做到體悟生活利用文章充分表情達意。
一、了解高中學生記敘文寫作現(xiàn)狀,為浸潤式教學指明方向
多年以來高中作文以議論文為重心,進兩年來記敘文再次成為高考作文的重心,所以作為高中生兩種類型的作文都要寫好。義務(wù)教育階段作文訓練以記敘文為主,導致高中語文教師先入為主的認為從初中進去高中的學生記敘文寫得應(yīng)該不錯,而更注重議論文的教授指導,忽略記敘文得教和練。但實際上,學生的記敘文的寫作狀況并不盡人意,甚至出人意料。以本學期第一次年級統(tǒng)一考試為例,作文以“你是我的一道風景線”為題,整個年級有1530人,許多文章所寫之事多有雷同,寫父母多事生病照顧,寫同學多事產(chǎn)生矛盾,寫社會多是讓座,內(nèi)容陳舊老生常談,情感虛假。高中記敘文作文訓練及指導迫在眉睫,如何能夠有效且有趣的在潛移默化中提高高中學生的記敘文寫作水平,基于以上的現(xiàn)狀和思考,本人嘗試以“浸潤式”進行記敘文的作文訓練。
二、浸潤式記敘文訓練兩個階段
作文訓練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讓學生都能寫、敢寫真人真事;第二階段讓學生學會如何才能寫得更好。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兩個階段缺一不可。
(一)用生活浸潤作文鼓勵學生寫真人真事
自高中入學以來,第一次記敘文寫作普遍缺乏真情實感。學生普遍反饋無大事可寫,通過讓學生欣賞一些以小見大的好文章,讓他們意識到觸動人心的事并不一定是大事,很多時候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例如同學寫的檢查宿舍時陌生同學的一聲晚安,食堂吃飯時遞過來的一張紙巾等等。通過鼓勵和引導讓學生意識到寫身邊的小事一樣能夠?qū)懗鼍实奈恼拢寣W生敢寫、愿寫自己的事,讓真實的生活浸潤到作文里。
第二次作文,學校正好舉行新生杯籃球賽、社團納新活動、選修課。這次作文相較于第一次作文有較大進步,學生作文內(nèi)容豐富起來,因為有感而發(fā),作文也開始生動起來。通過兩次作文訓練,學生對寫記敘文、寫自己的生活有了較為濃厚的興趣,也增強了信心。
(二)用教學浸潤式指導學生寫好真人真事
在兩次作文訓練和指導的基礎(chǔ)上,進一步提高作文要求,要求作文要有生動的細節(jié)描寫。在講評第二次作文后,本人用一節(jié)課時間結(jié)合一些經(jīng)典文章指導學生進行細節(jié)描寫,并要求學生的第三次作文要有一些生動的細節(jié)描寫。
第三次作文講評,讓學生觀看《開講了.林清玄》的視屏,林清玄在演講中講了6件有趣的小事,因為抓住了一些生動的細節(jié),學生在收看過程中捧腹大笑,又因為每個小事后能說出一些人生道理讓學生感觸頗深。要求學生第四次作文,在以上要求下再做到尾段以小見大,畫龍點睛。第三次作文,其中有一篇文章寫周末母親特意從家里看望懶得回家的女兒,情真意切,心理描寫十分生動,能以小見大。
第四次作文升格作文訓練,要求學生選取前三次作文中的一篇進行修改,要求達到細節(jié)生動,以小見大。第五次作文訓練讓學生學會開頭設(shè)置懸念。第六次作文指導學生學會運用環(huán)境描寫烘托情感。第七次作文指導學生能夠在遣詞造句時運用一些常見的修辭手法,主要以比喻、擬人、排比為主。
第二階段的作文訓練讓學生逐步掌握記敘文寫作的的技巧,開頭設(shè)置懸念、主體部分有生動細節(jié)描寫、尾段能以小見、運用環(huán)境描寫、用修辭,這樣浸潤式式作文訓練效果明顯,學生寫出了許多生動有趣且深刻的記敘文。如學生作文《充滿思念的高一》文章就讓我拍手稱贊“樓頂?shù)摹啊痹铝痢碧^刺眼,才讓我發(fā)現(xiàn)它其實只是一盞燈。我抬頭望向如潑了一團濃墨一般暗沉的夜空,它不僅因為沒了閃耀而又璀璨的繁星點綴變得黯淡無光,連明亮的皎月也躲在云層后面,不愿出來為我照亮前行的路。甚至連讓我踏著皎潔的“地上霜”抬頭仰望遙遠的它,低頭思念遙遠父母的機會也不留予我”這樣精彩的文段在學生的作文里比比皆是。
把真實的生活浸潤到學生的作文當中,在長期的作文實踐當中,用教學浸潤式指導學生寫好真人真事,潛移默化、循序漸進讓學生從害怕寫自己的事到想寫自己的事,最后是寫好自己的事。
參考文獻
[1]《基礎(chǔ)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
[2]朱建人.生活作文之研究.嘉興:嘉興市教育研究院,2004年.
[3]楊新宇,侯新杰.孔子的“啟發(fā)式教學原則”與蘇格拉底的“產(chǎn)婆術(shù)”[J].忻州師范學院學報,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