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探討廣播電臺播音主持人個性化主持風格培養為題,首先簡述廣播電臺播音主持培養個性化風格的現實意義,而后指出現階段主持風格培養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對應的培養策略。
關鍵詞:廣播電臺;播音主持人;個性化;主持風格;培養
中圖分類號:G22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0)03-0033-02
課題項目:本論文為融媒體環境下貴州播音主持創新研究成果,課題編號:19GZZD10
一個富有個性化特色的廣播播音主持人形象是聽眾通過主持風格及語言表現能力直接感知的,并非話筒前面的具體形象。[1]這一特征除了其必備的各基本要素以外,盡力突出鮮明的個性化主持風格是核心因素之一。廣播播音主持人無法通過畫面展示自我,完全以聲音傳達與觀眾互動,而觀眾是支撐新聞欄目發展的基礎動能,廣播電臺播音主持人的主持風格、語言表現形式等與新聞欄目創辦成績等有正相關連帶性,因此積極培養個性化風格十分重要。
一、廣播電臺播音主持個性化風格培養的現實意義
廣播播音主持人的主要工作是準確、完好、富有吸引力地播出內容,并以節目創新創效為核心導向,拓展職責效能。因此,當廣播播音主持人相對穩定處于一定欄目時,需建立對應的外化形象基調。這一形象,一方面需基于公眾、社會等各方面的共性現實需求,而另一方面則必須盡可能突出主持人鮮明的個性特征,唯有如此才能實現節目創新創效。[2]廣播播音主持人的形象是共性與個性的統一體現。主持人首先必須明晰自己不僅是文化、信息的傳遞者,更是國家、政府主流意識形態及社會主流文化的代言人,是媒體形象的直接體現,因此在節目錄制與主持過程中不可隨意以待。在一定程度上,廣播播音主持人的全部工作是直接或間接呈現社會意識形態,主持人的核心價值也伴隨節目成功與否及程度而對應實現。廣播播音主持人是社會形象的象征及公眾利益的傳播者,而并非按個人意愿而行,如果側重于追求節目主持風格、發揚主持人個性或重視程度不高,就會直接阻礙廣播播音事業的高層次發展。任何事物均是共性與個性的融合展現,若風格單一、個性體現不鮮明,觀眾難免覺得枯燥、乏味,廣播節目就會得不到公眾認同。[3]在此有機的統一體中,主持人的個性風格是基于廣播播音節目的共性需求,個性風格主要是通過共性需求表現而凸顯。
二、現階段廣播電臺播音主持人個性化風格培養存在的問題
(一)職業素養較差
由于網絡新媒體、移動媒體以及電視媒體的強烈沖擊,廣播電視臺行業逐漸凋零,市場核心競爭力持續性衰退,以至于廣播電臺節目主持人魚龍混雜,專業水平參差不齊。其專業素養不高是普遍存在的現象,例如在節目策劃、制作、主持以及與聽眾互動交流的過程中積極性不高,主動參與感不強,而對主持技能培訓、風格培養等更是“敬而遠之”,日常節目中職業語言運用不到位甚至錯誤百出,運用粗鄙及惡意煽動等不良語言,無法有效控場,盡管滿足了部分觀眾的需求,但總體而言在很大程度上會直接降低廣播電臺的公信力,不利于現階段廣播電臺播音主持人個性化主持風格的問題挖掘、優化培養等。
(二)自我定位偏差
廣播電臺節目主持及信息傳播工作中,不乏存在部分主持人畏懼上層領導管理,一味聽從上級安排,或側重于迎合聽眾需求,又或由于贊助商的要求而不得不做出一系列歪曲事實的行為,使得部分廣播電臺節目主持人喪失自我,一心側重于為了完成任務而制作節目,或是以利益至上的心態服務于節目。如今廣播電臺節目的商業化、低俗化等外化形象可謂深入人心,而部分電臺節目主持人的道德素養較低等,嚴重影響了節目主持人個性化風格的形成,一成不變,不求創新,長時間下會流失聽眾,致使廣播電臺欄目經濟效益低下。例如有些廣播電臺的醫療節目、商業產品推廣節目中,贊助商要求主持人需側重于介紹產品或服務,以至于發展為歪曲事實、浮夸描述等,在如此不良的環境下,節目主持人無法形成獨具個性化的主持風格,無法成為聽眾喜愛、社會認可的符合社會發展共性需求的優秀主持人。
三、廣播電臺播音主持人個性化風格培養策略簡析
(一)培養獨特的語言視角
其一,主持人必須基于節目特性,針對性定位、制作節目內容,以獨特視角著手節目,伴隨節目種類變化而轉換語言表現形式,憑借自身語言特色吸引聽眾、感染聽眾,增強聽眾黏性。其二,相比播音主持人和電視主持人,電視主持人是通過直接形象與語言的共同展示傳播信息,而播音主持人只能通過語言展示自我。因此播音主持人應積極挖掘利用可拓展的語言魅力,優化個性化的主持風格。擁有極高辨識度的語言魅力有助于促進節目收聽率及節目質量提升,進一步促進廣播電臺良性發展。
(二)培養寫作能力
廣播電臺主持人不單單只是文稿的傳達者,還要做到稿在心中,除了熟記,還應積極參與文案創作,即需要積極提高自身的寫作能力,保證全過程參與從節目的預處理階段到實際播出階段,真正領悟節目含義,更有效地融入自身風格。有的西方發達國家更是將主持人的寫作能力納入綜合技能判定。從側面可見,我國對廣播電臺主持人的整體能力、綜合素質等的評估還存在較大的完善空間。因此,積極采用有效的方式培養主持人的寫作能力十分必要,同時具有的良性作用是直接培訓主持人的邏輯思維轉化能力、語言組織能力等,此外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強主持人的競爭意識。
(三)積累豐富的主持經驗
其一,主持人應積極涉足不同類型的節目,培養自身的綜合技能,提高自身控場能力、臨場應變能力等。實踐出真知,創新創效的前提在于更多的嘗試,主持人只有參與不同風格、類型的節目,才能更有效地挖掘自己擅長或該改善的主持風格,為將來職業發展提供必備助力,且積極在實踐工作中總結、挖掘問題等,不斷優化自身個性化的主持風格,繼而提升自身節目的吸引力、知名度及收聽效益。其二,若主持人無法短時間內合理定位自身主持風格,可適當參考其他優秀主持人的主持風格、特點等,挖掘自身節目與其節目的共性點、差異點,以探索創新自身主持風格,取長補短,實現兩者有機結合,形成自身獨有的個性化主持風格。其三,為了給將來職業發展奠定有利基礎,主持人應積極結合現代社會全面發展的現實需求,挖掘自身節目與社會各熱點是否存在共性點,拓寬自身視野,不斷積累經驗,以個性化的主持風格為基礎,理性、客觀地分析社會熱點,一方面可緊跟時代發展,另一方面可保證節目的多元化、趣味性。
(四)具有靈活的思想情感及審美傾向
主持人的思想及審美傾向在節目主持中有重要地位,一定情況下主持人的思想、審美思考是整個節目的靈魂所在。結合社會熱點,在涉及時事性、政論性較強的話題時,主持人必須做到不浮夸、不扭曲、不誘導且保證理性、客觀、正能量,以服務社會、制約與規范民族及社會意識形態為核心導向,此時即可明顯體現自身強烈情感特點及大致審美傾向。尤其是在科技、文化、娛樂、生活、法制、體育等普適性的大眾節目中,主持人在與觀眾的互動交流中,其思想及審美傾向可得到透明化體現,而擁有獨特的思想情感、審美傾向等,更有利于感染、吸引聽眾。
四、結語
廣播播音主持人的主持風格是整個節目的靈魂所在,是廣播電臺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核心影響因素。主持人應深刻認識到個性化主持風格的現實意義及積極培養的必要性,積極挖掘分析節目主持中存在的問題,為形成獨有的個性化風格而敢于嘗試、敢于試錯、敢于創新,為自身職業發展奠定有利條件,為推動廣播事業發展貢獻應有力量。
參考文獻:
[1] 荊雅蘭.融媒體環境下播音員主持人的角色定位要求[J].傳媒論壇,2020,3(01):62+64.
[2] 曹維淼.論播音主持人社會責任感的提升策略[J].西部廣播電視,2019(24):122-123.
[3] 裴振冰.淺析播音主持的語言規范和藝術創新[J].衛星電視與寬帶多媒體,2019(24):74-75.
作者簡介:賀先林(1980—),男,貴州遵義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語言文字應用,播音主持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