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維
摘要:語文是初中教育體系當中一門必不可少的重要學科,在初中語文的教學過程當中利用群文閱讀的教學模式,不僅僅能夠深化學生對于單篇文章內容的理解和認知,同時還能夠積極的促進學生的知識以及能力的遷移,使學生掌握更多正確的閱讀策略和閱讀的方式方法,提升學生的整體閱讀速度,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最終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語文學科素養。接下來筆者將圍繞群文閱讀,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實踐探究展開探討,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夠為廣大讀者帶來一定的參考價值和閱讀意義。
關鍵詞:群文閱讀;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實踐探究
前言: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實施,初中語文教學也發生了較大的轉變,新課程改革要求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不僅僅需要教授給學生相關的知識和技能,同時還需要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有效培養學生的閱讀素養,促進學生整體語文素養的形成。在初中語文的教學過程當中,利用群文閱讀的教學方式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在閱讀學習過程當中地體驗和感悟,增強學生對于所學知識和內容的認知與理解,最終很大程度上提高閱讀教學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健康且全面地發展。
一、利用群文閱讀,提升古詩文的教學質量
在展開初中語文的教學時,初中語文教育工作者首先應當深入到教材當中,去分析教材當中所收錄文章的本質與內涵,仔細的去揣摩編書者的想法和用意,并根據學生的語文學習水平以及學生的實際需求,為學生設計適合學生且有效的教學活動。比如說,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古詩文的教學時,就可以利用某一篇古詩文展開詳細的教學,有效地發揮這一古詩文在單元教學當中的范讀作用。
例如,部編版八年級上冊三單元是古詩文的教學單元,收錄了大量的古詩與文言文,再進行這一單元內容的教學時,教師就應當仔細的去研究這幾篇課文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選出一篇文章進行重點講授。筆者在進行這一單元文章的教學時,就將第九課酈道元的《三峽》作為重點講述的篇目,帶領學生去了解作者和文章的創作背景,引導學生去學習該篇文章的寫作手法和表達效果等等內容。并且在完成這篇文章的教授之后,積極地進行教學過程的反思與歸納。接下來再鼓勵學生運用這篇文章的學習策略,對陶弘景的《答謝中書書》、蘇軾的《記承天寺夜游》和吳均的《與朱元思書》這三篇文章進行自主的探究學習。利用對比閱讀的方式,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挖掘文章的主題、理解文章的內容、感悟文章所傳遞出來的思想感情,并且對文章的寫作手法進行總結。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僅僅能夠使學生對所學習的內容理解記憶得更加深刻,同時還能夠使學生在學習新文章的過程當中,進行舊知識點的復習與鞏固,最終有效地提升學習的學習質量和學習效率。
二、積極地整合教材資源展開群文閱讀
在展開初中語文的教學時,初中語文教育工作者還應當積極地為學生整合教材的資源,借助教材自然展開全文閱讀。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僅能夠加深學生對于文章內容、文章主題和文章的寫作方式的探究,同時還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水平,進一步提升學生的閱讀有效性。
部編版教材七年級下冊的文章教學過程當中,教材提出了精讀、強化精讀和熟讀并認真思考以及速讀等閱讀策略。這里筆者以速讀為例,速讀強調學生在精讀了某一類型的文章,掌握該文章的特征和規律之后,去略讀相同類型的文章,提升學生閱讀文章的速度,同時也為群文閱讀提供了指導的方向。所以初中語文教育工作者在展開教學時,一方面應當按照教材的要求,讓學生掌握正確的速讀和閱讀的閱讀方式,有效地提升學生的閱讀速度。另一方面還應當積極地進行文章教學的拓展和延伸,引導學生去閱讀相關主題或者相關風格的文章,在閱讀的過程當中去了解這一類型文章的寫作特點和寫作規律。
例如,教師在完成《葉圣陶先生的二三事》這一文章的教學之后,由于學生已經具有了一定的組文的思維基礎,在學習的過程當中自然會自主的回顧已經學過的,同樣是寫人記事的文章作品,如《回憶魯迅先生》、《阿長與〈山海經〉》等。并且在回顧的過程當中利用教師所教授過的學習策略,再一次對文章的寫作背景以及作者所要傳遞出來的情感進行深度的剖析,感悟文章當中的人物形象以及文章的整體寫作特點,實現了對所學習內容的高度認知和了解。在課后,教師還應當積極地為學生推薦寫人記事這樣同類型的課外文章,以此有效地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
三、利用群文閱讀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形成
部編版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文章《社戲》、《春酒》、《安塞腰鼓》、《慶祝舊歷元旦》,都是圍繞著民俗這一主題內容。在進行這一單元的文章教學時,教師就可以首先根據文章的內容以及教學的目標為學生提出四個問題:1)這四篇課文當中所涉及的民俗風情和地域文化,都分別來自哪些地方?2)這四篇文章各自的寫作背景是什么?3)你在閱讀這四篇文章的過程當中,分別體會到了作者所傳遞出來的哪些情感?4)在完成這四篇文章的閱讀和學習之后,說出自己所在地域的民俗風情有哪些?在提出問題之后,學生能夠更加有針對性、有側重點的進行文章內容的閱讀和學習,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可以利用精讀、速讀、跳讀、略讀等閱讀的方式,去整體感知這四篇文章的內容,并通過學習去深刻地了解不同地域的不同民俗風情。
在學習完成之后,學生通過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很快就能描述出自己家鄉的民俗風情。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僅僅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拓寬了學生的認知,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還能夠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最終,促進學生整體語文學習水平的提升,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語文核心素養。
總結:
綜上所述,在初中語文的教學過程當中利用群文閱讀的教學模式,能夠為學生構建一個高效且優質的初中語文教學課堂,有效地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水平,豐富學生的閱讀量,幫助學生積累更多的閱讀素材,促進學生閱讀素養的形成。以上是筆者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所提出的幾點教學策略,希望能夠為廣大的初中語文教育工作者帶來一點微薄的幫助。
參考文獻:
[1]李大勛.開展初中語文群文閱讀的幾點嘗試[J].寫真地理,2020,(1):0254.
[2]張瀝文.基于部編教材的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J].文學教育(下),2020,(3):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