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沛霖 范慧珊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關于企業創新和改革的話題屢見不鮮,作為中國國民經濟的壓艙石,國有企業更應當敢為人先、積極改革,為中國企業改革發展做好先進表率。在市場激烈變化之下,國有企業原有的經營策略和監管機制已經不能滿足時代發展的需要,在此大環境下,應當以國有企業的管理體制不足之處出發,尋求一種創新的管理模式,迎接經濟大局勢的波動,有力應對改革困局。
關鍵詞:新形勢;國有企業;經營管理;創新策略
國有企業就是以國務院和地方政府為出資人,由中央和地方監管機構監督管理的企業類型。因為是國家所有或國家控股,因此國有企業的行為,是能體現國家意志和人民意志的,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經濟支柱。國有企業在性質上相對特殊,與私立企業對比,國有企業的組成結構復雜,因為只要是國有資產投資和控股超過一半的公司,就是國企,同時國企的法人也較為特殊,只有經營權和管理權,但是沒有國有企業的所有權。國有企業在規模上也非常龐大,根據2018年數據,全國共有國有企業72000余家,總資產達210萬億元人民幣,為了能更好地服務中國經濟,釋放市場活力,搞活市場經濟,就要從資金、技術、管理、創新等多層次上進行分析,作為國有企業的管理者,也應當創新工作理念,實事求是搞活國有企業,勇于擔當社會責任,深化國有企業改革。
國有企業的改革與發展
1.1國有企業的改革發展歷程
國有企業的改革發展經歷了六個重要階段。
第一階段——擴權讓利時期(1978~1982)。從1978年開始,國有企業的經營管理權逐漸趨向自主化,在經濟計劃、資金運用、福利獎勵的使用權上逐漸交由企業決定,到1981年,全國一半以上的國有企業都進行了擴權讓利改革。
第二階段——利改稅稅制改革(1983~1986)。以往的國有企業的稅收模式產生變革,工業國有企業繳納產品稅、商業為主的國有企業繳納營業稅,國有企業以55%的利潤上繳企業所得稅,余利比較大的企業可以進行利潤分成。
第三階段——企業承包經營(1987~1991)。從1987年開始,國有企業中逐漸開始實行承包制,年底已經有70%以上的國有企業實現了生產轉型。
第四階段——股份制的試點運作(1992~1993)。1992年7月,《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轉型企業機制條理》通過,實現了國有企業在經營模式上的轉型,股份制試點徹底激發了國有企業的發展動力,并迎來國有企業發展的小高潮。
第五階段——現代企業制度實行階段(1994~2012)。1994年,中國政府推出五大改革方案,對金融體制、投資機制、財稅體制等五方面進行的改革,為中國國有企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配套環境。在此背景下,政府對國有企業再度放權,給企業的發展創造了更加良好的空間,國有企業向著現代化的企業制度轉型發展。
第六階段——全面深化改革(2013年至今)。
2013年,《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出臺,完善國有資產的管理機制,推動國有企業的現代化發展,成為國有企業的改革重點,并且眾多關鍵決策的出臺,為中國國有企業的現代化發展鋪平道路。
2、國有企業資金管理與使用控制的重要性
在我國經濟發展早期,財務管理為了更高程度的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經歷了多個階段。在改革開放之前,國有企業在建立財務管理模式時,普遍是由上級政府撥款建立,在進行生產經營之后,需要向國家上交所得利潤,在此過程中,國家財政職能代替企業財務管理工作職能,對企業財務管理水平造成極大限制。在改革開放之后,市場經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發展,國家經濟體制也實現了有效創新,國有企業也開始具有自主經營權,在管理和使用控制資金方面也實現了合理細化,其財務關系逐步實現復雜化,具有較為完善的財務管理。在社會經濟高速發展過程中,國有企業外部經濟之間具有更為頻繁的往來,同時資金成本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對資金管理和使用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現代新形勢下,國有企業進行資金管理和使用控制過程中,信用,內控,標準,安全,高效是其最根本的要求。國有企業有效落實資金管理和使用控制不僅能夠實現資金存量的有效降低,同時還可以使資金周轉周期大大縮短,確保有效提升資金運作效率。國企在具體落實財務管理工作時,控制資金管理和使用是其極為重要的核心內容,在現代市場經濟迅速發展過程中,國有企業之間也面臨著日益激化的市場競爭,在該種狀況下,企業必須確保科學控制資金管理和使用,保障資金使用的合理性,實現資金使用風險的有效降低,同時還需要對其資金成本進行有效控制,實現資金使用效率的有效提升,為國有企業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創建良好的條件。
3.國有企業經營管理理念的創新發展
在國有企業的發展過程中,離不開科學且先進的管理理念作為支撐,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國有企業也要不斷創新經營管理理念,實現理念的創新發展。
(一)重視頂層設計,把控經濟發展局勢
國有企業的經營管理改革應當響應政策要求,自中共十八大以來,國有企業的改革特征為頂層設計的改革,并且先從部分國有企業試點,逐漸轉向更多的國有企業。國有企業的管理模式改革,應當以政策為風向標,并且結合市場經濟的發展需要,制定合理的發展計劃。調整人員結構和戰略目標,制定嚴謹可行的國有企業管理機制,國有企業的頂層設計需要在經濟局勢發展趨勢和政策的指引下合理規劃,并且實現經濟和政策的雙重協調設計。
(二)管理理念具有前瞻性,改革要有清晰的認知
現代化的管理理念,體現在企業管理上的就是合理的人員架構和企業制度,管理者應當具有前瞻性思想,建立現代化的管理制度。國有企業的效益和企業個人的利益同樣也是相掛鉤的,因此在制定企業的戰略目標和管理模式的時候,除了響應政策的號召以外,還要適應社會化大生產和市場經濟的發展需要,在現代的經濟發展模式推動下,企業需要對改革有一個清晰的認知,有明確的改革方向,只有企業自身深入融入到市場經濟中,及時對市場信號做出積極反應。
參考文獻
[1]關健宏.明確國有企業經營責任完善國有資本管理職能[J].國有資產管理,2019(12):29-31.
[2]江銳華.國有企業實施全面預算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討[J].納稅,2019,13(35):248-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