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道欣 李少華
摘要:為了深入貫徹落實素質化教育的基本方針,提高現代化課堂建設的效率和質量,推動新型技術和新型資源的有效利用。本文將以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為宏觀視角,從體育教學出發(fā),分析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優(yōu)勢,并結合新課改的基本要求,列舉出體育教學與現代教育技術的有機融合策略,希望能夠給教師提供一定的幫助,僅作拋磚引玉之用。
關鍵詞:體育教學;現代教育技術;有機融合探討
引言: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國體育教學都受到傳統(tǒng)模式的制約和限制,過于重視教師和操場的作用,忽略了對學生個人發(fā)展的引導,這種老舊的方法也積累了許多弊端和問題,嚴重阻礙了新型課程標準的有效落實。正是在這種弊病的限制下,我國在宏觀上也更加強調體育課堂的調整和創(chuàng)新。而現代教育技術作為支撐教師思想和觀念變革的重要基礎,在這種情況下也應當受到更加高的重視和關注。
一、分析現代教育技術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優(yōu)勢
首先,現代教育技術可以把抽象性的知識轉化為具象性的內容。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復雜動作的時候,不能完全保證在示范的同時還能做到講解上的細致。但在多媒體技術的支撐下,教師就可以先把動作的視頻給學生播放出來,用暫停,慢倍速,或者是快倍速播放的方法,讓學生能夠更加注意到體育動作中的細節(jié),更加清楚的看清分解動作的過程。而在這觀看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給予學生更加針對性的指導,讓學生能夠充分把握動作的要領,在后續(xù)的練習中加以反復實踐,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力。
其次,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能夠推動學生學習習慣的調整。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限制下,學生始終處于一言堂的狀態(tài)中,他們的學習是十分被動的,并且也在無形中提高了對教師的依賴,他們只顧跟隨教師的動作,而不能自己對體育學習進行思考和探究,久而久之學生的自我創(chuàng)新能力和思維也會受到很大的限制。但在現代教育技術的支持下,教師可以先給學生提示課堂教學的重點,然后在播放課件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互動性的提問,讓學生能夠在課前預習的基礎上主動思考疑難問題,深入總結自己的學習經驗,這樣可以讓學生更好的去掌握理論性知識,也可以激發(fā)出他們的主觀能動性。
最后,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能夠讓體育課堂的建設更加具有針對性和側重性。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教師一般都是以示范動作的階段性結束,作為學生練習的新起點,但教師在示范的過程中,難免會有學生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他們不能準確把握好教師講解的重點,所以在練習的過程中也會出現許多細節(jié)上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盡管教師可以給學生進行講解和指導,但學生的人數較多,并不能真正做到全方位的輔導。但在信息技術的支撐下,教師就可以反復讓學生觀看動作示范的視頻,然后還可以把學生的練習情況錄制下來,在課堂上進行播放,讓學生明白自己存在的不足和問題,幫助他們糾正身上的錯誤。
二、分析現代教育技術在體育課堂中應用的方法
(一)設計趣味性游戲
游戲自始至終都是體育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其自身在激發(fā)學生積極性,調動學生實踐意識中所發(fā)揮的作用無可替代。在傳統(tǒng)的模式引導下,教師只能以較為傳統(tǒng)的游戲模式為核心,帶領學生進行集體活動,這樣很容易會讓學生產生審美疲勞。對此,教師應當積極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為游戲的開展注入更多的活力與可能性。以接力賽跑為例,教師可以在操場的起點設置相應的智力問答題目,然后在跑道的終點安放兩臺電腦,讓學生在起點閱讀完題目之后,在腦海中想象答案,想出答案的同學跑向終點,并在電腦上選擇正確的答案,這樣不僅可以激發(fā)出學生的競爭意識,同時還可以讓學生實現體能訓練和智力訓練的有益結合。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一些激動人心的音樂,讓學生在旋律的鼓動下變得更加有沖勁,奮力進行奔跑[1]。
(二)充實教學內容
體育課堂的建設重點在于讓學生掌握基本的動作要領,但動作要領的學習又不能僅僅局限在教師的親身示范上,這樣會忽略許多細節(jié)性的問題,并且也難以讓學生反復進行鉆研和分析。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就要充分運用現代體育教學技術,在正式開始上課之前,先針對課堂教學的重點制作課件,準備好音頻,圖片,或者是視頻,在課堂上為學生展示,確保學生能夠觀察到動作的要領,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這樣可以讓學生自我觀察,自我分析,提高自身的操作技能和實踐能力。例如,在背躍式跳高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利用電子白板,顯示出跳高的動作基本點,并根據學生觀看的情況,讓他們提出反饋意見,可以根據特定學生的需要,多次展示出來。另外,在帶領學生學習體操動作的時候,教師也可以截取音頻,利用智能語音教具系統(tǒng),制作有聲音的課件,為學生播放出音樂,讓學生跟著節(jié)拍掌握基本的動作。同時,教師也可以在課堂上體育運動員的勵志視頻,帶給學生更加充實的視聽體驗,讓學生能夠感受到體育精神和體育魅力,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積極性,真正做到寓教于樂,讓學生能夠從傳統(tǒng)枯燥無趣的課堂模式中脫離出來[2]。
(三)調整評價體系
體育課堂建設的目標是為了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并讓學生在持續(xù)性的體能鍛煉中,鍛煉自己的心態(tài),優(yōu)化綜合能力,但這些目標的完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教師也不能僅僅把終極性的考察,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而是應當把過程性評價作為檢查學生的重要參考。在具體實踐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現代化教學技術,記錄學生階段性的發(fā)展情況,看學生是否在訓練的過程中取得了進步,并建立起相應的電子檔案,把電子檔案和數據庫聯(lián)系到一起,然后再持續(xù)性跟進學生的后續(xù)發(fā)展情況,及時更新檔案和數據庫里的信息。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在電子平臺上發(fā)布階段性的測驗,測驗的內容可以是近期的動作訓練重點,讓學生錄制視頻或者是回答理論知識。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持續(xù)性推動現代教育技術在體育課堂中的應用是合理且必要的舉動,這是對素質化教育改革的有力回應,也是調整體育課堂結構的有效措施。筆者通過游戲的設計,內容的改造,體系的完善這三個角度論述了現代教育技術在體育課堂中的應用方法,整體上具有合理性與可行性,能夠作為教師的參考依據。但在后續(xù)實踐的過程中應當如何抉擇,仍舊需要教師根據課堂實際情況來科學取舍,盡可能從多個角度出發(fā),挖掘現代教育技術的價值,把握好多媒體設備使用的尺度。
參考文獻:
[1]劉娟. 現代教育技術在初中體育教學中應用策略[J]. 中國新通信,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