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傳統文化教育能夠幫助學生加深對我國優秀歷史文化的理解,通過傳統文化的熏陶幫助學生建立健全人格,在成長階段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提高自身修養,豐富人格內涵。本文以語文教學為出發點,就傳統文化在語文教學中的滲透及對學生教育教學產生的價值進行探討。
關鍵詞:傳統文化;語文教學;教育滲透
傳統文化是我們中華民族千年流傳下來的寶貴文化,學習傳統文化不僅可以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還能擴寬學生的課堂以外的知識面,讓學生接觸傳統文化、學習并愛上傳統文化。中學階段的語文尤為重要,因為學生年齡和心理趨于成熟,能夠在教師的有效引導下理解相對深層次的語文知識,語文教材中蘊含傳統文化的文章較多,二者之間相輔相成,契合性較強。除此之外,中國的傳統文化是整個民族的精神動力,一個民族的崛起要以民族文化為先驅,而青少年又是國之棟梁,俗話說“少年強則國強”,所以在中學語文中融化傳統文化進行教學是很有必要的。
一、傳統文化在語文教學中影響十分深遠
悠久的歷史文化需要祖輩傳承下去,語文學科作為傳承文化的重要手段而存在,就需要教師有效地將傳統文化與語文知識結合在一起進行教學。近些年,有許多國外的觀念和思想涌入我國,受到這些國外文化因素的影響,一些學生開始模仿和崇拜西方文化,這對于正處于思想發育時期的中學生而言無疑是百害而無一利的,侵蝕著他們的思想,影響著身心發育,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合理運用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來指導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糾正學生的不良行為習慣,以免學生誤入歧途,進而使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全面提升。
二、傳統文化教育在語文教學實踐中的有效滲透
(一)引導學生鑒賞經典作品
閱讀是學生積累和學習知識的重要途徑,尤其是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想讓學生快速了解歷史、學習傳統文化,教師就應該在語文教學中鼓勵學生學習和閱讀傳統文化經典,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觀念,同時還能培養學生對經典的鑒賞能力,去探究和思索祖國的壯美山河以及家國情懷,這對傳承中華文化有著重要的作用。如在學習《木蘭詩》這篇文言文時,教師首先要講析木蘭的形象為什么千百年來受到人們的喜愛?又為什么她的英雄事跡家喻戶曉?要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去理解文章內容以及文中的字、詞、句的含義,然后在教師的輔助下對文章進行閱讀,最后,由教師為學生講解課前問題的答案也就是木蘭詩這篇文章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文章主要是講木蘭替父從軍的“孝”和保家衛國的“忠”(愛國)兩種精神。通過文章的內涵讓學生來學習忠孝的愛國精神,讓學生全面了解傳統文化,進而全面增強學生的語文素養。
(二)結合實際,舉辦傳統文化活動
知識的本身都是來自生活同時又高于生活,教師應該結合生活實際來進行教學,要將二者有效的聯系在一起,幫助學生了解課堂所學的知識都與生活有關,學生能夠利用所學在生活中學以致用。教師可以根據中國傳統的節日來舉辦教材內容相關的文化活動,來提升同學對傳統文化的了解和熱愛,同時豐富學生的語文知識,將課余時間充分利用起來。如中秋節、春節、端午節、清明節等等都是我國傳統的節日,且寓意深刻,在端午節的時候教師可以組織同學們舉辦講經典典故、包粽子比賽活動,先讓同學在網上搜集端午節日相關資料以及由來的傳說,跟長輩學習包粽子手藝,然后教師根據學生不同的報名項目分別進行比賽,經典故事可以幫助學生更了解我國傳統文化的來由,加深對故人的思念之情,包粽子比賽不僅可以在文化活動上大展身手,還能夠讓學生掌握生活技能、延續傳統手藝,這也是文化傳承的一種方式,利用這些文化活動方式來擴展學生知識面,還有助于學生從內心深處去感受傳統文化的精髓所在。
(三)結合語文教材滲透傳統文化
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相比意義重大,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既要重視語文知識的教授,還要從自身教學理念上有所改變,創新教學教法,從文學作品入手來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傳統文化。比如,教師在講授《寓言四則》中《塞翁失馬》這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閱讀全文,然后對文中反復出現的兩句“此何遽不為福乎?”、“此何遽不能為禍乎?”進行思考,兩句話都分別是什么寓意,從文章中學生都能得到什么啟示,讓同學們都能知道“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這句話出自何處。教師可以結合課文內容帶領學生回顧所學知識,讓學生能夠溫故知新,在有效掌握傳統文化內涵的同時促進語文教學質量的提升。
(四)引導學生閱讀經典作品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書中自有黃金屋”這些都在告訴們要多閱讀才能收獲知識,語文教師想要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傳統文化的精髓,就需要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只有閱讀能力提升學生才會理解文化的內涵。語文教材中包含很多傳統文化經典課文,所以,教師要在實際的語文課堂中推薦學生對經典的閱讀,特別是教材中的經典,更需要學生仔細地閱讀和研究。在閱讀經典過程中,學生可以對經典作品所表達的思想有更深刻的領悟,同時對文學作品內涵的理解也會有一定的提升。語文教師要有效地結合教材內容來引導學生閱讀經典文學作品,這樣才能從根源上提升學生對文學作品的鑒賞能力,進而提升個人文學修養。
(五)通過日常寫作練習來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課堂教學是語文教師滲透傳統文化的主要方式,教師也可以通過日常寫作練習來提升學生學習傳統文化。寫作可以說是一種無形而又銳利的刀,優秀的傳統文化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文化內涵都是由作者一筆一筆寫出來的,對于中學生來說,想要將傳統文化的種子在他們心中扎根、發芽,就需要不斷地閱讀和寫作,在寫作中不斷引導學生融入傳統文化內容,通過寫作來增強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促進個人修養的提升。
結語:語文課堂教學是教育教學以及學生學習生涯中最關鍵的部分。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是響應新時代教育改革的要求,同時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有著不可估量的教學意義。既能夠完善教學結構和學生的學習能力,又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對學生以后的個人修養和學習能力有著積極影響。
參考文獻
[1]付會改.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措施探討[J].學周刊,2018(25).
[2]胡尚軍.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美德教育[J].甘肅教育,2017(11).
作者簡介:劉婧,女,吉林榆樹,吉林省榆樹市第二實驗中學西校,中學二級,本科,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