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同良
摘 要:一項調查數據結果顯示,我國青少年的身體素質令人堪憂,與西方國家相比,平均運動時間、身體素質水平都處于嚴重落后狀態。而應試教育體制、學生就運動產生的重要作用認識淡薄、未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部分學校體育設施落后等等成為主因。隨著國家對中學生體育的不斷關注,基礎設施正逐步到位,而教師如何抓住中學生的身心規律和認知特征開展教學,寓教于樂,以趣激趣,提升綜合素質,則成為體育教學重要的實踐和探索課題。
關鍵詞:中學體育;趣味;興趣;綜合素質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實施,也隨著我國對體育教育的重視與日俱增,在不斷完善基礎設施的同時,對于中學體育教育和中學生身體素質也越來越關注。在滿足硬件設施的同時,培養學生的良好的體育運動習慣,成為體育教師深研精修的課題。為此,針對初中生的身體發育特征以及心理訴求,教師必然需要采取切實新穎的教學方法,讓中學生愛上體育、投入運動,漸次養成良好習慣,為終身體育奠定基礎。教師需要圍繞中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最大限度讓體育教育充滿趣味,用科學的正確的方法做指導,來改變和提高初中生的各項綜合素質。
一、教師更新觀念,成為創設“趣味”教學的主推手
在初中階段,因為體育課不是主課,因此,一些教師對開展教學不夠重視,照本宣科,未能深入到學生群體中聽取心聲,自顧自的教學,我講你聽、我說你練,這樣的課堂顯得過于沉悶,使得原本處于身體發育敏感期的中學生提不起精神,缺乏方向意識,同時也無形中扼制了學生的個人興趣。可以說,教師是實施“趣味”教學的主推手,一堂體育課如何能上得風生水起,促進師生互動、同步發展,就在于教師圍繞體育教學內容巧妙施策,富有意趣,學生樂于聽、勤于練、勇于拼。當學生喜歡上體育課,就意味學生樂于接受教師的教學安排,愿意接受一些運動強度與難度都較大的項目。如“武術”教學,男女身體結構不同、喜好不同,男生喜歡舞槍弄棒,而女生卻對這一“打打拼拼”比較排斥,教師就需要針對男女生差異,深入思考引導和指導全體學生學習健身棍、健身拳、對練等基本動作的最佳途徑,促其逐步掌握武術的基本技能,最終順利達到提高快捷度、靈敏度、力量等身體素質的目標。教師一方面考慮初中生的身體素質,一方面從他們個人喜好出發,掌握他們都喜歡看電影的愛好,就地取材,節選《葉問》《功夫》《一代宗師》等電影中的武打片段,通過多媒體播放,現場講解其中動作,力求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起學生對武術的濃厚興趣,不僅更深一步激發男生愛上武術,而且還能引發女生對影片中行云流水般一招一式武術的的關注,從排斥到心動,感受武術的精奧與蘊含的藝術之美,最終欣然接受、嘗試、練習武術這一體育項目。
二、激活學生動能,催生投入體育訓練的主意識
教師作為體育教學的主推手,助推的是學生積極投入體育運動的興趣和自信,當學生這一學習主體得到關注與引導,自然會產生對體育運動積極意義的認知,自主訓練和運動意識則會越來越強。教師設計趣味教學是運用外力來有目的的引導學生生趣,而學生這一主體,在教師搭建的平臺中自行完成一些運動訓練,由內而發產生興趣,這一內驅力的效應是巨大的。學生從被動到主動,并調動自我的思考力,去設計一些與體育教學內容相關的趣味活動,生生之間互相指導,互相比拼,教師只做簡練點撥與指導,則會讓整個課堂趣味橫生。如,因為學生之間存在差異性,在跑步教學中,教師提議讓學生自主設計跑步方式,且要求人人都要參與進來。雖然難題拋給了學生,但是,學生反而表現出極大興趣,有學生建議,先進行合理分組,然后以“你追我跑”的游戲進行,各組根據成員的跑步情況進行有策略的“布局”,跑得慢的可以跑短距離,跑得快的跑長一些,最后,以同樣距離下哪組用時最少為獲勝者。當教師將體育訓練內容融入到游戲之中,并為學生搭建起自主學習運動的平臺,學生的主體意識被激活,各組學生集思廣益,在怎樣讓每個組員都能參與,如何結合性別差異、身體差異設計最佳“跑步方案”中,師生、生生之間互動頻繁,交流探討,通過意見聚合、確定方法、參與跑步,每一名學生的體育素質——耐久性也得到了培養和鍛煉。
三、整合各類資源,營造凸顯特色熔鑄信念的大氛圍
體育課程不是獨立存在的,體育運動也不是體育課的“專利”。體育教學的目的就在于,通過基本運動技能的傳授和指導,讓學生參與運動,培養良好體育習慣,既強身健體,又能發展綜合素質。因此,體育教育不單單是體育教師的職責,還應該引起學校和全社會的重視。因此,體育作為一種無形的紐帶,將課上課下、校內校外的資源融匯貫通起來,營造出大體育的運動氛圍,學生不僅樂于運動訓練,而且還能夠從趣味中找到提煉自身的最佳途徑。一些中學生喜歡踢足球,學校可邀請專業足球運動員進校現場指導演示,提高本校學生的踢球技能。而在教學中,體育舞蹈頗受學生青睞,通過體育課小范圍訓練,再擴大到全校進行排練,并充分利用大課間“舞動”起來,由此,發展成為一個學校的特色體育項目。同時將常規訓練與參賽相結合,以點帶面,提高整體的水平技能。期間,對具有排舞潛力的學生進行專門訓練,搭建上升平臺。與此同時,體育課與體育社團、興趣班等結合起來,常態化舉辦各類聯賽、趣味賽,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了解、參與、熱愛體育運動。
總之,面對精力旺盛、亟待喚醒運動因子的中學生,教師的觀念需要更新,現代育人理念要樹立,與學生的訴求同頻共振,抓住中學生各個階段身體素質訓練的特點,用貼切、適用的教學形式,讓不同身體發育水平、不同訓練訴求的學生都能體驗到趣味,營造大環境,以趣味撬動體育教育質量提升,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實現全面發展,奠基精彩人生。
參考文獻
[1]林霖,淺析趣味體育在中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價值[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3(08)
[2]劉必群,中學體育教學中創設趣味情境的探討[J]安徽體育科技,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