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麗紅 王雪純 周潔
摘要:本文在信息技術創新日新月異的背景下,對傳統廣播電視發展趨勢進行全方位分析,探討傳統廣播電視融合新媒體的現實意義,提出具體的融合策略,希望可以給有關人員提供借鑒。
關鍵詞:傳統廣播電視;新媒體;媒體融合
中圖分類號:G2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0)15-0251-02
一、引言
新媒體時代背景下,傳播形式、傳播載體都在不斷發生變化,傳統廣播電視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同時也面對著全新的發展機遇,廣播電視媒體要真正認識到自身的不足,通過加快改革創新,運用先進的管理理念,促進我國廣播電視行業的健康發展。鑒于此,本文重點探討新時代背景下傳統廣播電視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途徑。
二、探討傳統廣播電視融合新媒體的現實意義
當前,互聯網技術高速發展,國家有關部門一直以來給予政策支持,新媒體技術從我們熟知的門戶網站發展到APP,音、視頻傳播平臺也從傳統的收音機、電視機逐漸發展到電腦、手機,人們的注意力越來越多地由大屏轉向小屏。數字化電視全面普及,IPTV越來越多地進入人們的生活,而單純地依賴電視與電臺的輸出,使得傳統廣播電視媒體的影響力不斷下降。只有通過推進傳統廣播電視與新媒體技術的有效融合,才能夠推動我國廣播電視媒體的可持續發展[1]。
三、新時代背景下傳統廣播電視發展趨勢
(一)利用好傳統公信力優勢
最初,我國傳統廣播媒體是人民獲取信息的最主要來源之一,今天,在兩會等重大議題的報道中,中央和地方的廣電媒體仍然是新聞報道的主力軍,具有較強的公信力。所以,在和新媒體融合發展期間,傳統媒體要認識到自身的優勢,有針對性地選擇先進技術,不斷提升自身公信力,保證自身的主導作用得到充分體現[2]。
(二)不斷擴大影響范圍
和傳統媒體相較而言,新媒體傳播內容更加快速,也更為豐富、更多樣化,可以更好地滿足不同受眾的個性化需求。例如,快手媒體當中的短視頻時間較短,受眾在短時間之內能夠掌握更多新聞,帶給受眾全新的感受,在一定程度上給傳統媒體帶來較大沖擊。通過將新媒體技術與傳統廣播媒體完美融合,不但能夠對傳統廣播電視媒體進行優化,而且可以提高受眾滿意度,根據受眾提出的意見,運用先進的信息化技術,提高傳統廣播電視媒體內容的多樣化,滿足受眾的各類需求[3]。今年疫情防控報道中,我們看到央視一檔“云監工”,沒有主持人、沒有解說、沒有剪輯,類似單純建筑工地的安保視頻,卻在短短一周左右時間,觀看人數突破千萬,甚至達到上億。央視新聞聯播火神山、雷神山建設的傳統新聞播報,與“云直播”雖然處于兩個維度,但是兩者相輔相成,對疫情防控進行了多角度呈現。
(三)數字化技術的科學運用
新媒體技術背景下,數字化技術的迅猛發展與進步,使傳統的廣播電視媒體面臨較多挑戰。將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完美融合,能夠不斷拓展廣播電視媒體的發展空間,并推動我國廣播電視媒體的穩定發展[4]。
數字化技術的科學運用,能夠進一步滿足用戶的各項需求。受新媒體的影響,傳統的廣播電視媒體內容、播報方式均發生了較大轉變,由于科學技術的持續發展,廣播電視媒體將會和各項新型技術有效融合。以數字化技術為基礎,實現傳統的廣播媒體的完美轉型。將智能化技術應用到廣播電視媒體當中,將顯著提升廣播電視媒體的服務水平。例如,在上述“云監工”的過程中,直播討論區吸引了眾多討論者參與,微博熱搜也不時出現相關內容;而在2019年的全國兩會報道中,央視就首次利用5G技術實現4K超高清現場直播。
四、新媒體和傳統廣播電視融合策略——以河北綜合廣播融媒體報道為例
(一)不斷創新廣播內容
伴隨新媒體技術的持續發展,廣大受眾自身獲取信息的途徑越來越多,同時,隨著各類信息內容越來越完善,受眾對信息質量也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為了更好地適應新的發展趨勢,傳統廣播電視媒體需要不斷創新觀念,緊跟時代腳步,加強輿論引導。對廣播電視內容進行完善,進一步提升受眾的滿意度。例如,在2020年河北兩會的新聞報道中,除了傳統的程序、專題報道,也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們進行了新媒體呈現,即制作了新媒體海報形式的“兩會留聲卡”,方便實現新媒體傳播;傳統廣播節目《做客河北臺》,同步進行了圖文直播。
傳統廣播電視行業要加強媒體內容的創新力度,從發展角度分析問題,找到傳統廣播電視媒體中存在的不足與缺陷,創新信息傳播渠道,加強與新媒體之間的有效融合,更好地了解受眾的實際需求,科學運用互聯網技術,建立良好的互動平臺。這樣不但能夠提升節目內容的感染性,而且可以與用戶之間實現有效互動,確保廣播電視的輿論導向作用得到充分實現。
對于廣播電視行業來說,要了解自身的優勢,加強創新力度,不斷吸引廣大受眾的注意力,并采取獨家新聞直播方式,提升節目影響力,結合廣大受眾提出的意見,不斷創新思路,進而有效提高廣播電視節目播放率[5]。
另外,還可以運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構建用戶產品系統,通過充分利用“互聯網+”,將傳統的廣播電視與新媒體有效融合。不僅能夠推動廣播電視朝著新常態方向快速發展,而且可以提升融合服務水平。對于工作人員來講,要對用戶數據進行有效性分析,根據用戶提出的意見,對原有的廣播電視媒體模式進行完善,促進用戶和廣播電視服務之間良好溝通。通過將新媒體與廣播電視媒體有效融合,進一步滿足不同場景的實際需求。
(二)合理利用第三方平臺
微信與新浪微博,是當前階段受眾使用率最高的媒體,其使用率分別為88.5%、90.3%,對于傳統的廣播電視媒體來講,通過采用微信生態模式,為受眾提供更加完善的數據信息,用戶無須下載其他APP就能夠觀看直播。例如,通過直播方式,更好地展現媒體傳播內容等。2020年全國兩會期間,河北綜合廣播在微信、微博、抖音、今日頭條、冀時五大平臺共推發兩會相關報道3423條,總點擊量達到11933599,除了政府工作報告,還在本臺專題報道、直播節目均有呈現,京津冀協同發展等熱點在今日頭條、微博、微信等相關第三方平臺同樣呈現出較高的點擊量。
另外,為了確保傳統的廣播電視媒體和新媒體完美融合,還要積極建立完善云平臺,通過運用云技術,對傳統的信息采集模式進行改進,提高信息儲存的規范化與安全性,具體流程如下:
第一,構建穩定的云平臺,并根據平臺運行特點,加強日常管控,提高各類數據的安全性。通過建立穩定云平臺,并制定出完善的管控對策,能夠為廣大受眾提供更多的便利,進一步滿足了廣大受眾的個性化需求。
第二,加大新型手機軟件的開發力度,全面支持云平臺的各項功能。利用云平臺,不斷提高受眾的滿意度,提升傳統廣播電視媒體的簡便性[6]。
第三,制定健全的鼓勵機制,不斷轉變原有的工作思路。對于工作人員來講,要根據新媒體平臺特點,對傳統的廣播電視節目制作與播放模式進行優化,增強節目和廣大受眾之間的互動。全面落實各項獎勵機制,可以確保新媒體與傳統廣播電視有效融合。新媒體作為傳統廣播電視的延伸平臺,具有良好的互動性,不僅能夠更好地吸引廣大受眾注意力,而且可以吸納更多的社會新聞素材。
此外,相關工作人員還要不斷提升廣播電視節目的集成性,在保留傳統新聞節目權威性的同時,加強品牌戰略,構建完善的資源體系,適當加大公益性與生活服務型節目制作力度,打造精品電視節目。通過不斷完善廣播電視節目內容,可以顯著提升各項資源的利用率,確保廣播電視節目的版權資源價值得到有效體現。對新節目的開發,能夠提升廣大受眾的滿意度。
(三)改進保障機制
要想實現新媒體和傳統廣播電視媒體的完美融合,制定科學的保障機制尤為重要。完善保障機制的過程,要求廣播電視媒體結合現有資源,對資源進行全面整合,根據現有的人力資源和硬件資源,制定出更加健全的獎勵制度,實現新媒體平臺和廣播電視媒體平臺之間的穩定對接。同時,還要加強人才的培養力度,培養更多優秀人才,提高先進技術利用水平,實現新媒體與傳統媒體之間的融合發展目標。
新媒體背景之下,促進兩者之間的有效融合,可以推動社會穩步發展,擴大傳統廣播電視行業的發展空間。所以,相關人員要全面認識到新媒體技術與傳統廣播媒體有效融合的重要價值,并積極改變原有的管理理念,優化信息傳播模式,在提升節目質量的同時,不斷滿足新時代社會發展需求[7]。
對于有關工作人員來說,要加強資源整合力度,并根據當地特色文化,打造出獨具個性的廣播電視節目,提高節目的互動性,讓廣大受眾能夠更加積極地參與到節目互動當中。例如,通過增加互動環節,根據廣大受眾提出的要求,對節目內容進行改進,提升服務質量的同時,不斷擴大受眾影響范圍。
五、結語
本文提出的新媒體和傳統廣播電視融合策略包括不斷創新廣播內容、合理利用第三方平臺、改進保障機制、提高公信力等等,能夠更好地滿足時代發展需求,提高媒體資源利用率。
參考文獻:
[1] 金玉,劉燕鋒,李俊.淺議市級廣播電視新媒體監測監管平臺的建設[J].廣播電視信息,2020(05):71-73.
[2] 孟海燕.新媒體背景下廣播電視的轉型分析[J].傳媒論壇,2020,3(12):34+36
[3] 錢春園.探析融媒體環境下地方“兩會”報道革新路徑——以諸暨市“兩會”為例[J].傳媒論壇,2020,3(10):172.
[4] 魏加曉.新媒體對中國傳統文化傳播的影響——評《新媒體環境下優秀傳統文化傳播機制研究》[J].新聞與寫作,2020(05):114.
[5] 楊博一.強化融合傳播力度 打造新型主流媒體——海南廣播電視總臺(集團)新媒體疫情防控宣傳報道評析[J].當代電視,2020(05):102-104.
[6] 程麗亞.新媒體時代傳統廣播電視和新媒體之間的融合發展探析[J].傳播力研究,2019,03(09):75.
[7] 何蕊雯.傳統廣播電視與新媒體融合發展的路徑探析——以“芒果TV”為例[J].今傳媒,2019,27(12):98-99.
作者簡介:高麗紅(1979—),女,河北石家莊人,本科,編輯,研究方向:采寫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