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彪

摘要:在黨中央提出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教育目標和要求的背景下,在深化和推進當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增強我國基礎教育國際競爭力的迫切需求下,核心素養培養成為了21世紀學生發展的重要教育目標。本文通過對高中階段學生核心素養培養要求的分析,提出了科技活動作為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途徑及其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側重點和培養策略、方法。
關鍵詞:科技活動? 初中學生? 核心素養
一、培養核心素養的意義
黨的教育方針從宏觀層面上明確提出了我國教育的培養目標,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將黨的教育方針政策具體落實到教育教學,就要將其轉化為學生應該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素養要求。在我國從人力資源大國向人力資源強國邁進的今天,必須從小重視核心素養的教育和培養。從國家推行素質教育改革的角度看,核心素養體現了以“學生發展”為核心的教育視角的變化,是深化和推進當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增強我國基礎教育國際競爭力的迫切需求,是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的重要舉措,對提高我國未來的國家競爭力具有至關重要的戰略意義和長遠價值。
二、21世紀中學生發展核心素養
1、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界定
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主要是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核心素養是關于學生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多方面的綜合表現;是每一名學生獲得成功生活、適應個人終生發展和社會發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養;起發展是一個持續終身的過程,可教可學,最初在家庭和學校中培養,隨后在一生中不斷完善。
2、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以科學性、時代性和民族性為基本原則,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綜合表現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六大素養。
3、根據這一總體框架,針對學生年齡特點進一步提出各學段學生的具體表現要求,確立了核心素養指標。共確立了包括了溝通與交流能力、團隊合作、信息技術素養、語言素養、學習素養、獨立自主、數學素養、計劃組織與實施、自我管理、創新與創造力、問題解決能力、主動探究、社會參與和貢獻、公民意識、尊重與包容、科學素養、多元文化、健康素養、國際意識、生活管理能力、自信心、生涯發展與規劃、沖突解決能力、可持續發展意識、反思能力、適應能力、情緒管理能力、環境意識、審美能力、法律與規則意識、安全意識與行為、國家認同、實踐素養、倫理道德、人文素養、價值觀等36中核心素養,其中學習素養、科學素養、語言素養、藝術與審美能力、實踐素養、溝通與交流能力、主動探究、人文素養、健康素養、信息技術素養、創新與創造力、團隊合作等被列為初中階段學生重點核心素養培養的方面。
三、在科技活動中培養高中學生的核心素養
根據21世紀高中學生重點培養的核心素養,結合科技活動的特點,確立了在科技活動中培養高中學生的科學素養、溝通與交流能力、團隊合作、信息技術素養、主動探究、實踐素養、創新與創造力等方面的素養。
(一)在科技活動中培養高中學生的科學素養
科技活動本身對學生的科學素養要求就相對較高,為此在科技活動中培養高中學生的科學素養應作為重點培養的核心素養,而科學素養要求高中學生具有科學精神、掌握科學知識的能力。那么,如何通過科技活動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呢?可通過開展系列的科技專題講座,讓學生們對科學研究成果、科學發展前沿、科學不同領域有所了解,激發學生們對科技活動、科技學習的興趣。如我校通過開展了機器人系列的專題講座,激發起了學生們對機器人的認識與學習的興趣,有效地推進了機器人特色課程的開設;可通過開展科學家故事講演活動,讓學生們了解科學家們的成長、科學家們的發現、研究及其科學態度、科學發展歷史等,提升學生們對科學精神的認同感,初步形成一定科學文化素養;可通過開設科學技術學習活動,讓學生們了解并掌握一定的科學技術,如植物嫁接技術、細菌和真菌的培養、無土栽培、動物解剖等,能大大激發學生們對科學學習的熱情,有效提升學生掌握科學知識和技能的能力。這讓熱愛倒騰科技的孩子們,有了更高的學習和提升的平臺,并能在這一平臺上,放飛自己的夢想,實現自己的夢想。由此可見,只有學生具備了一定的科學素養,才能更好地提升科技活動的質量和成效。
(二)在科技活動中培養高中學生的溝通與交流能力和團隊合作
科技活動作為活動課程,經常會以小團體的形式開展活動,學生與老師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能力和團隊合作顯得尤為重要,而溝通與交流能力要求高中學生與他人建立良好的關系,以書面或口語的形式交流,學會共處,交流信息,溝通表達,交際能力等,為此教師在設計科技活動時,應有意識地通過分組學習、分組實驗對學生們的溝通與交流能力進行培養。有效的分組成為了培養學生溝通與交流能力的關鍵,教師可以采取自愿組合的基礎上,優勢互補的原則進行協調,然后要做好分工合作的指導,通過分組學習任務、實驗任務的分配,慢慢訓練小組成員形成一定的溝通交流的默契,并能夠及時提供小組間學習交流的平臺,提升學生們在不同環境中的溝通與交流能力。而團隊合作要求初中學生在團隊中與人合作,具有合作能力及其在團隊中工作的能力,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們可以看到現時代許許多多高端的科技的創造都不是個人成果,都是團隊共同研究的成果,所以現時代更需要具有團隊合作能力的人,所以在科技活動中應注重學生團隊合作能力的培養。可通過組織科技辯論活動,形成正方和反方的團隊,讓各團隊成員進行分工合作,通過辯論過程及其結果,讓學生們都能夠認識到辯論的成敗取決于一個團隊合作情況,具有良好團隊合作能力的團隊都會取得好的結果。
(三)在科技活動中培養高中學生的信息技術素養
信息技術作為先進科學技術的一個方面,在科技活動中應該讓學生掌握并利用信息技術。信息技術素養要求初中學生能互動地使用信息、技術,收集和使用信息,掌握資訊與通信的常規技術,使用科技信息。在科技活動中,教師應有意識地培養學生關注科技熱點的意識和習慣,這就對學生們收集信息的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上網查閱資料誰都會,但是我們會發現同一個問題,不同的學生收集的資料會有不同,而且最后篩選的信息也有所不同,而同樣的信息經過不同的人處理和表達的方式也會不同,信息技術能力較強的學生,能更加直觀地表達相關信息,能更好地處理圖片信息和數字信息等,在科技活動中,可通過開展科技主題活動,將大的活動主題分解為一個個小主題,讓學生們通過不同的手段收集和分析相關資料信息,并制作成主題成果進行展示交流,此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關注多元的信息收集與處理的方法,以提升學生們的信息技術素養。
(四)在科技活動中培養初中學生的主動探究和實踐素養
科技活動的有效開展,更多需要學生們的主動探究和實踐能力。主動探究要求高中學生具有主動意識,主動進取的精神,主動參與的積極性,主動參與研究。而提升學生們的主動性,需要抓住學生們的好奇心和興趣,教師首先從活動主題著手,應貼近學生生活的實際,最好能引導學生自己提出感興趣的活動主題,這樣更能激發學生們主動探究的意識。活動過程中,要引導學生不斷地發現問題,并通過研討設計探究活動,對問題進行分析和解決,讓學生在每個階段都能獲得一定的成就感,這樣也能很好地激發學生更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活動中和研究中。實踐素養要求高中學生結合已有知識技能,利用已有資源,解決實際問題,理論聯系實際。這就要求師生們通過科技活動研究的成果,能夠落到實處,解決現有的實際問題,這也是科技活動開展的現實意義,科技活動開展的源頭正是對現實問題的發現,源于問題的發現,展開了對問題的分析和研究,進而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五)在科技活動中培養高中學生的創新與創造力
學生創新與創造力恰恰是科技活動中培養的重要目標和方向,創新與創造力要求高中學生具有創新意識,創新思考,創造力與批判性精神。那么在科技活動中如何培養學生們的創新意識和創造力呢?可通過開展系列的創新思維訓練,增強學生們的創新意識和思考能力,能夠形成多角度觀察事物,多角度看問題的思維意識,并通過開展金點子創意大賽,為學生們創意思維的發揮搭建平臺,讓學生們用文字、圖示來表述自己的創意,并通過評獎來鼓勵和促進學生們創造出更多的創意,并將一些優秀的創意,指導成為作品,參加各級各類的競賽活動(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等),使學生能在更廣闊的平臺上展現自我,同時收獲更多的眼界。而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科技創新活動時,要注重學生批評性思維的培養,特別是在做主題研究時,學生們容易將專注力關于事物好的一面或者是不好的一面,應該引導學生看事物的兩面性,通過探究活動,客觀地評價其利弊問題,并能夠提出有利的意見和建議,這樣才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創新與創造力。
科技活動雖作為學校的課外活動課程,但其卻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方面起到了很重要的促進作用,開展好科技活動,能有效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林崇德.21世紀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研究[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