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超
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要求在教學活動中要加強對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時空觀念作為高中歷史學科中核心素養的組成部分之一,對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提升學生的歷史素養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在高中歷史教學課堂上,教師要踐行新的教育理念,不斷探索科學的教學模式,采用多樣化的方法完成對學生時空觀念的培養,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確保歷史教學取得更顯著的成績。基于此,本文就從利用思維導圖構建知識體系、借助歷史地圖作為輔助、開展比較教學、創設歷史教學情境幾個方面論述了高中歷史教學活動中對學生時空觀念的培養策略。
關鍵詞:高中歷史;時空觀念;核心素養;培養
歷史時空觀念包括了歷史時序觀念和歷史地理觀念兩個方面,由于歷史是在特定的時空和背景下發生的,只有把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正好在特定的歷史時空中才能體現其歷史意義。從目前的教學現狀來看,高中歷史時空觀的培養并沒有取得較好的成績,仍然存在很多問題,造成學生沒能在課堂上形成良好的時空觀念。為了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確保教學活動達到教學大綱的要求,教師要把時空觀念的培養貫穿到各個教學環節中,突出歷史教學的實效性,幫助學生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拓展歷史視野,釋放歷史課程的學習活力,挖掘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推動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
一、借助思維導圖實現歷史知識體系的構建
在高中歷史教學活動中,為了確保對學生時空觀念培養的目標得以實現,最基礎的教學步驟就是要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只有基本功比較扎實,才能幫助學生形成時空意識,開發學生的思維潛能,增強時空觀念。[1]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就要借助思維導圖的優勢引導學生展開更全面的學習活動,快速構建屬于自己的歷史知識體系。
比如,在學習高中歷史《第二次工業革命》一課時,教師就要把握好科學的教學方法,把思維導圖貫穿學生的學習活動,更好地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新知識,探究新領域,構建完整的歷史知識體系。在這節課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可以引導學生自由閱讀教材,在瀏覽教材的過程中更好的找到關鍵信息,理清學習的思路。接下來,教師要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繪制出這節課程學習的知識導圖,以時間為縱軸,更好地標明第二次工業革命興起的時間,有哪些國家參與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進程,工業革命的表現形式等等。同時,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在思維導圖中明確第二次工業革命發生的背景、時間、特點、內容、歷史影響等多個方面,找準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框架圖。在思維導圖中,每個部分都要保持有機聯系,如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的一些電話、飛機、汽車等工業成果,由此產生的新興工業包括汽車工業、通信制造業、飛機制造業等。這樣一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學習主線也會更加明顯,特點也更加鮮明,學生也能由此加深記憶,找準學習的方向。相比傳統的記憶方法,這種思維導圖也能有效培養學生的空間意識,讓學生不再單純的記憶和背誦沒有聯系的知識點,而是讓知識點的記憶更加系統化,有效激發學生歷史課程學習的斗志,讓學生樹立學好歷史課程的信心,確保對學生歷史時空觀念的培養教學工作得以順利開展。
二、借助歷史地圖增強學生的時空意識
時空觀念培養過程中最重要的兩個因素是時間和空間,歷史地圖作為時空觀念培養的重要載體對學生的發展也起到了不可忽視的影響。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由于大多數歷史事件的發生都有一定的地域性,也留下了許多歷史地圖,在其中就很好地反映了歷史橫向和縱向發展的歷程,對學生時空意識的培養具有一定的啟發意義,是教學活動順利開展的重要輔助手段。
比如,在學習高中歷史《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這一課時,秦朝的疆域是學生需要在這節課程中重點掌握的知識點,教師也要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效借助教材中附帶的地理圖片作為學習活動的主要支撐。秦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國家,在統一了六國之后疆域變得十分遼闊,東至東海,西至隴西,北至長城,南到南海。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教材中的地理圖片為學生直觀地展示秦朝的疆域圖,更好地幫助學生了解到秦朝的具體位置和被統一的其他六國的地理位置和疆域。接下來,教師還要為學生講解縱向的歷史地圖,讓學生更全面地了解各朝各代歷史疆域的變遷情況,以及不同時代地名之間的差異。如廣州在古代的名稱是番禺,開封在宋朝時期被稱為東京和汴京,杭州在南宋時期被稱為臨安。如此一來,學生就通過歷史中地圖的指引完成縱向和橫向的學習活動,更好地理清歷史事件的整個發展歷程,讓學生可以更清楚明了地掌握每節課程的重點知識,有效幫助在知識點的梳理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時空意識,讓時空觀念教學的發展可以穩步推進。[3]
三、借助比較學習法突出時空觀念培養的效率
歷史比較法是歷史課程學習中一種常用的方法,通過對歷史現象和過程共同點和差異點的分析比較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歷史事件的記憶,有效揭示歷史事件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更好地展現歷史事件的發展規律。通過橫向和縱向的比較能有效激活學生的學習思維,在比較學習中幫助學生鞏固對新知識點的理解,完成對歷史事件的對比記憶,更好地突出時空觀念培養的效率。
比如,在學習高中歷史《世界經濟的區域集團化》一課時,教師要巧妙地借助對比教學法幫助學生探究更科學的學習方法,加深對這些課程內容的理解和記憶。在這節課程的學習活動中,“歐洲的聯合”和“亞太地區的發展”都是這節課程教學的重點內容之一,而這兩節內容則從不同的角度突出了世界經濟全球化的趨勢,這兩個知識點之間既有聯系又有差異。在課堂上,教師首先可以引導學生完成自主閱讀活動,從教材中歸納整理出這兩節知識點之間的共性,讓學生明確這兩節內容都是區域化的經濟集團,而其中的不同點在于歐盟具有高度一體化的特征,亞太地區則是經濟上的聯合。通過歷史比較,就可以有效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對相關知識點的記憶,有效節省更多的課堂時間,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同時,這種教學方法還可以在潛移默化中有效培養學生的時空觀念,引導學生在對比學習中找到歷史課程學習的技巧,更好的洞見歷史發展的規律,確保歷史教學活動取得明顯的成效。
四、借助多媒體教學強化學生歷史時空感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多媒體在教學活動中的運用也越來越廣泛。在高中歷史課堂上,教師要有效借助多媒體技術集圖片、視頻、音頻于一體的優勢開展教學活動,有效為學生播放更多的影視資源,調動學生歷史課程的求知欲,在更加生動、具體的畫面中強化學生歷史時空的感受,確保歷史課程教學活動能有效達到教學目標,推動學生歷史綜合素養的全面提升。
比如,在學習高中歷史《開辟新航路》一課時,教師要在備課環節中借助互聯網技術的優勢為學生搜集整理與這節課程相關的影視資源。在課堂上,教師要借助多媒體技術的視頻功能為學生播放“新航路開辟”的影視資料,幫助學生高度集中注意力,在更具有歷史畫面感的講解中增強對相關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在視頻的講解中,學生就可以掌握新航路開辟的整個過程,了解新航路開辟歷經的國家,以及新航路的開辟為各個國家帶來的經濟利益。除此之外,教師還要引導學生根據自己觀看視頻的收獲完成課堂筆記的記錄,更好地總結教材中沒有的知識點,有效達到幫助學生拓展知識面,豐富教學資源的教學目的。[3]而且,借助多媒體的教學優勢可以讓學生有更豐富的學習體驗,再更生動、具體的畫面中感受整個歷史事件的發展歷程,為學生歷史空間概念的發展提供重要的依據,也確保了歷史課堂教學活動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挖掘歷史課程的內涵和魅力,推動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歷史課程新知識的探究,在深入的學習活動中提高學生的歷史時空素質。
在歷史課程的教學活動中,對學生時空觀念的培養是歷史課程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同時也是課堂教學活動中的重點課題。在高中歷史教學課堂上,教師要全面認識到時空觀念的巨大價值,在教學活動中貫徹落實對學生時空觀念的培養,不斷完善教學方法,優化教學環節,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完成歷史課程的學習任務,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確保學生在更完善的教學環節中有效構建時空觀念,提高學生歷史課程學習的效率,推動高中歷史教學活動朝著既定的方向發展,為培養全方位的人才打好知識基礎,讓高中歷史教學真正滿足新課標改革的要求,更好地順應教學改革的潮流。
參考文獻
[1]蔡春.高中歷史教學中時空觀念的培養[D].揚州:揚州大學,2017.
[2]楊礪.如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時空觀念[J].高考,2018(15).
[3]高中歷史教學時空觀的培養張曉東-《東北師范大學》2013(5):5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