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秀蘭
【摘 要】近年來,校企合作理念在高職教育體系中廣泛應用,并已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但由于人們的理解視角、個人特征各不相同,對于深化校企合作研究與實踐的價值認知并沒有達成統一。基于此,應用知識圖譜分析法,對已有的相關研究進行歸納總結,并通過邏輯分析探索深化校企合作研究與實踐的價值所在。
【關鍵詞】校企合作;研究與實踐價值;知識圖譜分析法
一、引言
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優先發展教育事業,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自此校企合作理念開始上升至國家戰略層面,如何深化校企合作的研究與實踐,理解其價值特征,已成為新時代整合政策和資源、加快高職教育建設的關鍵所在。本文應用空間計量工具CiteSpace,試圖繪制校企合作相關研究的知識圖譜,從眾多學者的研究經驗中發掘研究動態和發展規律,精煉研究論點和基本特征,綜合應用聚類分析和突顯階段研究分析探索校企合作研究與實踐的價值特征。
二、校企合作研究與實踐的價值分析
(一)校企合作樣本聚類分析
通過校企合作的樣本聚類分析可得到聚類圖譜,圖中清晰顯示出目前研究與實踐密切相關的核心關鍵詞,即頂崗實習、現代學徒制、創新型創業、應用型人才、技工院校和實踐教學。本文根據聚類的輪廓值,按照大小順序排列,選取前三名進行分析,深入子聚類特征和高被引文獻觀點,從而分析校企合作研究與實踐的價值所在。
1.深化校企合作研究與實踐形成實踐教學開展新模式
第一聚類標簽為“#5實踐教學”(輪廓值:0.704)。包含的子聚類有“跨境電商”、“會計人才”、“應用型本科”、“‘3+1’人才培養模式”、“實踐教學”、“新建本科”、“‘雙創’教育”、“‘雙師型’教師”、“校企合作”、“教學模式”和“解決策略”。校企合作是實現實踐教學的運行模式,其旨在促進學生理論知識得以鞏固,是新時期高素質型人才培養的重要一環,也是學生與社會接軌,形成良好價值觀的方法路徑。在現有的多數校企合作教育模式中,實踐教學始終占據重要席位,是現代各類人才孵化的必備環節,從而確保學生專業綜合素質提升、滿足社會需求。由此可見,校企合作是實踐教學的核心內容。深化校企合作研究將促進實踐教學相關理念的深度探索,深化校企合作實踐能有效促使實踐教學活動科學開展。
2.深化校企合作研究與實踐夯實現代學徒制建設基礎
第二聚類標簽為“#1現代學徒制”(輪廓值:0.678)。包含的子聚類有“核心課程”、“高等職業教育”、“工學結合”、“職業教育”、“成果導向”、“校長論壇”、“成人高等教育”、“中職學生”、“人才培養”、“職業能力培養”、“協同創新”和“招培就一體化”。現代學徒制是2014年教育部提出的旨在深化校企合作的創新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模式。現代學徒制更加注重技能的傳承,有著規范化的核心課程、人才培養以及成果導向機制,政府、企業、學校和學生四者關系更加緊密有序。如今,現代學徒制正促使“產業—行業—企業”相融合、“崗位—能力—課程”相融合、“基地—師資—制度”相融合,促成校企合作搭建平臺,通過企業和學校兩個層面,加強制度建設、創新運行機制,成就職業教育業的快速發展。由此可見,校企合作的發展演化正助力現代學徒制的引導下轉型升級,“產業—行業—企業”、“崗位—能力—課程”、“基地—師資—制度”已全面融合。深化校企合作研究為現代學徒制實施提供了理論指導,深化校企合作實踐為現代學徒制的應用提供了方法指南。
3.深化校企合作研究與實踐把握技工院校發展新趨勢
第三聚類標簽為“#4技工院校”(輪廓值:0.662)。包含的子聚類有“高等職業技術學校”、“高等職業教育”、“模式研究”、“職業教育”、“技能提升”、“辦學模式”、“職業院校”、“脫產培訓”、“教學實訓”、“唯有源頭活水來”、“教學模式”、“技工教育”、“實訓基地建設”、“辦學特色”、“政校企合作”和“技師學院”。技工院校是由人社部門或勞動部門主管,是適應社會發展和需求變化的人才孵化中心。技工教育發展的趨勢正是校企合作,面向生產、經營等一線人才培養需求,技校必須將社會職業崗位要求準確定位,堅定培養目標和培養模式,開展創新型實踐教學模式。由此可見,技工院校是校企合作開展的重要主體、校企合作是技工院校的本質所在,所以未來技工院校相關研究仍離不開校企合作維度的深入探索,深化校企合作實踐將切實把握技工院校發展方向。
(二)校企合作突顯階段研究特征分析
根據結果,可以看出校企合作文獻突顯階段研究的共引特征,具體為:
1.工學結合是校企合作的微觀表現
強度峰值的突顯性關鍵詞是“工學結合”。“工學結合”的突現起始于2010年,于2015年開始呈現下降趨勢,突顯性強度是所有關鍵詞中最大值。工學結合教育模式由來已久,然而研究熱潮卻始于2010年,與突顯性關鍵詞起始一致。工學結合理念自始至終都與校企合作密切相關,都是以提高高職教育的育人質量和社會認可度為核心,重構新型人才培養方案,是教育改革與建設工作的新形勢。相較于校企合作而言,工學結合是其微觀層面的認知概念。由此可見,深化校企合作研究與實踐,同樣需要理解認識微觀層面的工學結合特征規律,對二者內涵與外延進行深入探索,才能貫徹執行好國家職業教育發展的時代標準。
2.校企合作研究與實踐已呈現新形式
持續最長的突顯性關鍵詞是“工學結合”、“中職教育”、“校企合作模式”、“中職”、“職業學校”、“企業”。由持續最長的突顯性關鍵詞分析可知,關于校企合作的研究自開始興起以來,對于各層級職業教育、工學結合以及校企合作模式的認知始終都是研究熱點,并持續長久。但由于產教融合等相關、相似理念的出現,自2015、2016年起研究開始趨于下行。由此可見,校企合作研究已逐漸成熟、實踐已卓有成效,未來應當結合新理論進行更深更廣領域的應用。
3.校企合作主體不斷變化但仍以高職教育為主流
最晚出現的突顯性關鍵詞是“中職學校”。由于中職學校在教育研究中權重較小,因此,關于中職學校的校企合作研究也起步較晚,2013年才開始興起,并呈現出較短的增長周期。學者們普遍認為開展和深化校企合作,培養適應企業要求的技能人才同樣應當重視中職學校的發展。中職學校也將是未來校企合作研究深化的主體,但總體上看,校企合作研究的主體主要仍是高職教育領域。
三、結論及啟示
校企合作的研究價值在于實踐教學相關理念的深入探索,以及現代學徒制等機制實施的應用指南。實踐價值在于為教學活動開展提供了指導、為現代學徒制等機制的應用提出了理論依據,為高職院校發展提供了路徑策略。
【參考文獻】
[1]李晶華,李海斌.基于現代學徒制的校企合作運行機制探究[J].高等職業教育(天津職業大學學報),2015,24(01):81-83.
[2]王丹中.基于職業教育的多重視角探討“慕課”的價值[J].教育與職業,2014(29):167-168.
[3]管平.職業教育國家主導模式的建立——對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再認識[J].中國高教研究,2013(06):8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