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利賓
【摘 要】民辦高職院校全國已達數百所,在校生規模與日俱增,和公辦高職一樣,承擔著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培養接班人的使命。各民辦高職院校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緊緊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在教書的過程中,堅持育人為本,積極構建綜合育人體系,打造大思政工作格局,努力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助力他們健康成長,順利成才,本文以重慶交通職業學院為例,探討了民辦高職院校育人體系建設方面的做法與經驗。
【關鍵詞】大思政;民辦高職;育人體系
一、前言
2019年,國務院頒布了《職業教育綜合改革實施方案》,全國高職院校緊跟方案,努力推動教育教學改革,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積極探索大思政工作機制,建設綜合育人體系,構建“三全”育人格局。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經濟飛速發展,隨之而來的就是要求高職院校要更加重視人才培養質量,尤其是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提升,因此,各高職院校在教書的過程中,必須堅持育人為本,始終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培養數以億計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本文立足于高職教育發展的大背景,以重慶交通職業學院綜合育人體系建設實踐為例,探討民辦高職院校如何加強育人體系建設相關工作。
二、民辦高職院校育人體系建設實踐
(一)堅持好課堂教學主陣地
高職院校在建設綜合育人體系的實踐中,務必堅持好課堂教學主陣地,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效果,充分發揮思政課主渠道作用,積極推進教學改革,努力把思政課建設成為學生喜歡、教師樂教的“金課”。重慶交通職業學院在做好思想政治理論課主干課程教學的同時,扎實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課堂、進教材、進頭腦,把思政課建成“核心課程”“靈魂課程”。同時,大力進行思政課教學改革,在教學內容、方法、評價等方面“求變”。在教學內容方面,克服“貪多求全”“空洞說教”傾向,向“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轉變;在教學手段方面改革過去“一支粉筆、一本書”的手工式教學,向多媒體教學轉變;在教學方法上改革過去“注入式”“滿堂灌”的單向式教學,向師生良性互動式教學轉變;在教學模式上,實行小班教學,改革過去單純課堂教學,向課堂理論傳授與課外社會實踐相結合轉變;在學習評價與考核方面,改革過去“以期末考試分數”為唯一標準的單一考核,向“政治思想素質、日常行為操守、實踐能力”綜合考核轉變,努力把思政理論課上成一門大學生“真正喜愛、終身受益、畢生難忘”的優秀課程。
(二)努力提升文化育人實效
重慶交通職業學院明確提出了“以物質文化建設為依托,以精神文化建設為核心”的校園文化建設思路。在校園文化建設中,一方面加強環境文化建設,創造優美、舒適的生活、學習環境;另一方面加強精神文化建設,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努力造就有特色、和諧、向上的文明集體。學校注重倡導特色,豐富載體,活動引領,學科滲透,積極將校園文化建設的內容深化,內涵升華,使學校真正成為師生愉悅成長的樂園。
1.加強校園觀念文化的導向作用
重慶交通職業學院通過在實踐中不斷總結,探尋到了特色育人之路,逐步形成了“四個一”的教育理念,即堅持以“一家人”為出發點,堅持以“一條心”為著力點,堅持以“一股勁”為共振點,堅持以“一個目標”為落腳點;努力把學校打造成為學習型、技能型、技術型高職院校。“四個一”的提出使師生的安全、歸屬與愛、自尊等基本需要得到滿足,整個校園中有一種濃厚的積極向上的氣氛。為了加強觀念文化的導向作用,建校以來,在教學、育人實踐中,日漸形成了尊師愛生、崇尚文明、團結協作、勤奮進取的校風和為人師表、民主和諧、科學嚴謹、弘揚個性的教風以及友愛互助、刻苦鉆研、胸懷大志、拼搏向上的學風。
2.抓好校園物質文化建設,強化環境的熏陶作用
近年來,學院在大力發展基礎建設的同時加強了學校的綠化、凈化、美化、體育設備的更新,一方面加強軟環境的布置,建起了文化墻、校訓匾、宣傳欄,廣播站。現在,無論走到哪里,觸目所見的都是園林化、藝術化、人性化的校容校貌,校園內布局精巧,裝飾雅致,地面整潔,還有挺拔的松柏、美麗的花園,墻面有壁畫語錄、校園有院(部)風采等。整潔、美觀、和諧的環境對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思想情操的陶冶起到了有益的作用,讓師生無意識地通過耳聞目染,感受到了學校生活的歡樂和諧,默默地塑造著學生甚至教師的心靈,陶冶著人的情操。力爭使學校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生活的“樂園”。
3.加強學院活動文化建設,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
重慶交通職業學院充分利用校園的文化設施和校外的文化資源,開展的各種文化娛樂體育活動,使校園的課外文化活動具有群眾性、自主性、知識性、娛樂性的特點,能使學生在“求知、求新、求美、求樂”的活動中提高認識、開闊視野,活躍身心,增進友誼,豐富生活。近幾年來學院每年開展的“春季田徑運動會”、“技能大賽”、“陽光運動長跑”、“校園文化藝術節”、“校園歌手大賽”“迎新晚會”等品牌活動,已經形成制度,這些活動由于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的體現。而且活動又屬具趣味性、競技性、創造性,在學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發展、自我約束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同時也取得了累累碩果。
(三)充分發揮實踐育人功能
實踐教育是創新人才培養過程中貫穿始終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民辦高職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和教學改革的過程中,要堅持以“尋實踐育人規律之真,務實踐育人效果之實”的原則,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要整合資源、科學規劃,增強社會實踐的針對性、實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力求構建社會實踐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建設,確保育人貫穿于社會實踐的全過程。
重慶交通職業學院本著大學生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受教育、長才干、做貢獻、增強社會責任感”的宗旨,認真做好學生社會實踐工作。學校堅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實踐育人工作全過程,把實踐育人工作擺在人才培養的重要位置,納入實踐教學計劃,系統設計實踐育人教育教學體系,規定相應學時學分,合理增加實踐課時,確保實踐育人工作全面開展。學院根據教學實踐和生產實踐內容,依據不同專業分別安排內容和學分,按照人才培養方案的結構比例設置學分,其中包括必修學分和選修學分。軍事實踐,勞動實踐,社會實踐是每個大學生都應該從事的實踐活動,為必修學分;科技實踐,管理實踐,藝術實踐,創業實踐,德育實踐等設為選修學分,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興趣,志向,能力,時間選擇修習。此外,學院開展“百名專家進課堂,百名教師進企業”工程建設。鼓勵教師增加實踐經歷,參與產業化科研項目,選派相關專業教師到相關單位進行鍛煉,安排教師指導和參加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并將教師承擔的實踐育人工作計入工作量,納入年度考核。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Z].中發[2004]16號,2004-08-26.
[2]駱郁廷.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