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主要從廣西高職教師職業認知、職業情感、職業意志以及職業行為等四個方面進行調查研究,以期從整體上把握廣西高職教師職業認同的現狀。
關鍵詞:高職教師;職業認同;現狀分析
教師職業認同作為教師職業生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其認同程度直接影響教師專業成長,它是推動教師專業化、個性化發展,與教學工作相匹配,產生認同感、歸屬感以及成就感的基礎。本研究依據廣西高職教師職業特征編制“廣西高職教師職業認同調查問卷”,主要從職業認知、職業情感、職業意志以及職業行為等四個方面進行調查研究,希望通過這幾個方面的分析,整體把握廣西高職教師職業認同的現狀。
1.調查對象
該項研究面向廣西部分高職院校開展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300份,有效問卷288份,有效率為96% 。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如表1所示。
2.結果與分析
2.1高職教師職業認知
“高職教師職業認知”統計結果如表2所示。
綜上所示,288名高職教師中,81.94%的人擇業動機呈主動狀態;其中有34.03%的人擇業動機是出于對教育事業的熱愛,但依然還有18.06%的人是因謀生目的、家庭壓力等因素做出的選擇;絕大部分人認同高職教師是一種多元化、復合型的角色, 應在思想道德、專業素養、實踐操作等方面具備一定能力基礎。在隨機訪談中,多數人認為自身專業素養與高職教師職業崗位要求相匹配,部分人認為自己在剛任教時職業認知模糊,但經過一段時間的工作與實踐,已逐漸提升了自身對高職教師職業的正確認知。綜上,大部分高職教師的職業認知相對明確、清晰,整體職業認知水平較高。
2.2高職教師職業情感
“高職教師職業情感”統計結果如表3所示。
綜上所示,288名高職教師中,有61.11%的人認為高職教師這一職業是受人尊重的;多數人認為高職教師的職業成就感來自于社會地位、他人認可等多種因素,而職業倦怠感的產生原因則集中在工作強度、經濟報酬、教學環境等方面;在培養和提升高職教師職業情感的途徑上,物質待遇、學校人性化管理和教學環境這三個選項的選擇最為集中。在隨機訪談中,部分教師認為自己在教學過程中情感體驗愉悅,主要來自于課堂教學效果較佳、學生評價良好等因素,部分教師則認為自己在教學過程中有過不愉快的情感體驗,主要來自于教學課堂把控不足、學生不認真學習、自身教學能力有限等因素。綜上,高職教師在教學工作中尚未能完全實現個人自我價值和職業追求,部分高職教師對目前的待遇、發展空間存在不滿情緒,職業情感有些消極。
2.3高職教師職業意志
“高職教師職業意志”統計結果如表4所示。
綜上所示,288名高職教師中,有36.81%的人產生過離職念頭,離職動機來自于工作強度、學校管理、教學環境等多種因素,其中54.72%的人因家庭因素放棄離職行為;而63.19%的人從未產生過離職念頭,其原因集中于家庭因素和工作強度方面,而學校管理、教學環境等也對其職業意志產生一定影響作用。在隨機訪談中,面對“假如有一份更好的工作機會擺在您面前,您會離開現在的高職教師崗位嗎?”這一問題,有1人不假思索地選擇了離職,他們認為有更好的發展機會自然要牢牢把握住;有1人在短暫思考后選擇了離職,他說雖然蠻喜歡現在的高職教師崗位,但是更希望自己在新的工作崗位上有更好的發展;有1人想都不想直接選擇繼續任教,他說自己的人生理想就是做一名好老師,所以他不會改變自己的職業選擇。綜上,大部分高職教師的職業意志堅定,目前未有過離職念頭,但依然還有少數高職教師考慮轉崗轉行。
2.4高職教師職業行為
“高職教師職業行為”統計結果如表5所示。
綜上所示,288名高職教師中,大多數人認為自己可以認真出色完成教學工作以及其他職責范圍內的工作;在職業規劃方面,僅有14.58%的人有明確的職業規劃并且嚴格執行,多數人要不就是職業規劃模糊,要不就是不能嚴格執行職業規劃,而沒有明確職業規劃的人數達到了39.24% ;多數人認為影響自身職業行為的因素主要集中在校規章制度、工作學習條件和氛圍等外部因素,而認為最需要提升的內容集中在“專業知識更新”和“學習調研”。在隨機訪談中,很多高職教師希望自己能夠通過努力獲得領導、同行和學生的認同與尊重,希望可以獲取更大的發展空間和晉升機會。綜上,高職教師對自身職業行為給予了肯定,并且有主動提升專業素養的行為傾向,但在職業規劃方面意識薄弱,動力不足。
3.研究建議
根據上述分析,高職教師在職業認知方面水平普遍較高,在職業情感、職業意志和職業行為方面還存在一定不足,現有針對地出以下改善措施,希望能夠進一步推動高職教師的職業認同度。
3.1樹立正確的職業價值觀念,深化職業認識
高職教師一定要樹立正確的職業價值觀,遵守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把“傳道、受業、解惑”真正落到實處,不但要把高職教師視為安身立命的“職業”來對待,更要將其視為發揮自身人生價值的“事業”和“使命”來對待,更要主動與高職學生交流溝通,認真留意他們的成長發展,肯定自身與高職學生身上的閃光之處,強化教育自信,進一步強化高職教師的職業認同。同時,高職院校還應該通過政策宣傳、理論學習、社會調查等不同形式,強化高職教師對高職教育性質、重要意義以及功能的正確認知,增強高職教師投身高職教育的責任感與使命感。高職院校還應在工作中強化“人崗匹配”力度,盡量實現高職教師與崗位需求相匹配,并且鼓勵高職教師主動參與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等工作,讓高職教師在履行高職教育職責的同時有效發揮主觀能動性,從而強化高職教師的成就動機,進一步提升高職教師的職業認同感。
3.2營造和諧的工作環境氛圍,強化職業情感
高職院校要為高職教師營造一個民主、和諧的工作環境氛圍,要在認真收集整理本校教師意見建議的基礎上,從有利于教師專業發展的角度出發,建立完善教師相關管理制度,營造“尊重教師、以師為本”的人性化管理氛圍,高職院校要盡量提供民主參與和充分發揮自身才干的機會,誘發高職教師的職業自豪感,這種工作氛圍可以加強上下級之間的交流溝通,形成良好的人文關懷,為高職教師的職業認同打好扎實的心理基礎。同時,高職院校還要為高職教師提供職業發展的專業平臺,滿足高職教師的學習需求,推動其自主專業發展,為高職教師提供一個交流溝通的平臺,積極營造學校領導與高職教師、行政人員與高職教師、高職教師與高職教師之間彼此信任、相互尊重、協同合作、共同發展的人際關系氛圍,并且要及時發現并消除某些高職教師出現的職業挫敗情緒和職業倦怠感,有效幫助他們解決教學工作中出現的困難或問題。
3.3構建合理的激勵評價機制,堅定職業意志
高職院校要在充分了解高職教師內部需求的基礎上,結合高職教師自身發展現狀,從物質、精神等方面建立完善高職教師的激勵機制,如采取多元化方式切實提升高職教師待遇水平,把薪酬待遇與高職教師職業發展的不同階段掛鉤,對高職教師在教學科研、學生競賽等方面所獲得的成績予以肯定和獎勵(采取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兩種方式),通過有效的激勵機制調動高職教師的發展潛力,不僅在一定程度上滿足高職教師的工作滿足感,還能夠堅定高職教師職業意志,增強他們對職業的認同感。同時對高職教師的評價要從師德、教學、科研等方面出發,用發展的眼光去對待評價工作,要遵循科學合理、德才兼備的原則,重視從高職教師的能力、成果與貢獻等各方面去進行科學評價,肯定高職教師的工作成績,從而進一步堅定高職教師的職業意志。
3.4構建科學的專業成長平臺,推動職業行為
高職院校應建設教學示范、教學競賽和教學交流“三位一體”平臺,通過名師示范課、教師公開課等形式提供教學觀摩機會,采取“精彩一課”、教學設計等競賽活動實現以賽代訓,組織教學沙龍、教學論壇等活動加強彼此間的交流溝通,綜合構建科學的專業成長平臺,為高職教師的職業發展提供機會和舞臺。同時,高職院校還應鼓勵高職教師主動通過學歷提升、學術研討、培訓進修、社會實踐等形式,進一步提升自身的理論水平和業務能力,引導高職教師主動參與項目研究,通過項目實施的形式,促使高職教師投入教學研究、課程建設之中。人事處、教務處、科技處、專業系部等相關部門要做到協調合作,密切配合,形成合力,使教師培訓工作形成常態,從而進一步推動高職教師的職業行為,強化他們的職業認同。
參考文獻:
[1]姚婧媛.關于影響高職教師職業認同的因素分析及對策探討[J].現代職業教育.2017,(31),264
[2]嚴紅,李維.高職青年教師職業認同度提升途徑研究[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6,(1):17-18.
[3]黃旭升,董桂玲.高等職業院校教師職業認同情況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5(18):63-66.
基金項目:2017年度廣西高校中青年教師基礎能力提升項目“生命歷程理論視域下廣西高職教師職業認同研究”(2017KY1085)。
作者簡介:黃綠汀,男,碩士,廣西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經濟師,主要從事圖書館閱讀推廣、教育管理、人文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