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地方新聞節目作為精準扶貧故事的講述者及鄉村振興聲音的傳播者,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地方新聞節目須發揮地域優勢,創新傳播手段,豐富傳播內容,提升廣大民眾的知曉度和認同感,助力鄉村文化傳播,營造美麗和諧鄉風。
關鍵詞:新聞節目;《恩施開講》;鄉村振興;精準扶貧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0)01-0182-01
《恩施開講》圍繞黨中央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精神,緊扣精準扶貧主題,深入全州八縣市的脫貧攻堅一線,深入挖掘鮮活感人的扶貧故事和正能量的先進典型,講述建設美麗和諧鄉村的好經驗、好做法,傳播鄉村振興的新聲音、新實踐、新氣象;應用先進的移動互聯網技術,全媒體、全方位、立體化、多層次持續報道宣傳,積極承擔媒體在鄉村振興中的重要責任和使命,推動鄉村文化綠色發展和壯大。
一、遵循對農傳播規律,多樣化傳播策略
(一)遵循傳播規律,承擔地方主流媒體責任
《恩施開講》節目從新聞傳播規律出發,著眼于傳播者與受眾的密切關系,充分考慮農村和農業的實際情況以及農民的信息需求、個人喜好等,深入全州深度貧困村做好前期策劃和調研,推出既能展現精準扶貧又符合農民喜好和易于接受的節目主題、流出及互動環節。[1]以講身邊故事、發表主題演講、邀請農民朋友交流探討談感悟、共唱節目主題歌等形式增加節目的接近性和趣味性,構建《恩施開講》欄目構架,增強信息的傳播效果,提升農民參與度、體驗度和認同度。恩施電視臺不斷嘗試探索,遵循新聞傳播的客觀規律,承擔地方主流媒體在精準扶貧中的重要責任和使命。
(二)發揮地域優勢,強化傳播技巧
恩施電視臺作為地方主流媒體,在新聞資源獲取、素材收集上具有明顯的地域優勢。作為黨和政府的喉舌以及地方思想文化的輿論主陣地,具有話語權威,改進傳播技巧,充分利用優勢資源,助力鄉村文化的繁榮發展。
2018年8月初開始,《恩施開講》欄目充分發揮地方媒體的區域優勢,抽調恩施電視臺新聞頻道的精兵強將奔赴全州八縣市采訪調研,敏銳發掘節目素材,及時獲取第一手新聞節目素材,將精準扶貧的話語權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第一時間在“云上恩施”新聞客戶端以圖文報道的形式推送熱文,后續跟進推出連續跟蹤報道,持續兩個多月,將特別節目“三宣三講進千村”臺前幕后工作以動態新聞的形式通過廣播、電視、微信公眾號、新聞客戶端呈現出來,讓農民朋友在章回式的故事性敘述中持續、深度、全方位地關注節目的方方面面。
(三)巧妙設置新聞議程,形成地方特色新聞框架
恩施電視臺制作節目注重因地制宜地設置節目議程,結合每期節目策劃,選擇恰當的新聞采編方式,合理編排節目環節流程,強化節目傳播的重點、關注點和著力點,引導農民的注意力和行動力更好投入這場戰役中,以思想脫貧強化內生脫貧致富的動力。[2]
《恩施開講》欄目結合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開發的戰略思想,就地取材,選取扶貧村里的熱點焦點,探訪鮮活的新聞現場,以農民朋友喜聞樂見的形式精心編排節目,進一步提升節目的接近性、趣味性、生動性,形成具有地域特色且受農民朋友喜愛的新聞框架,以通俗易懂的話語向農民朋友解讀鄉村振興的含義。2018年10月22日播出的鶴峰篇《基層黨建助力產業扶貧》中,將節目的錄制現場搬到駐村“尖刀班”幫扶建成的茶葉加工廠。錄制現場的選址十分有心,以生動的實物符號傳遞精準扶貧的話語。欄目組邀請農民朋友現場談感受、談想法,講述自己種植和采摘茶葉脫貧致富的故事,更有故事性和感染性。同時,“尖刀班”同志以農民以茶致富為切合點進一步解讀產業扶貧的政策措施,講述產業扶貧中的心路歷程,欄目結尾邀請嘉賓圍繞本期節目作主題演講,畫龍點睛,呼應欄目主題,構建《恩施開講》欄目的新聞框架。
二、融合創新,打造立體化的傳播格局
恩施電視臺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推動媒體融合發展的重要講話為方針,重視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各方面的融合和創新,著力打造多渠道、全方位、立體化的傳播格局。[3]
恩施電視臺在2018年6月策劃“三宣三講進千村”特別節目之初,就在恩施電視臺新聞APP“云上恩施”開辟了“三宣三講進千村”專題,以新媒體首發的報道格局第一時間傳播鄉村振興的聲音?!霸粕隙魇币曰ヂ摼W思維為引導,應用大數據分析,對新聞報道和節目專題分門別類,便于用戶根據自己的喜好和關注度進行選擇并觀看。新聞頻道《恩施新聞聯播》跟蹤報道節目的錄制和播出情況。此外,恩施電視臺微信公眾號結合“三宣三講進千村”特別節目播出的節目主題,推出相關的精準扶貧推文,實現融媒體傳播的立體格局。
三、重視用戶體驗,強化傳播效果
(一)扎根泥土,重視新聞的貼近性
“三宣三講進千村”特別節目是恩施電視臺推出的一檔深入全州八縣市扶貧村向農民朋友傳播鄉村振興和精準扶貧方略,講述恩施扶貧故事的社科類欄目。節目組深深扎根泥土,選題結合不同縣市的扶貧工作重難點和貧困村的特點,突出扶貧焦點,講述本土的特色扶貧故事,注重新聞的貼近性。節目結尾播放各縣市精心制作的特色扶貧MV,讓觀眾在節目結束之時寓宣以娛、融教于樂,在美妙的畫面和優美的歌聲中深化對鄉村振興的認知和理解。2018年11月4日播出的利川篇《精準扶貧“新戰場”》以新興的農村民宿發展帶領村民脫貧致富為主題,以在外務工返鄉村民暢談發展民宿的親身經歷為切入點,提升了受眾的參與度,增強了節目和受眾的互動性。
(二)樹立品牌服務意識
《恩施開講》力圖推出接地氣、有溫度、有思想、感染人的作品,以好故事、好點子為引導,圍繞“三宣三講進千村”在恩施電視臺新聞頻道、“云上恩施”APP推出融合性的連續報道、系列報道、專題報道;同時將節目的現場搬到農村社區、農村基礎建設工地、廣闊的農村田野中,重視農民的參與度和積極性的培養,不斷豐富節目的生產形式和傳播手段,進一步強化新聞品牌的打造,[4]深度講述農村成長壯大的故事。
“三宣三講進千村”節目頁面末尾都會設置觀眾留言區或互動區,為農民朋友暢所欲言的平臺,表達自身對于精準扶貧、鄉村建設的所思所想所感,提出有建設性的積極建議,搭建了農民與黨、政府互動交流的橋梁。媒體平臺也可以通過受眾的留言內容、數量和互動活躍指數等,了解新聞內容的農村影響力和實效價值,知曉農民朋友的新聞信息需求,更有效引導社會輿論,營造良好的鄉村建設氛圍。
(三)培養認同感,激發內生動力
創辦“三宣三講進千村”特別節目的初衷是通過向農民朋友以故事性的敘述、屋場院子聊天的方式宣傳介紹黨和國家關于精準扶貧的政策方針,傳播鄉村文化,提升農民的認同度,激發內生動力,打贏脫貧攻堅戰,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的新局面?!抖魇╅_講》欄目做了大量的前期準備,積極融入農村、走進脫貧攻堅的戰場,與“尖刀班”戰士、貧困戶同吃同住同勞動,深度體驗和參與到精準脫貧之中,積極融入民間輿論場。在勞作的農田、建設中的鄉村公路上,以情景式現場連線采訪,與農民朋友交流溝通,讓鮮活的新聞第一時間投放在每日的新聞中,提升宣傳的時效性和認同度,讓農民切實感受到媒體對農村新聞的重視度和關注度。高效、及時、真切地融入農村脫貧致富的動態采訪報道,讓農民持續感受和體會到社會各界對于這場攻堅戰的關注和重視,強化了認同感,激發了脫貧的內生動力。
四、結語
新時代下,新聞節目作為解讀鄉村振興、傳播文化的窗口,必須擔負起媒體的責任,不斷創新傳播手段和方式,打造特色濃郁的節目品牌,講好故事,傳播好聲音,助力打造鄉村文化,營造良好的鄉風。
參考文獻:
[1] 劉智力,湯一亮.突出廣播優勢 助力鄉村振興[J].中國廣播,2018(9):18.
[2] 高晨妍.鄉村振興戰略與媒體傳播策略分析——以浙江衛視新聞傳播為例[J].視聽縱橫,2018(4):5.
[3] 郭習松,王瀚東.新時期涉農傳播的現實困境與未來走向——基于媒介發展學角度的探索性分析[J].中國農村研究,2013(02):124-152.
[4] 趙林.做好鄉村振興戰略宣傳的創新實踐與思考[J].中國廣播,2012(9):22.
作者簡介:陳捷(1987—),女,湖北恩施人,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編輯出版實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