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舟
摘要:在長征中形成的長征精神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的極具價值的教學內容。應從充實和優化思想政治理論課中長征精神的內容,建立長征精神研究基地、構建長征精神交流平臺以及利用網絡這一媒介為切入點,將長征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更好地弘揚長征精神,發揮長征精神的時代價值。
關鍵詞:長征精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徑
一個民族若想在世界歷史洪流中巍然屹立,長盛不衰,其民族精神的建立必定不能忽視。今天深入研究長征精神,以研入學,將長征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通過發揮長征精神的時代價值以弘揚長征精神、革命精神,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重要一環,如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弘揚長征精神?筆者認為,可通過以下三個途徑:
一、充實和優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
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是高校對大學生進行三觀教育的主要途徑。長征精神不論是在過去艱苦奮斗的探索時代,還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蓬勃發展的今天,亦或是在向著共產主義事業而奮斗的明天,都是我們需要繼承和弘揚的瑰寶。“一個不記得來路的民族,是沒有出路的民族。”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中融入長征精神的時代內涵,充實優化教學內容,充分發揮長征精神的塑造教育價值,為廣大青年大學生豎立崇高的理想信念,為青年大學生建立艱苦奮斗的精神、培育團結友愛的高尚品德提供可靠的價值依據。
高校的思想政治課存在著照本宣科的現象,涉及紅色內容時就交感想和心得,無法激發學生積極性,達不到效果。因此,選取優質的教學內容對一堂好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可謂至關重要。教學內容的畫面感與立體感可以更好的提高課堂的說服力和感染力,將長征中的經典案例充實進課堂,能得取事半功倍之功。長征之時,多數紅軍戰士為改變國家前途與民族命運在風華正茂的年紀投身于革命事業,踏上了萬里長征,不斷朝著革命理想前進。這些紅軍戰士的年紀同當代青年大學生相仿,正是意氣風發之時,年齡的接近更易在情感上引起當代大學生的共鳴,激發其愛國意識、集體意識、奉獻意識,因而更具教育意義。根據青年大學生的心理特征及實際需要,將紅軍長征的時代精神有機融入高校思政課程的教學之中,充實優化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教學內容,提高思想政治理論教學對學生的說服力和感染力,才能幫助他們更好地樹立正確的三觀,不斷提高青年大學生的思想素質修養。
二、建立研發基地,搭建紅色精神學習、研究平臺
高校可通過建立紅色文化研發基地,建立長征精神研究中心,從檔案文獻,資料匯編,回憶資料,口述資料等方面入手系統研究長征精神。充分發揮全校師生專業特長,鼓勵高校師生從不同學科背景出發研究長征,不斷豐富和發展紅色教育資源寶庫。同時要做到研以致用,讓研究成果走入課堂,加深學生對這段歷史的認識,不斷增強長征精神的說服力。
將長征精神融入高校園文化,搭建長征文化交流為平臺,是弘揚長征,教育青年學生的又一個重要途徑。高校既可通過開展名師系列講座,舉行學術交流會等活動,普及長征知識,也可通過諸如,話劇、小品、合唱、紅歌會等靈活多樣的藝術形式講述長征期間的重要事件和感人故事,傳播長征精神。除此之外,高校還可以在紅軍長征的重要時間節點組織學生參加各種長征實踐活動和教育培訓,為高校紅色文化進校園搭建平臺。將長征精神融入校園、融入學生群體當中去,增強長征精神的感染力和感召力。
三、將長征精神融入信息時代,大力弘揚長征精神
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央辦公廳指出要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網絡的普及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了又一媒介。這種情況之下,就要求相關部門要有效把握這一客觀趨勢,加強對網絡媒體宣傳信息這一能力的操作與運用,利用網絡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到各個領域,“用正面聲音和先進文化占領網絡陣地。”
高校教育也應當跟上年輕人的腳步,以青年大學生樂于接受的方式將長征精神的時代內涵更好地呈現在學生面前,例如可以制作反映長征精神題材的微課、微動畫、微視頻等,或者放映講述紅軍長征故事的優秀影視作品,潛移默化地弘揚長征精神,引導青年大學生自覺學習與研究以長征精神為代表的系列中國革命文化,不僅要讓長征精神走進青年大學生的生活,更要讓青年大學生主動走進中國革命文化,走進革命先烈用熱血鑄就的紅色時代。進而轉變為對中國革命文化的自信,而形成文化自信。同時也可引入最新的AR虛擬現實技術、秒拍、視頻直播等傳播手段。讓在校學生“身臨其境”利用AR技術重走長征路,讓學生重溫長征中鮮為人知的故事。通過生動、逼真的方式將長征呈現在大學生面前,對于豐富學生知識面、促進長征教育資源共享、弘揚長征精神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偉大的長征精神是對“中國精神”的豐富和發展,是“中國精神”的題中之義。通過將長征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傳承好、弘揚好中國精神,豐富青年學子的精神世界,這不僅是對革命先烈的緬懷,對中國革命歷史的重溫,更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支柱。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10-22(001).
[2]郭建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本內容釋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