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時期背景下,新課程的改革對我國高中生物教學提出全新的要求,以往傳統、單一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模式已無法滿足新課程改革需求。合作學習法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手段,其具備著較為先進的教學理念與新型教學手段,在我國教育事業中逐漸獲得廣泛應用,并在應用過程中取得良好教學效果。基于此,本文針對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應用合作學習法進行深入研究,并分析出當前高中生物教學中存在的弊端,在依據合作學習法的教學理念為其提供具有針對性、合理性的應用對策,以其充分發揮出合作學習法的作用與價值。
關鍵詞:新時期;高中生物;合作學習法
引言:高中生物課程課程是一門能夠讓學生更加充分了解到當前生存環境中存在的生物奧秘和本質的學科。而高中生物教師自身具備的教學理念以及應用的教學手段,將決定著學生對生物知識的理解程度與掌握程度。而合作學習法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對于創新高中生物教學模式、提高生物教學效率有著一定的幫助。因此,高中生物教師應積極講此教學方法應用于實際教學當中,并深入研究相關有效應用對策,以期提高合作學習法應用于教學當中的有效性。
一、合作學習法的概述
合作學習法興起于美國20世紀70年代初期,發展到80年代中期取得實質性的進展,稱之為創意與實效并存的教學理論與策略。合作學習法的教學價值體現在能夠良好的改善課堂內社會心理氣氛,全面提升學生學業成績,促進學生通過合作學習形成團體協作意識等,并獲得非常顯著的實效性。所謂合作學習法,是通過團隊成員相互合作共同完成某一項學習任務的學習模式,而合作學習法的有效開展,是按照學生個體差異情況,進行科學的、合理的劃分小組。并根據學生個人學習能力進行合理分工,讓小組成員一起探究不同解決問題的方法,最終通過小組內成員的合作助力下挖掘出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此外,合作學習法不僅能夠培養學生團隊合作意識,還可有效鍛煉學生探究能力,培養學生自主思維能力,提高學生團體協作能力,最終促使學生成為新時期社會發展所需求的綜合型人才。
二、高中生物的教學現狀
(一)課堂主體不明確
目前,我國大多數高中生物教師因受傳統應試教育所影響,使其在教學過程中往往只重視對學生理論知識的灌輸,與培養學生綜合學習能力相比,更加重視學生考試成績與應試能力。而這種教學理念,不僅使教師忽略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感受,還在一定程度上阻礙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進而降低學生學習積極性。同時,部分高中生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采用的教學手段往往只是根據自身思維方式進行設計,并為借鑒學生學習意見與教學反饋,只是一味的按照自我理解進行教學,忽略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久而久之,在這種課堂主體不明確的教學模式下,不僅難以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當中,還極有可能會使學生產生對學習生物的抗拒心理,并不利于高中生物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
(二)課堂教學效率不高
當前,我國高中生物教學普遍存在問題,影響著生物課程教學活動開展的有效性,課堂教學效率不高便是其中最為突出的教學問題。隨著新課程的改革推進,很多高中生物教師為提高自身教學效率,并促進生物教學模式得以滿足新課程發展需求,往往會不斷嘗試多種新型教學手段進行教學。而這種教學行為普遍存在盲目性,部分高中生物教師只是一味的追求提高教學效率,往往只過于強調生物教材中的復雜性知識點,而忽略對生物基礎性知識點的教學和講授。但由于高中生物教材內的復雜知識點都是建立在基礎知識點之上演變而成的,如若生物教師無法將基礎知識點講解透徹,高中學生將很難跳過學習基礎知識點而掌握復雜知識點,并很難對較為深奧的物理知識點了解透徹。
三、新時期背景下高中生物合作學法應用策略研究
(一)利用小組合作學習,創新教學模式
合作學習法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方法,傳統的教學手段與教學模式很難將其應用于教學當中,并無法獲得有效融合。基于此,高中生物教師應積極轉變自身教學觀念,在保留傳統教學優勢的基礎上,將合作學習法教學方式融入其中,從而創新自身教學模式。而高中生物教師在應用合作學習法過程中,要根據教材內容制定符合的教學方案,要確保教學方案合理、有效,以達到高中生物的教學目標。以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1為例。例如:在復習教材內已學的《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這節課程時,我會采用小組成績的方式,為每位小組成員分配復習試卷,并組織測驗,然后按照小組成績來進行驗收復習成果。之后,我會將試題內容修改為分段式測試題,并分別將已分段測試題下發給學生,而每個小組成員都會獲得不同部分的測試題。然后,我會引導小組成員與班級中其他獲得相同部分試題的小組成員進行相互討論,并在討論出答案后回歸自己所在小組,在小組內部進行講解。這樣一來,學生不僅能夠全面掌握整張試卷所包含的內容,還可豐富學生對高中生物理論知識的理解與認識,并在一定程度上培養學生對高中生物的學習興趣。
(二)利用小組合作學習,接觸基礎理論
基礎理論知識點作為為學生打好學習高中生物課程的基礎,在高中生物教學當中起到著尤為重要的作用和價值。因此,高中生物教師可利用合作學習模式,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對同一個基礎知識點的討論,有利于促使學生通過小組合作進一步加深對生物基礎知識點的認識和理解,并在小組內部成員互相協作完成學習任務的基礎上提高學習效率。例如:在教學人教版高一必修課1教材中第一單元的《從生物圈到細胞》這一課時中,我會率先拋出一個基礎的生物圈的概念,然后再按照學生個體差異情況將其科學、合理的劃分為小組,并以每三、四人為一組,進行主題式的討論。然后,再讓小組成員圍繞生物圈與細胞的關系進行討論,并例舉一些相關的論證,詳細講述生物圈與細胞存在的關系。這樣一來,不僅能使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完全認識到生物圈與細胞之間的關系,還可有效形成學生的生物圈概念與生物學觀念,進一步提升學生對高中生物的學習效率,從而確保高中生物教學活動開展的有效性。
(三)利用小組合作學習,探討復雜問題
高中生物的課程設置中,存在許多較為復雜的知識點,并將其稱之為復合型問題,這類問題普遍會涉及到一個或者多個以上的高中生物知識,涵蓋此類生物知識點的基礎理論。因此,高中生物教師可利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讓學生以多人合作形式進行探討復雜問題,通過每個人對生物知識不同的理解與不同思維模式分析出復雜問題中的知識點與名詞話語,進一步加快知識的傳達速度。例如:在教學人教版高一必修課1教材中《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這一課時中,主要是圍繞“蛋白質”在生活中有哪些存在、“蛋白質”在生命活動中主要作用等進行講解的。在教學此節課程時,我會先通過這節教材內容中的某一個基礎知識點為學生做一個鋪墊,告訴學生關于蛋白質的由來與含義。然后再引導學生深入思考蛋白質的復雜問題,比如為什么細胞中蛋白質種類如此多樣?為什么說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等。然后再給學生留下充足的時間進行小組討論,并鼓勵學生在討論過程中提出一個不懂得知識點進行輪流提問。并在結束后我會選取幾個較為關鍵且復雜的問題進行深入講解,為學生詳細解答疑惑,并通過我的第二次重復講解,讓學生對這些較為復雜問題的了解更加透徹。
結語:綜上所述,當前我國高中生物教學現狀并不樂觀,其中仍存在諸多問題降低生物教學效率,并在一定程度上阻礙合作學習法在生物教學中的有效開展。為此,高中生物教師應深入探討有效解決對策,加快落實合作學習法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有效應用,才可促使高中生物教學模式滿足于新課程改革要求的同時,進一步提高高中生物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許小麗.小組合作學習法在初中生物課堂中的教學實踐[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19,2(05):23-24.
[2]費春勇.合作學習法在初中物理課堂中的運用探研[J].中國校外教育,2018(16):143+166.
[3]高曉燕.高中生物教學中應用合作學習的思考[J].生物技術世界,2015(10):183.
[4]李玉霞.合作學習法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教師,2014(S1):58.
作者簡介:姓名:盧曉劍,性別:男,學歷:大學本科,職稱:高中生物中學一級教師,單位:福建省泉州市第七中學